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注】清明祭扫方式的衍变:2013清明节专题汇集帖

清明代客扫墓业务引争议 业内:有违伦理道德

2013年04月06日 15: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李铁柱 李罡
扫墓作为清明文化的一部分,一旦演变为商业行为,是否有违伦理?随着现代人迁居移民越来越多,祭扫文化又该如何演变?随着扫墓业务的出现,会有多少人选择这样的业务?

  清明节除绿色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兴祭祀方式外,近来,又出现了代客扫墓的业务,买家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 代哭、代献花等,收费从500元至1000元不等。但记者发现,虽然网上提供这种业务的网店不少,但多数店铺都显示“0笔交易”。

  现象

  代客扫墓内容多 花钱可代哭

  近日,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淘宝上购物时发现了有网店在出售“代客扫墓”业务,“没空扫墓的话,可以花一些钱请别人代替自己去祭扫。”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代客扫墓”,粗略统计了一下,有200多家网店在出售“代客扫墓”业务,范围涵盖了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

  记者点击了十几家网店后发现,这些提供“代客扫墓”服务的网店,服务项目基本一致,一般包括清扫墓地、敬香烛鲜花、三鞠躬、读悼词、墓地装饰等,这些服务收费500元左右。

  扫墓过程持续大概20到30分钟,在扫墓结束后可以拍照片或视频,作为支付凭证。

  调查

  网上销量大多为“0”

  “这些都是基本服务,如果你需要下跪三拜、代哭或敬酒、敬烟,还要另外再加钱,下跪三拜100元,代哭150元,敬酒、敬烟再加50元。”一位店主告诉记者:“这是特殊服务,因此我们保证到场人员严肃着装,去除身上任何滑稽元素。”

  记者浏览了众多提供“代客扫墓”的网店后发现,真正购买这种服务的人寥寥无几,除一家上海的网店有一人达成交易外,其他店铺的交易量都是0。

  声音

  扫墓成商业行为有违伦理

  市民徐女士认为,对于这种服务,她无论如何也没法接受,找别人代替自己去扫墓总感觉有点虚情假意,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哭更让孝心打了折扣。

  另一位市民秦先生表示,花钱找别人代替扫墓、痛哭甚至三叩九拜是对逝者的大不敬,“辱没了清明文化”。

  但一些年轻人对“代客扫墓”业务则表示可以接受,“如果本人真的不能来,找个人代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逝者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扫墓是一种形式。”在林业大学读书的小刘告诉记者。

  从事殡葬行业10多年的北京长城华人怀思堂经理李杰表示,代人扫墓现象很早之前就有,有时候一些人确实不能亲自去扫墓,找个人代替自己去也正常,但如果成为商业行为,在道德上不妥。李杰认为,代人扫墓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成为商业行为,组织一批人专门去帮别人扫墓然后收费便明显违背了伦理道德。线索提供/孙先生

  相关新闻

  法官提醒:请人代哭也应保护隐私

  对于“扫墓”这项新兴的服务,网民褒贬不一。对此,房山法院易镁金法官表示,“祭奠权”或称“吊唁权”、“悼念权”、“尽孝权”,通常是对已经去世的亲人表示悼念和敬意的一种情感活动。祭奠权的行使虽然很难被一部分民众所接受,但由于其并不违反法律、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为“合法”的民法原则,此种行为是被法律所默认的。

  “扫墓”在祭奠人(委托人)和扫墓人(被委托人)之间形成一种“有偿委托合同关系”,受托人通过“多媒体视听资料”向委托人交付服务成果,委托人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给付对价,完成交易。但由于多媒体视听资料具有更改的技术可操作性和传播的简易性,容易出现法律风险。如,受委托人利用死者家属或亲友不在现场的漏洞,通过网络技术制作虚假的祭祀场面,骗取活人的钱财,所以在接受“扫墓”服务之前,应该签订明确的服务合同。此外,由于委托人在接受“扫墓”服务时,会将自己及家人的一些个人信息提供给公司,委托宣读的悼词中可能也会涉及一些家庭情况和个人隐私,所以市民在接受“扫墓”时,应注意个人信息的流失,注意隐私权的保护。

TOP

民俗雅绎:风和日暖话清明

朱鸿

《光明日报》

天再旦,年复来,节气二十四个,一一而出。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是惊蛰,接着是春分,十五日以后,斗指乙,便是清明了。

    到了这个节气,日暖,天朗,风和,雨沛,草尽染绿,木咸丰茂,冬之灰黄转而为春之青翠,山川河流,一片欣然。人也充满希望,姑娘更是灿烂。古贤者认为,万物生长于斯,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诚然如此,古者之观察精而细矣!

