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利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利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家乡在利川,那里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那些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的.
    利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利川灯歌、利川小曲、肉连响并称利川民间文化“三绝”.
   1利川小曲是利川民族文化“三绝”之一,发源于南坪、茶兴一带,流传400余年,现知曲牌55支,传统曲目20余个,新编曲目40余个“利川小曲”是诞生、流传在利川市南坪、茶兴一带的民间曲艺品种。
  利川小曲原名雅曲、曲儿或茶兴曲,明末清初以后,在利川一带十分流行,其显著特征是土生土长的曲种。与其他曲艺相比,利川小曲在表演形式、文学特点、音乐特点、伴奏及乐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利川小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通常以叙事方式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有的段子十分注意描述人物内心活动,表达细腻的内心情绪。利川小曲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其具有珍贵的民族研究价值。

,“利川小曲”的诞生上限至少在明末,清代为发展繁荣时期,民国时期仍有不少新作问世,但解放前夕,已处于衰落阶段。建国以后,开始恢复。1971年,利川市文工团运用这一民间曲种和表现形式,创作了《老杨三住青松塝》,该作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文艺汇演,获得音乐和创作一等奖。后相继创作《千里寻妻》、《丢卒保车”等曲目迎来了“利川小曲”的传承发展的黄金时期。
  “利川小曲”的演出传统方式有二:一为拉场子的“唱曲儿”,二为坐堂演出的“唱雅曲”。艺人的传承方式,有家族式的班子,也有师徒相授,但在建国以后,小曲的传承班子,仅剩袁家班子的袁绍卿和聂家班子的聂成(现为民间艺术大师)等人。
  “利川小曲”曲牌丰富,现有39种55支,其中单曲34支,小调12支,鼓曲9支。曲目也非常丰富,现存的就有100多个,传统曲目《盼闯王》、《怕字歌》等。
  利川小曲也有独特的伴奏乐器:三挑板、竹鼓、梆鼓、大筒琴、打琴等。
  利川小曲现代演出方式有4种:一是准角色表演唱,二是群体性表演唱,三是双人坐唱,四是小曲剧。
  利川小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教育性、娱乐性、简朴性等特色,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更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 传统灯歌尚存数十首,世界优秀名歌《龙船调》是灯歌的代表;肉连响诞生于都亭、汪营、南坪一带,是流行于全市的民族民间舞蹈.
柏杨坝山民歌、凉雾牟氏山民歌、建南王母城庙会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肉连响”与优秀民歌《龙船调》、民间曲艺《利川小曲》一起,被誉为利川民族文化“三绝”.                    3  其中,“肉连响”这一绝可谓“土”到家,绝到家。
  源自社会最底层     
  啪—啪—啪,啪—啪—啪……
  “左脚蹬,右脚跳,出门三大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在利川城区及人口较多的集镇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乞丐,他们在头、脸、身、手等处敷上稀泥,嘴里念着以上口诀,从街头一路拍打而来。一方面,他们来到谁家门前,稀泥飞溅,主人得赶快施舍,打发他们走开;另一方面,他们击打身体各部位的轻快、滑稽、搞笑的动作,又让人们获得某种愉悦。利川乞丐的这种行乞方式被称作“泥神道”。
  “泥神道”表演的这种动作,手势如同拿着一支铜钱莲湘从头到身上下舞动,其声响和节拍急促而热烈,类似于民间舞蹈打“莲湘”,因此,又被人们称为“肉连响”。
  可能是因为“泥神道”轻快、滑稽、搞笑的动作让人们获得了某种愉悦,所以,人们在劳作之余、闲暇之时,也打起了“肉连响”。这时的“肉连响”已没有行乞时的实用功能,而是具备了舞蹈最原始的自娱和宣泄感情的功能,并因为“肉连响”动作简单,无需道具,更不需要舞台,所以,很快演绎成民间舞蹈。后来,“肉连响”更是成了流行于利川汪营、南坪、柏杨坝和城关镇一带的群众性健身舞蹈。
  艺术大师大创新     
  解放后,“肉连响”在利川曾一度消失,是一位名叫吴修富的理发师傅,让它起死回生,并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走出大山,走进央视,走向世界。
  现年78岁的吴修富老人是我州首届民间艺术大师,性格开朗,精神矍铄。10月17日,海拔1000多米的利川城已是寒意袭人,但吴修富还是坚持要赤身为我们表演“肉连响”,连贯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柔美协调。
   一生喜爱文艺和体育的吴修富,年轻时就对“肉连响”颇感兴趣。他十几岁当理发师傅的时候,便悉心模仿和学习“泥神道”的动作,并揉进秧歌舞、耍耍、跳丧舞、竹莲湘等民间舞蹈的动作,通过拍击额、肩、臂、肘、肋、胯、腿、脚等部位,配上民间“莲花落”的曲调,使“肉连响”的舞姿更加优美和充满情趣。
  “肉连响”本无唱腔和伴奏,吴修富“莲花落”引入“肉连响”,使“肉连响”有了口腔和舌音的伴奏,后来,他又加入了手铃、脚铃、环铃等以及指尖弹动的声音。他还把利川小曲、灯歌等民间曲艺的唱腔引入“肉连响”,唱词则根据演出现场的实际情况,见什么唱什么,增加了舞蹈的欢乐气氛。
  “肉连响”经过吴修富多年的精心打磨,已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