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读本:盛世清明余韵长

清明读本:盛世清明余韵长

2013-03-26 09:13 作者:刘洋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核心提示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文化在开封有着 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北宋时期形成了清明文化的一座高峰。一幅《清明上河图》,尽显北宋都城清明时节的盛世繁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清明文化在开封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明民俗文化品牌,确立了开封清明民俗文化在国内外的特有地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里的开封清明节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春社已过,清明又到了。

  清明最早与祭祀鬼神有关。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邻,后来人们将寒食节、清明节并称,在清明节举行禁火、祭祖、扫墓等活动。在元代,二者合而为一。民俗学博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彭恒礼认为,今天所说的清明,实际上由寒食节、清明节和上巳节共同组成。

  “清明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形成于唐朝,但清明节真正成为中国的节日是在北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坤太教授说,“北宋时期,清明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是一个全民的节日。当时的人们认为,从清明节开始才算真正进入春天。当时的开封,可以说是清明文化的集中代表地。”

  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杰作的《清明上河图》将“开封”和“清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画家以精致的工笔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记录了北宋时期开封清明节这一盛大的节日场景。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5头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柳树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有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这是《清明上河图》首段中展现的北宋都城郊野的春光,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开启了序幕。

  画卷的中段呈现的是汴河码头繁忙的景象。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由纤夫牵拉,或由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艘大船正等着过桥,船夫各司其职,有的用竹竿撑,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有的用麻绳挽住船,还有的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人们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闻名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画卷的后段描绘的是市区街道的热闹场景。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肉铺、庙宇、公廨等。商店中有专门经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有修理大车、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的。大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在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形形色色,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样样俱全。这些都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张择端共绘了550多个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头),大小船只20多艘等。各具特色的房屋、桥梁、城楼等,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画卷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不愧是一幅描写北宋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风俗画,无愧为国宝级传世佳作。

  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国内外的学者大都认为此画画的是春天,是清明节。我市著名学者韩顺发研究时发现,将《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照可以看出,图中描绘的并非清明节当天之景,但确实是清明节的景象。韩顺发说:“一年有24个节气,一个节气15天,清明节上坟、扫墓等祭拜活动在清明节前3天就已经完成,并不见得一定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才去上坟扫墓、祭奠先贤。”

  韩顺发说,细观《清明上河图》可以发现,图中汴河里的纲船似乎从南方刚进入京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旧以清明节”。当时,纲运船只每年3次入北宋都城。清明节是第一次,从南方来的船只要三四天才能抵达开封。“据此,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所画的时间应在清明节以后,但还在清明节的序列之中,这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韩顺发说。

  清明民俗文化扎根开封

  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开始放假。到了宋代,清明节依然是国家法定假日,清明节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放假,假期是7天。此时,清明节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活动外,已经变成一个娱乐的节日。颁新火、荡秋千、放风筝、扫墓、踏青、蹴鞠……这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习俗源远流长,所含的意蕴绵延深厚:既有扫墓祭祖的断魂哀思,又有踏青插柳的拥抱自然。该民俗节日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被列入全国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和中国人的感情紧紧融在了一起。作为清明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清明文化在开封人心中更重,清明民俗文化在开封保留得更好。

  踏青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逢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时节人们争相出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野,投身大自然,拥抱春天。宋代踏青之风十分盛行,《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开封百姓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宋朝明文规定,只有在清明节才将集禧观、太乙宫开放3天,将里边的宫殿池沼、园林花卉等收拾齐备供游人欣赏。

  至今,清明前后,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等方式延续古时踏青的习俗。每年三四月份,郊外都会迎来不少市民游玩嬉戏、野炊等,尽情拥抱春天,享受大自然。

  插柳 “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踏青的时候,轿、车要插柳挂枝,在房檐上、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也插挂柳枝,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来世变猪狗”的说法。现在只要你看到有人戴着柳圈、吹着柳笛,那一定是开封的清明文化节又到了。

  荡秋千 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民间多在清明踏青时节,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在2012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在清明上河园举办了全国秋千大赛,吸引了众多秋千高手云集开封各展绝技,勾起了不少人对秋千的回忆。现在,我市不少公园专门设有秋千,深受市民的喜爱。

