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在襄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南漳、保康和谷城县山区村民一直坚守“寒食节”传统。“最早的清明祭扫是不能用火的,古代曾称清明节为寒食节。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事先备好的冷食物。”襄樊五中历史教师李治和解释说,在靠近十堰的大山里,村民一直以寒食节的传统过清明节,这些村民会在清明前把米饭或面条做好,清明祭扫祖先墓时,一家人不生火,也不在墓前烧纸,要把冷食物带到墓边吃掉,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纪念。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在我的家乡湖北襄樊,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扫墓,纪念革命先烈.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一方面给坟墓添土除草;同时供上祭品,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有一首唐诗描写当时的情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描绘了世人踏青的热闹情景。清明节扫墓追祭先人,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梦粱录》中记载,在古代清明节当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无论达官贵族,或者黎民百姓,都有清明上坟、祭祖的风俗,藉此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风清物宜,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民间长期有着清明踏青的习俗。宋代踏青之风盛行,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萧鼓,终日不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TOP

唉,还是以前的人比较可爱

TOP

习俗使生活光彩夺目

灵颖说得好呀,还是古人可爱.
现代的一个理由是,节奏太快,压力太大,生活分工极细.所以,传统的习俗不必在意,关键是我们要把眼下的事做好.
等真的现代了以后,我们一天天总有机械单调之味,又通过周末来调节.
可,周末慢慢地也陈规起来,我们被逼上梁山,总在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生活好无聊呀!
其实,我们是因为把习俗丢掉了才形成的精神空洞现象.
这就是我们传承习俗\传播习俗的一大理由.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是啊,现在都没有以前过清明节的那种气氛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毕兹卡0718 于 2009-4-3 10:09 发表
是啊,现在都没有以前过清明节的那种气氛了!
确实,这不能不说不是一种遗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