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白壮]西府曲子的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意义探讨

[白壮]西府曲子的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意义探讨

日期:2014-02-21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 201310期  编辑: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陕西宝鸡 白壮
  
      【摘  要】西府曲子是宝鸡地区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是珍贵的民间文学与诗词的活化石。近年来西府曲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曲艺活化石面临传承的危险。为此笔者在文中就西府曲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探讨了研究西府曲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府曲子  研究现状  意义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2JK0367)。


  西府曲子综述

  西府曲子是关中民间俗曲的一种,产生于先秦,形成于汉唐,盛行于元明,发展于明清,是由民歌小调在形成与发展的流传过程中吸收和综合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坐唱曲艺形式(也有舞台戏、木偶戏、皮影戏等形式),民间也称为“曲子戏”。西府曲子流行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扶风、武功等地区,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影响形成了东、西、南、北和中五个声腔风格流派。东派以淳朴厚重为特色,西派以深情细腻见长,南派唱腔激越高亢,北派声音粗犷俗丽,中派则典雅柔和。

  西府曲子是2500年前的音乐活化石,体现了浓郁的秦风遗韵,是关中西部民间音乐的缩影,是一部相对完整的民间音乐史稿,是研究关中古代文化与思想的一本教科书。近年来随着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传媒及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的冲击,西府曲子的听众日渐减少,演员也趋老龄化,西府曲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曲艺活化石面临传承的危险,为此当地已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政府申报,使得西府曲子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日渐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西府曲子的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学术界对西府曲子的研究也就十年左右时间。通过对中国几大知识库源(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的搜索,所得相关的学术论文与评论报道约2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10余篇,评论报道10余篇。对西府曲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西府曲子的形成、历史渊源、民俗关系和音乐形态等几个方面。

  关于形成和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如《西府曲子略考》、《西府曲子渊源与历史之新论》、《秦音妙曲传千古——2500年前音乐活化石》等,这些文章主要对其在产生、形成、盛行与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情况作以简单介绍。在《西曲与陕西曲子再议兼与原作哲先生商榷》、《西曲与陕西曲子上》、《西曲与陕西曲子下》和《西曲倚歌考论》四篇文章中,对“西曲”与陕西曲子中的“西府曲子”在渊源、曲牌和相似之处与不同点上作了对比性研究。

  关于民俗关系和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和评论报道如《凤翔西府曲子考察》、《陕西宝鸡西府曲子考察与研究》、《小曲如酒醉人心——凤翔县残疾人演出队元宵节演出记》、《西府人的精神家园——浅议西府曲子的魅力》等。在《凤翔西府曲子考察》与《陕西宝鸡西府曲子考察与研究》中,都从文化形态、音乐形态、社会形态等三个方面对西府曲子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研究,不同的是后者还从西府曲子的审美价值形态方面进行了探究,以剖析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小曲如酒醉人心——凤翔县残疾人演出队元宵节演出记》、《西府人的精神家园——浅议西府曲子的魅力》等报道与论文,基本阐述的是关于西府曲子演出与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纪实性评述。在《西府人的精神家园——浅议西府曲子的魅力》中还讲述了西府曲子文化品位的提高是文人学士参与的结果这样的观点。在《浅析宝鸡关中地区西府曲子的文化内涵》一文中,从曲牌、社会功用性及审美等方面对西府曲子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还有在《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一文中,对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层面思考了对西府曲子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一些原则和方法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府曲子之历史演变》与《人类学视域下西府曲子问题研究》两篇文章中,将西府曲子置于音乐人类学和人类学的视野下进行阐述,使学术界关于西府曲子的研究实现了对其历史渊源、音乐形态和民俗关系方面有了学术范式、理论观点和意识形态限制的突破,从而为西府曲子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研究途径。

  综述上面列举的文献我们不难看出对西府曲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西府曲子的形成、历史渊源、民俗关系和音乐形态等几个方面,文章研究内容大体一致,相似之处与重复研究较多。对于西府曲子在词曲音高关系、风格划分、民间文化艺术特征、民俗学探微、审美文学特征、题材内容、演唱方法等方面的论述不足或不够深入。西府曲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原有整体的文化结构,变成了缺乏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文化碎片,这一尴尬局面让我们不得不深加思索。

  研究西府曲子的重要意义

  1.研究西府曲子有助于这一艺术品种进一步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

  西府曲子有着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提高大众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参与性极强,是西府人民喜爱的文艺活动,它以经济的方式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西府曲子对人们的素质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训练人们的思维方式,还可以丰富、美化人们的生活。西府曲子的唱词时而“雅”得清丽隽秀,时而“俗” 得直率俚俗。质朴明快的曲调加上健康向上的内容使西府人在享受的同时不自主地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而且凝聚文化向心力、增进族群认同感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诸多作用,因此研究西府曲子有助于这一艺术品种进一步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

  2.研究西府曲子对西府曲子在生存、保护、继承与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西府曲子就其艺术地位而言,可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块奇珍异宝,在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现象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西府曲子已像众多地域性民歌一样渐渐得没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迅速发展,西府曲子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地和相应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传统音乐继承人出现断层。(3)受现代传媒的冲击,除了少数流行的西府曲子经典名段之外,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对西府曲子情有独钟。(4)西府曲子的创作缺乏创新与超越,融入时代气息的新曲子太少。(5)作为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西府曲子列为文物的做法走入了一个误区,西府曲子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生命,需要不断地保护与发展。上述几个造成西府曲子发展窘相的原因是传统生活内容的改变使西府曲子的发展失去了内在的活力;生活背景的改变使西府曲子的发展失去了外在的支撑力;功能的弱化,使西府曲子的发展失去了内在的动力。

  分析上述西府曲子在生存、保护、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深加思索,除了政府对西府曲子的弘扬、保护与重视,媒体对西府曲子的宣传与推广,各种研究会与专业研究发展机构力量的加入,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响应,加大西府曲子继承人才的培养外,用新的艺术形式进一步发展西府曲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西府曲子有助于对其他民间曲艺的发展与再创作

  西府曲子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善于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大众欣赏口味改变的影响下,大多数人觉得民间曲艺太土、太过时、不合时宜、不够时尚,使许多民间曲艺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并逐步走向消亡。为民间曲艺创造一个新的生存环境,谋求民间曲艺发展的新道路是不少音乐有识之士不懈努力的梦想。如果能将西府曲子再创作产生过可喜成绩的经验加以借鉴,将会给其他民间曲艺的再创作带来新契机。

  参考文献:

  [1]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历史文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8.

  [2]曹斌.论社火的功用——以关陇社火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

  [3]王正强.兰州鼓子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5.

  [4]原作哲.陕西说唱艺术的萌生与发展轨迹[J].交响,1999,4.

  [5]王岁孝.关陇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4.

  [6]邰潇玮.西府曲子略考[J].曲艺,2009,4.

  [7]白壮.单声部陕北民歌合唱化的实践与体会[J].才智,2011,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