打印

泰山夫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刚看到宗迪这个帖子。你为什么不导入论坛?!那样或许早就看到了。你必须自己导入,别人是没有权力导入的。
宗迪在此叫板,我却听不到,只好怪你了。
关于泰山女神的起源,宗迪追溯到风俗通义,我确实没有看到,我的书里也没有引证这条资料。谢谢宗迪提供线索。
实际上,有人将泰山女神追溯的更早,说是从神话中女娲算起,但其说不足为据,也不值得辩。
我关注泰山女神,不是从女神起源的角度,而是从女神封号“碧霞元君”入手的。因为这涉及到我研究的民间香社组织兴盛的时间。泰山女神自元明之际在民间兴盛,导致了民间香社组织进香泰山的繁荣。对此,我有专文论述(《碧霞元君信仰起源考》,载《文史》2007年第4期),周郢先生也曾在《世界宗教研究》上有文章论述。
爪哇堂兄为道教女性观鸣不平,其言有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封号,就是元明之际,道教徒和民间信众共谋的结果。明初朱元璋去除泰山神灵的帝王封号,只称“东岳泰山之神”,实际作用是抬高了泰山女神的地位,与道教和民间信众对泰山女神的尊崇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
元明以来,各种老母的出现,绝对和道教有关,或者是和打着道教旗号的民间秘密宗教有关。

TOP

说到送书,近半年来,几次大家相聚的机会老兄都临阵脱逃,神龙见首不见尾,像怕见婆婆的丑媳妇,怪不得我了。
下次聚会,我一定先问好你来不来,签名带印章本早就准备好了,免得我带来带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2-12 00:12 发表
俺木有搅拌的意思。只是发现了有趣的资料,写出来跟大家共享而已。
叶涛兄研究的是泰山信仰的后半截,即宋代以后碧霞元君信仰的流变,而我所感兴趣的是泰山信仰的前半截,即从上古山岳崇拜到泰山封禅(周秦两汉)再 ...
我非常赞同宗迪打通前后半截研究的主张。只是我自知个人的文献功底有限,对于前半截,在写论文的时候没有时间和实力去触及,更多的是综合采用了现成的观点;现在,也还是不敢过多涉足。
关于隋唐之前泰山民间信仰(尤其是民众参与方面)的情景,我对于有关其时宗教活动如何繁盛的描述,总抱有怀疑的念头。
封禅之事尽管宗迪认为司马迁的记述可疑,但作为国家重大仪式,对于封禅的影响不可低估。至于早期封禅是否有道教的影子,我对此存疑,这涉及到对早期是否存在道教的不同认识。唐宋时期道教介入封禅应该是无疑的。
关于山岳崇拜和泰山神灵的演变,在写博士论文时由于无法回避,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发表在《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博客中也有收录。现在看来,那篇文章在资料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请宗迪多多批评。
宗迪兄关于泰山奶奶与泰山信仰的高论,因周郢兄的一篇博文而引发,我尽快请周郢兄前来参战。泰山文献方面,我认为周郢兄在研究泰山的老少贤达中是独占鳌头的。

[ 本帖最后由 叶涛 于 2010-2-12 08: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宗迪 于 2010-2-12 22:41 发表
嘿嘿,你不说我也知道。
你是说的道藏本岱史卷九所载的《高誨玉女考略》和《王之綱玉女傳》吗?
七仙女果真还到泰山上瑶池洗过澡,这一洗不要紧,就从黄帝的七闺女变成了泰山玉女碧霞元君。
只是岱史中没说那个在 ...
在泰山民间传说中,倒是有在王母池偷窥一节,不过那个人不是三个口,而是两个口。哈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爪哇堂 于 2010-2-13 09:52 发表
“东汉时期大概是泰山信仰民间化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道教的兴趣,一方面的是佛教的传播。打从泰山被道士们占领,连后来的唐宋封禅都染上了浓重的道教色彩(如投龙之类的仪式)。南北朝时期和尚们和道士们甚至还为了 ...
昨天刚收到从网上订购的雷闻大著《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还没有顾得读。

TOP

转发周郢兄今天下午的邮件

叶老师:
    泰山夫人与碧霞元君似非出一源。夫人宋封淑明后,至今奉祀岱庙后寝宫。宋人《夷坚志》写到其事。神格亦与碧霞元君不尽相同。至老奶奶之称,与信仰中元君年龄变化有关(神格从青春玉女向中老年女性转换)。容得暇细细推考。近将《香社》大著拜读一过,感佩殊深!谨此新春将临之际,恭祝春节愉快,著述丰收。周郢再拜

TOP

周郢兄所言泰山夫人与碧霞元君非出一源的观点极其重要,期待着早日见到周郢兄的细细推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