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24节气之大暑
2008-11-20 11:28:41  来源:中国天气网





大暑 图片资料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指炎热到极点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光照强,气温高,雨水充沛,是各种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是,旱、涝等自然灾害也会频繁发生。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防旱、防涝的准备工作。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起居:此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当出现持续6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37℃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天气太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常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动也好,应巧妙地避开最高气温段。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还是气温。此节气是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炎等患者,在此节气中要格外小心。

饮食:大暑节气是大热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和温热升阳为宜。

TOP

大暑

百度百科
  
简介
   大暑(great heat)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另外,夏季多种作物害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更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
  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TOP

农事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
  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
  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
  棉花管理须狠抓,修追治虫勤锄地,
  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
  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
  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
  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
  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
  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
  矾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TOP

农谚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
  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蝼蛄唱歌,有雨不多。
  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蜘蛛结网天必晴。
  牛打喷嚏天下雨。
  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猪洗澡,雨不小。
  猪仔衔草雨要到。
  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猫洗脸,雨不远。
  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
  羊贪草,雨不小。
  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
  驴刨槽,阴天晴不了。
  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鸡犯愁,雨当头。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
  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
  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乌鸦哑声叫,大雨要来到;乌鸦叫声响,将有风一场。
  喜鹊洗澡,雨要来到。
  啄木鸟叫三声,不是下雨就刮风。
  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
  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
  天上水鸡叫,必定雨来到。
  早鸹阴,晚鸹晴,半宿鸹叫不到明。
  久晴雀吵雨,久雨雀吵晴。
  雨中公鸡叫,霎时天晴了。
  久雨麻雀叫,不晴也转好。
  喜鹊叫得早,天气晴得好。
  喜鹊清早高枝叫,天气一定晴得好。
  鱼打漂,雨来到。
  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
  河里鱼跃雨,雨中蝉鸣晴。
  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鳝鱼停在水皮上,一两天内有雨降。
  泥鳅往上翻,必是大雨天。
  蚂蟥上爬吊钩,大雨哗哗淋丘。
  甲鱼上洼,大雨哗哗。
  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
  癞蛤蟆白天出洞,很快就有大雨倾。
  雨蛤叫不停,风雨不容情。
  蚯蚓堆粪,雨淋地湿。
  蚯蚓身带土,不雨也雾露。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蚯蚓早出晴,暮出雨。
  蚯蚓雨里叫,有雨没多少。
  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
  蝎虎子成群屋里跑,大雨很快就来到。
  老鼠朝家跳,大雨要来到。
  家鼠活动早,阴雨将来到。
  水底泛青苔,天有大雨来。
  桃树出胶,大雨要到。
  槐树叶子卷,雨在明天晚。
  树枝鲜叶落,下雨也随着。
  葡萄须,滴水点,有雨不会远。
  谷子生白根,大雨就来临。
  蘑菇冒出头,地上雨水流。
  地瓜秧窜白尖,下雨不过两三天。
  石上有水雨,草上有水晴。
  石磙发潮像出汗,久旱下雨不用算。
  石头出汗,大雨连绵。
  柱腿石发潮,临近雨就到。
  地板返潮,雨将来到。
  清早碱地返潮,近日将有雨浇。
  井亮底,天要雨。
  瓮穿裙,雨淋淋。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干咸鱼滴水,不是阴天是下雨。
  咸物返潮天将雨。
  铁器腥潮,阴雨就到。
  火灶憋烟,雨落当天。
  炊烟向下埋,不久有雨来。
  烟囱不出烟,不是下雨就阴天。
  屋里不出烟,必定雨绵绵。
  早晚烟扑地,天公有雨意。
  灶灰潮作块,将有大雨来。
  炊烟团团转,出门带雨伞。
  旱天厨房落烟油,雨在明天晌午头。
  炊烟笔直上,望雨是空想。
  烟打棚,天要晴。
  门难开和关,下雨在眼前。
  开关门轻松,近日要刮风。
  船前出水泡,大雨要来到。
  船上桅杆响,大风还刮一两晌。
  远闻火车叫,大雨要来到。
  疮疤痒,雨要响。
  腰酸腿疼疮疤痒,大雨不过一半响。
  筋骨疼,雨打洞。
  关节痛,疮疤痒,不久雨水满地淌。
  大暑来,种芥菜。
  中伏萝卜末伏芥,立秋前后种白菜。
  中伏萝卜末伏芥,立秋种的疙瘩菜。
  中伏萝卜末伏芥,秋后再种蔓菁菜。
  中伏种萝卜,末伏种油菜。
  过了大暑不种芥,过了小暑不种豆。
  黄瓜下了架,茄子打提溜。
  豆子开花,墒沟里摸虾。
  豆子结荚,地里生蛙。
  豆子泡了花,开花不结荚。
  积水漫多高,多高荚无着。
  瓜怕刮,烟怕淹,豆子就怕大水漫。
  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
  旱收芝麻涝收豆,不旱不涝收绿豆。
  三遍豆子粒儿圆,八遍谷子米汤甜。
  芝麻不怕旱,只怕雨水溅。
  要吃芝麻油,伏里晒出头。
  要使芝麻香,伏里晒太阳。
  高粱扬花不要雨。
  高粱开花地裂璺,家家座下高粱囤。
  荞麦地里养泥鳅。
  谷子就怕卡脖旱,地瓜过旱不长蛋。
  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
  玉米苗期不怕旱,就怕大雨接连灌。
  玉米苗子小,就怕水来泡。
  长到尺多高,明显能抗捞,串种就比直播好。
  虽无积水地泥涝,十来八来就坏了。
  玉米受涝叶变红,由红变紫更严重,紫来紫去丧了命。
  玉米齐膝高,拔节时间到,轻施拔节肥,丰产基础牢。
  玉米齐胸穗打苞,正需大水和肥料,抓紧重施攻穗肥,秆壮叶茂产量高。
  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
  玉米怕旱、怕涝、又怕虫,三怕不防难收成。
  葱怕雨淋韭怕晒,伏里有雨好种麦。
  伏里有雨多种麦,九里有雪多种菜。

