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清明节的特色

家乡清明节的特色

我的家乡襄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它地处湖北西北部,河南省西南方,居长江最大的支流汉的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它的市区由襄阳,襄城,樊城三个部分构成,被称为襄樊的前方发展经济的要地,南漳,保康属于山区,它们被亲切的称为“襄樊的后花园”。除此之外襄樊还有其他几个地区,比如枣阳,老河口,宜城等。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就发生在这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襄樊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襄樊是仅次于荆州的第二多被提到的城市。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的政治家伍子婿,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古人云:“智者要水,仁者要山,智者动,仁者静。”襄樊是一个有水又有山的地方,自然是人才辈出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襄樊人,我更被它固有的文化内涵所折服,所以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不管以后走的多远,我都会常回家看看。
    襄樊作为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它的民间文化也独具特色,据我的了解,襄阳的花鼓,火居道音乐,山锣鼓等是襄樊传统的民间艺术。襄樊的大头菜(并非榨菜,原为诸葛亮在襄樊隐居时炮制),双菇搓头缩顶鳊,安居乐蜜枣,隆中绿茶都是襄樊著名特产。早餐以牛肉面,豆腐面,黄豆面,黄酒为主。
    襄樊的清明节在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的,在城市的人们有自己的方式,而在那些山区,古老的民俗传统保存的更完整一些,下面我将一一的谈到它们的具体的方式与活动。在城市的人们一般是回老家墓地祭祀自己的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清明节是三月初九,但襄樊的人们却不在这一天去,而是在清明的前后去墓地。他们通常会带上火纸和去世人生前喜欢的食物和酒水。这也就是我的亲戚他们的清明节的一些最主要的活动。我们这些小孩在清明节的时候通常是学校组织活动去襄樊的烈士墓园扫墓,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系上自己的红领巾,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白花,去祭奠和缅怀那些革命先烈门。
    在襄樊的山区,人们的方式很独特。离清明还有十多天,可这里的人们却提前抢占商机,早早的就把那些祭祀、扫墓用的冥币、火纸、香裱、爆竹摆上了货柜最显眼的位置,去扫墓、上坟的人们也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还有那五彩缤纷的清明吊在空中不停地摇摆,形成一道道夺目的风景,正是映照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山里人踏青祭祖,历来是有很多讲究的。当地人不说祭祖,叫上坟。一般清明这一天不上坟,必须提前几天,难道是怕惊了先人的春梦,个中原委,不得而知。上坟是一件很严肃、很认真的事,到了坟前,先由年长者烧纸焚香,上菜敬酒,八拜九叩,其它人依次进行。在坟前,还要给先人汇报一家人一年来的情况,如孩子参加了工作,儿女上学、婚嫁、添子等等,繁琐而详尽。据当地人介绍说,哪家坟头上的清明吊插得越多越好看,说明这座坟的后代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在整个祭奠过程中,一起一跪,抱拳合掌都十分讲究且男女有异,时下的年轻人大多不懂,只有跟在大人后面瞎折腾。我知道,眼下流行的词把这些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珍贵的东西却正在面临失传。
  山里人在清明节这天还有在先人坟上插柳枝和松柏枝的做法,传说插柳枝和松柏枝有辟邪和驱鬼的意思,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因为,垂柳依依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柳与“留”谐音,暗喻“留住春天”的意思。人们敬仰的观世音菩萨,她的净水瓶中插的正是一枝杨柳枝。而柏树,我们家乡称它为“扁松”。柏树和松树都是长寿、高尚、不惧严寒、吉祥的象征,孔子曾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也许是城市与山区的发展不一样吧!清明节也同中有异,但只要人们还重视还记得它,我相信这一传统就会世代延续下去。清明节,一个意义深远的节令,一个宁静的节令,一个让人感伤的节令,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节令,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与深思。

TOP

希望你能把荆楚大地的习俗更多的介绍出来,能让更多人了解,最主要的是传承下去。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