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时节,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重要习俗之一,其内涵非常丰富,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十多种民俗活动,但遗憾的是,插柳、荡秋千等风俗现在已很少有人知晓。我国民间有放风筝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古人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消灾解难。像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这些民间习俗到我们这年轻的一代来我觉得内涵已经大大缩小了。除了扫墓,别的内涵我都不熟悉,寻来问去朋友们也说不出别的内涵来。只是知道每每到清明时节,远方的亲戚朋友都必要抽时间回来扫墓,
他们也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尊敬,也承载着生者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祝福。

    说到清明节,还要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事项了,从古至今一直被传承下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TOP

"清明时节,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重要习俗之一,其内涵非常丰富,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十多种民俗活动,但遗憾的是,插柳、荡秋千等风俗现在已很少有人知晓"
确实挺遗憾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