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人之美”: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青年学者论坛(首届)

“美人之美”: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青年学者论坛(首届)

“美人之美”:首届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青年学者论坛



2009年3月21日—22日

天津·南开大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和繁荣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现象。当代民族文学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学相比,其形式和内容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由于发生影响的因素更趋复杂,当代民族文学无论从丰富程度还是从艺术成就上来看,都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因此向民族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民族文学研究主要分布在如下几个学科领域:其一,现当代文学学科。一些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在文学史范式中展开。其二,民俗学学科。这个学科的学者从民间文学及民俗学扩展到当代民族文学研究。他们的研究大多在民俗学固有的范式中展开。其三,文艺学学科。这个学科的教师和学者主要从文学理论和方法的范式中展开有关民族文学的性质、批评方法及实践的研究。其四,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科。这个学科的一些学者由于从事外国文学和理论的研究,熟悉相关情况,因而从比较的角度涉入这个领域,对我国当代民族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事实上,当代民族文学处于民族文学古今传承之中,介于文人创作和民间文学之间,更受到当代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文学思潮及理论的影响,因此,虽然对象的名称没有变,但是作品的实际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比如民族作家的人类学写作等。对此,我们需要具有自觉的意识,把民族文学放置在古今中外宏阔的跨学科视野中,即在继承创新以及吸纳各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中,对当代民族文学予以创新性的理解,尝试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对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学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批评,在实践中发现各种理论尚未表述和概括的文本现象,努力提出新的总结概括。这个工作的结果,其理论成果属于文艺学的理论建设,其批评结果则属于民族文学,而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建设也具有意义。

   所谓“美人之美”,源自费孝通先生在1990年2月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建构美好社会的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运用到民族文学研究中来,所谓“各美其美”的含义,就是说如果用已有的民族文学理论为依据来进行批评研究,固然能够发现和概括出具有民族自我认同或体认的见识,但是“身在此山中”则会遮蔽更有价值的见解。因此我们需要“美人之美”,其含义就是前面所说的,超越民族文学理论的视野,在跨学科的宏阔视野中,综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方法,来发现和分析总结当代民族文学文本的特点,确认其价值。“美人之美”对于学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自觉方法意识、开阔的学术眼界和理论思考能力等等。

从目前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动态来看,可以作为当代民族文学理论和批评之借鉴的领域和资源大致如下:其一,人类学资源。已有的研究表明,20世纪后期发生在人类学学科内部的“写文化”或“文化书写”问题,激发了与此相关的“人类学诗学”和“民族志诗学”诸流派的学术转向。在这个转向中所生发出来的超越社会形态、制度、意识形态等的宏阔人类学视野,以及“深描”等方法可作为民族文学理解和批评的资源。其二,民族学资源。目前国外民族学和后殖民理论等后现代理论紧密结合,形成不少新的理论和方法,可为民族文学理解和批评的资源。其三,民俗学和叙事学等资源。民俗学原本就与民族文学具有密切关联,至于叙事学,如果将其看作人类叙事现象的理论总结,则可能具有更多借鉴的维度和意义。其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资源。

    举办青年学者论坛,旨在将青年学者在民族文学理论和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进而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予以整合、总结和提升,争取形成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的学术方向。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举美人之美”——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的青年学者论坛,所强调的宗旨是:在跨学科的宏阔视野中,自觉采用各种方法,面对当代民族文学优秀文本,分析其文本形态及特征、总结民族文学的艺术成就与性质,探索民族文学批评的方法,以求对民族文学做出当代意义的理解和概括,寻找文艺学和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推进其发展。

在“跨学科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理论与方法”总议题之下设计如下具体议题:

1、民族文学理论的当代理解和表述

2、民族文学批评范式及理论的现状、对策和设想

3、各民族优秀文本分析和批评个案研究

4、民族文学文本形态的现象及理论问题研究

5、叙事学与民族文学关系研究

6、其他相关问题研究

7、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述评



    本次青年论坛以跨学科的宏阔视野搭建民族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平台,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判,发现尚未表述和概括的文本现象,对当代民族文学予以创新性的理解,并尝试建设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

    论坛秉承学术自由精神,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互相争鸣,鼓励年轻人开拓思路、求实创新。


首届主办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TOP

美中不足

关注的人越来越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