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泥咕咕”守望者觅知音

“泥咕咕”守望者觅知音

“泥咕咕”守望者觅知音

(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楚长城、通讯员康留国 )  

中国艺术品网  时间:2009-5-5 4:03:00



         


「泥咕咕」守望者王学锋在洛阳民俗文化庙会觅知音




泥咕咕牛




  在第十九届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现场上,十三位来自全国的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技艺,让观众大开眼界。河南省浚县「泥咕咕」传承人王学锋表示,「泥咕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现代年轻人不愿学习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相传,「泥咕咕」起源于隋末,当时起义的瓦岗军将士在浚县屯兵休养时,喜欢团泥嬉戏,捏制泥玩具的手艺便流传下来。因为这种泥玩具吹起来「咕咕」作响,人们就称它为「泥咕咕」。千百年来,这个村户户精于泥塑。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喜爱,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学锋、王安田、宋学海等人。

  今年五十四岁的王学锋从艺四十多年,七、八岁时随爷爷和父亲捏「泥咕咕」。能吹响的「咕咕」,要轧两个孔,要做成双音的,便要轧四个孔,如果轧成一样,就没有高低音的变化。开始时他总是轧不好,父亲手把手教,一遍遍示范,慢慢地就轧出了高、低音的变化。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浚县「泥咕咕」传承人,王学锋认为,只有根据市场需要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艺术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为了生存,他把自己的创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供有艺术品位的人收藏、鉴赏;一部分紧盯市场,人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这种生存之道使王学锋一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守了下来,成为浚县「泥咕咕」世家。

  「因为挣不到钱,现在村里做『泥咕咕』的越来越少了,一千多户人家的大村只剩下三十多家在农闲时做点。」王学锋说:「现在人们更喜欢给孩子买电动和塑料玩具,买『泥咕咕』的越来越少了。」

  王学锋祖祖辈辈靠捏「泥咕咕」餬口,父亲王兰田有著一手绝活,被誉为一代乡土泥塑大师,他们父子二人的作品曾赴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展出,并被中央美术学院和河南博物院收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