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讲座】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学术讲座】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作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之一,5月27日下午14时,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有鹏教授在法商北楼531作了题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主持,民俗学研究所教师王立阳、王均霞,以及数名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田兆元教授介绍了高有鹏教授在民间文学、庙会、中国文化等领域有卓越的研究成果,并且也是一名出色的作家和书法家。田老师强调,民间文学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上海则是中国民间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高有鹏老师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后,可以和华东师范大学共享学术资源。
        接着,高有鹏老师主要讲述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存在着久远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却很年轻。学界通常认为蒋观云于1903年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开端,高老师则认为在明代已经开始了对民间文学的学理探讨,例如冯梦龙对山歌的论述较之以往就有很强的系统性、学术性,汤显祖则提出了“神话”的概念。明代对民间文学的学术研究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有很大的关联。到了近代,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科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集体诉求,知识群纷纷将民间文学与提高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关联起来。1918年北大歌谣运动有着学术的、文艺的双重使命,既有语言学的研究,又有文本的文学研究,出现了“民主”和“科学”的氛围。相对应的,中山大学的民间文学研究不单关注文献,还走进田野、山林、少数民族地区,内容上更为丰富,学理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上海地区开始了故事讲述理论的研究,出现了林兰这样的学者,不光研究文本,还讨论了学术方法、学术结构、学术思潮等广泛的内容,这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另一条主线。后来,鲁迅、周作人、胡适、矛盾、谢六逸等对神话传说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宽的“中国古史研究”代表了“古史辨”派的研究范式、凌纯声等则代表了基于田野作业的民族学研究范式。民间文学也有科学品格的表达,如在解放前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即是用民众的语言提高民众的素质,延安时代更是将民间文学纳入文化运动中,例如陕北民歌的调查等。
        最后,高有鹏老师总结道,民间文学改造了落后的农民思想,构成了民族的重要传统,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一开始就是基于国家民族的建构的,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给予了完善和补充。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是承传了中国古典传统,从新史学和人类学等现代学术理论寻求突破,并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事业相结合,构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讨论环节,高有鹏老师与现场师生亲切互动,并为民俗学研究所赠予“有凤来仪”的墨宝,与田兆元教授切磋书法技艺,其乐融融,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田兆元教授墨宝:“静观”

高有鹏教授为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赠书“有凤来仪”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好字!学术和雅兴并置!
有力长甲   无力长发   不往自己碗里吐痰 ……

TOP

记得有一种说法,汉代就有了中国民俗学,与高教授的观点异曲同工啊。

TOP

“最后,高有鹏老师总结道,民间文学改造了落后的农民思想,构成了民族的重要传统,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一开始就是基于国家民族的建构的,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给予了完善和补充。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是承传了中国古典传统,从新史学和人类学等现代学术理论寻求突破,并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事业相结合,构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理论体系。”
落后的群体(主要是农民吧?明代了,还应该包括市民?),却创造出先进的、革命的民间文学,伟大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