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家乡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山皮影戏
  相信对于皮影戏大家都不陌生,对此也多少有些了解。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老的剧种,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据说,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设立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等的烘托。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被人比划。可你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
  泰山皮影戏有五个基本特点1、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称,掌握着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的皮影戏表演绝技-----“十不闲”。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但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皮影界流传着“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戏时,通常需要八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七个人的话整个后台就比较紧张了,如果有九个人的话,那就有人闲着。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据调查,目前皮影“十不闲”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6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在2007年6月9日于北京世纪坛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范正安先生表演的“泰山皮影十不闲”被温家宝总理赞誉为“中华绝技”,范正安老先生被李长春副总理赞誉为“真专家”。
  希望泰山皮影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