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真情故事:“民俗大王”的文化苦旅

真情故事:“民俗大王”的文化苦旅

真情故事:“民俗大王”的文化苦旅

http://ent.QQ.com  2009年03月25日15:07   腾讯娱乐 




“民俗大王”的文化苦旅


“小香香,去赶会,乌青头发耷拉穗,八卦环子两边挂……”这些民俗文化是我们的宝藏,然而却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于是,他,历时20多年,默默走遍了京杭运河山东段,用执著与信仰抢救着这段“民族记忆”。他就是被誉为“民俗大王”的赵中田。

1980年,赵中田高中毕业后返回老家,怀揣文化梦想的他每天劳做后就躲在家里写小说,但由于文化底子薄,写起东西来十分吃力,于心不忍的母亲说:“中田,你把我给你唱的歌谣都记下来,就够你出一本书啦。”

母亲的一句话使陷入迷惘中的赵中田豁然开朗。从此,他开始整理母亲唱给他的民间歌谣,并从村里老人们的口中有意识地收集。经过5年的煎熬,一部以民间歌谣为积淀的中篇小说——《夯歌》终于“破土”,并得到了时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的左建明的肯定和鼓励。

于是,赵中田再接再厉,1985,走上了他的运河文化“寻梦之旅”。20多年来,他北上德州、南到济宁,走遍了古运河山东段的1000多个村庄,行程3万多公里。每次出门,他都是自带干粮。炎炎夏日,顶着似火的阳光徒步前行;腊月寒冬,裹着破旧的棉衣进村入户。20多年的风吹日晒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黝黑的脸庞上一条条皱纹清晰可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26年的奔波,赵中田耗资两万多元,采集了300多万字的运河民俗资料,包括1600余首民间歌谣,2600多条方言俗语,218个民间游戏……2003年,赵中田开始整理手稿,他说,如果把这些民俗资料整理完,能出10多本书。然而,在家徒四壁的破草屋内,他却只能承受献璞无门的悲凉。

由于长期在外奔波,家里仅靠妻子侍弄六亩农田维持日子,全家四口人仍然挤在上世纪40年代建造的土坯房里;大女儿已经辍学,小女儿的学费仍没有着落……

于是,为了圆自己20多年的“文化梦”,赵中田开始了另一段奔波之旅。2000年至今,他先后发出400多封求助信,跨进过60多个部门和企业的门槛,希望得到好心人的资助。但均泥牛如海,毫无回音。

推荐词:

他是一个文人,对文学满腔热诚;

他是一个旅者,26年奔波在路上,搜集整理那些渐行渐远的文化宝藏;

他是一个卫士,用生命捍卫着一个民族的美好回忆,使那些不朽的精神得以传承。

他,就是一座文化的丰碑,上面写满着执著与追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