TOP

大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节气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日期和時間 (協調世界時) 年         開始         結束

辛巳         2001-07-22 18:26         2001-08-07 10:52
壬午         2002-07-23 00:14         2002-08-07 16:39
癸未         2003-07-23 06:04         2003-08-07 22:24
甲申         2004-07-22 11:50         2004-08-07 04:19
乙酉         2005-07-22 17:40         2005-08-07 10:03
丙戌         2006-07-22 23:17         2006-08-07 15:40
丁亥         2007-07-23 05:00         2007-08-07 21:31
戊子         2008-07-22 10:54         2008-08-07 03:16
己丑         2009-07-22 16:35         2009-08-07 09:01
庚寅         2010-07-22 22:21         2010-08-07 14:49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物候

    * 腐草為蠲: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蠲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毛詩》曰:「熠耀宵行」,另一種也,形如米蟲,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復原形,解見前。
    * 土潤溽暑:溽,濕也,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 大雨時行:前候濕暑之氣蒸郁,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

TOP

大暑节气的由来

中国天气网 2009-07-21 10:48:15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我们知道,在高气压系统控制下,高压产生的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我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我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可见高压系统是高温天气产生的基本条件,高压的维持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持续。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大暑节气的习俗


中国天气网 2009-07-21 15:13:09


  鲁南地区大暑这天“喝暑羊”




  山东:“喝暑羊”,鲁南地区有在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山东省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台州送“大暑船”

  浙江: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莆田大暑吃荔枝

  福建莆田:我国莆田人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槽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米糟——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广东:广东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深圳:深圳人在海边度过炎热的大暑日。
  台湾: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TOP

大暑节气里的关键词

2009-07-21 11:39:33  来源:中国天气网




酷热
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台风
台风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根据1951~1995年45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7个,登陆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个,登陆最少的年份(1951、1998)仅有3个。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7月和9月一样多,平均都是1.9个;8月份位居第二,平均登陆1.8个。

伏旱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TOP

大暑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2009-07-22 11:49:31  来源:中国兴农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也最重。
       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此时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华南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华南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华南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以趋利避害。

TOP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中国天气网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