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当阳关公传说

当阳关公传说

当阳关公传说详细介绍
    当阳是关公葬身之地,玉泉山是关公最先显圣之地,玉泉山有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 当阳城西有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中国关陵。因为与关公有特殊的缘分, 当阳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千百年来久盛不衰。
    传说关公死后最先在玉泉山顶显圣,高呼“还我头来”,遇普净和尚点化依佛门,后用神力帮助建起了玉泉寺,因而被佛教称之为伽蓝神和护国明王,玉泉寺内建有伽蓝殿,供奉关公神像,长年享受香火。关公被道教奉为“三界伏魔大帝”, 当阳境内许多寺庙里都供有关公像,是民间的护佑神、财神。旧时家中大都设有神龛,一般家庭都供有关公神位,有钱有势的人家还出重金从外地请回木雕关公像或者是纸画的关公像,多数是画的关公勒马望荆州的画像,穷家小户买不起关公神像,就用红纸写上“关云长神位”贴于堂上,以保全家安宁。现城镇商家仍有供奉关公的习俗,一些装潢考究的店铺、饭店、旅馆,仍将关公作为财神、护佑神供奉,神龛采用光电技术,香烛长明。
    民国初年当阳还存有数座小关庙,关陵被称着“大关庙”,庙里长年有祭拜活动。从大年三十开始,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当地百姓都要到关庙去朝香。朝香者到关庙燃放鞭炮,烧黄裱纸,上香上供,有的还敬献灯油,一般是上两斤香油。平常百姓家中有病灾,或者有亲人外出、家中置办大事,都要到关庙去烧香许愿,遂愿者还要到庙里去还愿,还愿者毕躬毕敬,有的进大门就开始磕头前。
    当阳关姓家族,是关公镇守荆州时的遗属,至今已经64代。关姓大房长子在清代被封为翰林院博士,世代相袭,每年官府主持的重大祭拜仪式都要出面参加。关家后裔敬祖活动一直沿袭到现在,过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早晚都到关公坟前上装一次香,正月初二半夜还要去装一次,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孟兰会都要到关公坟上点灯送亮,每年清明节都要到坟上插青。传说六月二十三是关公生日,庙里也要朝香祭供,为关公祝贺生日。
    关陵庙是祭拜关公的重要场所,至民国年间,这里每年要举办两次大型庙会祭拜关公。一是五月十三“单刀会”,传说这天是关公单刀赴会日;二是中元节庙会。敬香者、各种民间艺人、小商贩云集,热闹非凡。政府官员、社会名流要到场参加祭拜仪式,仪式由四位乡绅主持,一人念祭文,一人司仪,两人负责通报前来祭拜者的头衔。县长(知府、知县)、社会名人,关姓长房代表到关公像前敬香鞠躬。祭文念完,要燃放鞭炮。仪式结束后,庙里的和尚要念一天经文。中元节时,庙里要祭关公半月,香火不灭,和尚念经半月。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关陵庙祭拜关公的活动逐渐稀少。但关姓人家逢年过节仍要到庙里祭拜,仪式逐渐简化。近年来,港台和海外华人常有朝拜团到关陵朝拜,关陵文物管理部门为他们筹办祭拜仪式,政府文化部门也在此举办文化旅游节,将祭拜关公的仪式作为文化节的内容之一。平常来此旅游的人也有人到关公像前磕头许愿,寄托现代人向往平安祥和的愿望,一直磕到关公坟。
    当阳关陵庙会已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阳人,我衷心地希望当阳的各种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宣传,为后来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TOP

宜州彩调

彩调,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彩调以歌颂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内容为主,它的形式活泼自由、载歌载舞,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传统彩调剧《刘三姐》、《王三打鸟》、《探干妹》、《龙女与汉鹏》、《双摆渡》等,都是观众朋友喜爱的剧目。
   彩调三件宝:也就是彩扇、手巾花和长绸。利用这三件道具可以演变出各种生活用品。
彩调的女子步伐有小重步、小跳步、大扭步等等
彩调的男子步伐分为矮步、中步、高步,也叫做矮桩、中桩、高桩。
彩调的手花很富有本剧种特色,有兰花手、子姜手、云手、穿手等等
彩调的亮相有表演中较为重要,有金鸡独立、魁星点斗、大鹏展翅、回头望月等等         
   彩调小旦的(年青女子)动作柔美细腻,小生的则动作刚健有力。
   彩调的唱腔是在本地民歌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由于它的曲调平易和口语、易懂易学,所以很容易在民间流传。彩调的唱腔具有优美、圆润、明快开朗、节奏鲜明的风格特点。

TOP

关公!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广大人们所喜爱和崇拜!对于关公的任何一些传说都会吸引很多的人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