    清明是春播的有利之机,自秦汉以来,长安人便循此节气耕耘自己的庄稼。“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此谚语既有提醒,也有总结的意思。可惜我在农村的时候,土地都归人民公社,种什么庄稼,上有长安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意见,下有队长的意见,于是土地尽种小麦。清明前后,经过施肥和除草,小麦起身拔节,已经可以遮住乌鸦了。农民有一点自留地,恐粮不够,也都种小麦,惟特别聪明的人才种极少的瓜豆。我家前院颇大,母亲遂在靠墙一带种梅豆、豇豆,还会抓一把笋瓜籽和丝瓜籽埋至黄壤之中,以待夏收。

    木有伐就有植,清明前后也宜于栽树,因为过了这个点,日晒,天热,树难以活。人民公社的那些岁月,应清明之节气,总是在路边和水渠边挖坑栽白杨树,几年之后,叶子便有郁郁之貌。受长者的影响,小时候我在清明之际也栽过树,前院栽桐树、德国槐树,后院栽柿树、桃树,遗憾桃树未成。

    清明节古既有之,是悠久的传统了,其内容丰富,不过扫墓至重。所谓扫墓,实际上就是祭祀祖先,出于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表达。

    在长安,扫墓兴于秦,成于汉,盛于唐。唐政府会在清明节放假,令其官员扫墓,若家在外州外府或外县的,还可奏请返乡扫墓。唐有千百关于清明节的文章,吾独爱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扫墓的习惯一直沿袭到明清。清有贤者指出:“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寒食节是以禁火的方式纪念介子推的,不过寒食节与清明节在唐就融合了,所以这里指的就是清明节的扫墓。

    在20世纪,扫墓遭遇了封建迷信的指控,遂顿为简陋,不过,对祖先的敬意,使它得以传续。小时候,我随祖父,随父亲,都上过坟。家长捧着祖先的牌位在前,我在后,缓缓进入茔地。拔掉蓬蒿,砍去斜枝,便恭敬给冢培土:把雨水所冲刷的曲缝浅洞一律填充并夯实,以保护墓穴不受浸泡,再修圆顶部。吹一口气,遂整平墓前之地,立牌位,献米献面,献酒献烟,献水果献糕点,烧纸致哀。举目而望,方圆数里,上坟者来来往往,烧纸者星星团团,颇有鬼在之象。

    清明节正逢春光亮丽,长安人素好出户踏青,尤其是青年,成群结队,以入终南山作乐。唐长安踏青颇为流行,文士、仕女、宫女,每每人以位分,走曲江池,登乐游原、少陵原,远一点的往樊川。唐诗人崔护踏青,在樊川敲门求饮见到一个姑娘,面若桃花,遂彼此有意,不过仅以目传,尚未相亲,崔护也止渴而别。时令循环,又是清明节,崔护之爱难以自禁,又往樊川觅其姑娘,不料院敝门空,惟桃花映天,使其惆怅无限,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现在的人踏青之心更强,可惜曲江池为楼所围,乐游原也削尽其田,少陵原开发腾腾,遂乘车钻终南山诸峪,然鲁来莽往的,不够风雅。

    清明节还打秋千。资料显示,这是北方山戎之戏,春秋时代传入中原。唐玄宗执政,曾经在宫中立木以打秋千,荡嫔妃于空中,升高落低,宫女嬉笑,他也喜悦。打秋千遂翻越宫墙,进入坊间乡里,风传为俗。20世纪中叶以后,西安打秋千的多是孩子,春风吹红了花,他们便找到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坐上去推引起来。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国槐、柳树、椿树、榆树,小孩子选窄距的两棵树,荡得低一点,大孩子选宽距的两棵树,荡得高一点。如此之娱,迁延迄夏。

    拔河在古者有祈祷丰收之意,清明节恰恰宜于春播,遂拔河大行。唐中宗有一年幸梨园,巧是清明节,便命大臣分组拔河,宰相、将军,甚至皇亲,都脱然加入。赢者一组必然拉倒输者一组,逗得唐中宗笑。我小时候,到了清明节,学校有拔河,村子里也有拔河。学校里的拔河气壮山河,不过总觉得有纪律的约束。村子里的拔河固然散漫、自发,不过偶尔也会举巷动员,全街出战,男女老少全加入。

    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绝妙时候。若天开透蓝,风吹送熏,便当尽松其线,放风筝于万里云霄,以应人的纵情之性。小时候,见城里人骑自行车登我少陵原,不为别的,就借此隆起之势放风筝。旷野无垠,小麦郁郁,有一鸟翔于空,让人向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