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观北京 游胡同 赏门联

观北京 游胡同 赏门联

观北京 游胡同 赏门联

张双林

  中国经济网  2009年05月07日 08: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老胡同里的门联





    进京旅游的中外游客,在胡同中闲逛时,都会被一些门上的文字所吸引,这就是楹联之一的门联。楹联是我国独有的实用性文学形式,是古代诗词艺术的衍生,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成为一门独特的文化。在历史上,楹联根据不同的习俗和用途,又有门联、对子、春联、挽联、寿联、对联等不同称呼和分类。春联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旧历新年(春节)时贴的,有一定的时效性,而门联是镌刻或用漆书写在门上的,几乎是几十年不变,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北京是五朝古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又是礼仪之邦的首善之区,刻或写在住宅大门上的门联很讲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能见出住宅主人的文化素养。几十年前,无论是独门独户的四合院还是多户居住的大杂院,都有门楼和大门,五花八门的门联成为北京亮丽的风景。

    在北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使用频率很高的门联,不同的是横批,有用“小康人家”的,有用“耕读人家”的,还有用“紫气东来”的。这则门联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知足常乐的态度,既不张扬又不生涩,易读易懂,很受小门小户人家欢迎。

    前门外西河沿有一小院,当年的主人可能是个小官吏,其门联为“槐树森荣宰相家,笔花飞舞将军第”,横批为“帝泽如春”。从字面上推测,当年的主人有些官迷心窍。这里住的可能是清代的汉官(满官不住在外城),从房屋形制和规模上看,应该是个七品官,但他仍然希望“帝泽如春”,步步高升,有一天能当上“宰相”、“将军”。

    将功利目的表现在门联上的,以商人为多。旧时,许多商人发财之后,会得意地将“发福生财地,堆金积玉门”之类的门联再配上“招财进宝”或“日进斗金”的横批镌刻在门上。这和店铺门口的商业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异曲同工,是商人们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北京是文化之都,城里文人、学者和读书人多,这些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们宅院的门联自然文气十足。除对仗严谨、字句秀丽外,更显儒家风范。如:“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读书便佳,为善最乐”、“槐华衍庆,树德滋荣”等。

    东城东四四条胡同85号,当年是学者廖沫沙的故居,他家小院的门联很有趣,与其他门联有所不同,不是用楷书书写而是用篆书。其联为:“寰海镜清,乾天算福”。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是出自廖沫沙之手,但住在这个小院里却也符合他的学者、作家身份。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恢复古城面貌,北京有关部门维修和改造了一些胡同,其中有些胡同的院门上又出现了门联,令人欣喜。这些新门联五彩纷呈,内容与新近提倡的“儒学”、“国学”有很大的关系,诸如“润身思孔子,德化仰尧天”、“松菊陶潜宅,诗书孟子邻”及“昌时自幸福,仁里迓春晖”等等,虽无新意,但也有趣。

    门联这种艺术为北京增色不少,而且还有专著。由于“文革”的影响,旧时的大多数门联被列为“四旧”而遭到破坏,留下来的凤毛麟角。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进京旅游者而言,仍然有欣赏价值。徜徉在小胡同里,读读残存下的门联,是一种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顺便说一句,北京的门联只是出现在小康人家和平民百姓的大门上,王公贵族的府邸大门很宽很阔,往往只有门钉和铺首,出于建筑美学和其他的原因,很少有门联,因此可以说门联属于民俗范畴。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