  扫墓 在开封人的印象中,清明节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扫墓。每年清明节,市民便会去扫墓祭奠先祖,扫墓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这是在告诉别人这家人后继有人、子孙满堂。在公墓,人们会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刘坤太教授说,清明节是宋人的重要节日,宋代时扫墓比隋唐更为隆重,成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明扫墓,谓之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其习俗由来已久。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之七·清明节》中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

  清明节,官府会举办隆重的官祭。从宋太祖开始,每年清明节,官府除了派遣使团在京师祭奠外,还派使团去朝歌等古战场祭奠历朝历代阵亡的将士,并派遣使团远赴友好邻邦去慰问、祭奠他们的先祖。在民间,清明节期间大家可以扫墓祭祖,但是新丧不满一年的必须在清明节当天去扫墓祭祀。除祭祀自己的祖先外,宋人还要祭祀伊尹、周公等历代先贤。按照传统习俗,人们扫墓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烧,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条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慎终追远、寄思先贤是清明节的民风厚德。纯朴、忠厚的开封人民一直将这一民俗习惯很好地保留下来。

  颁新火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颁新火。古代四季都要举行一次大的仪式,把旧火灭掉,重新钻木取火,取除旧布新之意。慢慢地,就只有在清明时节改火,取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意。

  唐代在皇宫里举行仪式取新火,取得的新火主要发给贵族。到了宋代,从贵族到高官都能得到新火。由于老百姓也有除旧布新的愿望,后来开封府开始举行向京城百姓颁发新火的活动。清明节这一天,开封府举行正式的仪式,在仪式上钻木取火,钻出新火后,先分发给有关部门,再由有关部门分发给老百姓。开封府举行这个仪式时,全国各州县也开始举行颁新火仪式。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取火”对于现代人来说太容易了,颁新火也仅有象征性意义了。从2010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开封府都会再现包大人偕属官、众衙役执燧取火,向京城内外的市民百姓、藩国朝贡使臣“颁布新火”这一历史风俗,深受游客喜爱。

  清明节的民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颁新火外,还有蹴鞠、斗鸡、放风筝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韩顺发说,清明期间,凡是单数(单数为阴)的日子都可以出去游玩,民间百戏杂陈,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抖空竹、拔河、捕蝴蝶等娱乐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断发展创新的清明文化

  清明文化在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北宋时期形成了清明文化的一座高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清明文化在开封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有了发展和创新。近年来,我市除了每年举办群众性的系列活动外,还按照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了集宋代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独具清明文化神韵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精心打造了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形成了独具开封宋文化特色的清明民俗文化品牌,确立了开封清明民俗文化在国内外的特殊地位。

  近几年,我市每年举办一届开封清明文化节,成为开封传承文明、彰显民俗的新的清明文化品牌。为更好地展示宋都开封悠久灿烂的清明文化传统,进一步彰显开封厚重的民风民情,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还安排清明节特色食品展、清明节皇帝踏青巡游表演、蹴鞠表演赛、斗鸡表演赛、踏青秋千表演、抖空竹表演赛、风筝展放、唢呐表演、清明节民俗绝活表演等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展现开封文化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每年的开封清明文化节不仅让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活动回归,让渐行渐远的传统民俗重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也为清明节注入时代的基因,赋予时代的内涵,以新的方式延续了传统,以新的内容充实了民俗,以新的理念带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开封经济社会大繁荣与振兴。

  清明节,是薪火相传的日子。千百年来,人们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里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我市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去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举行祭奠焦裕禄同志仪式,在开封市烈士陵园举行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祭祖敬贤、缅怀先烈的祭拜活动已成为开封清明节的文化品牌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 在兰考县城北部的焦裕禄纪念园,一拨又一拨的群众自发前来祭拜。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到处挤满了前来扫墓的人,有中小学生、青年人、中年人,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文联的支持下,在开封上下的努力下,清明文化在开封得到继承、发展、创新和弘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200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开封命名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称赞:“从北宋清明文化传承至今的开封清明风俗,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形式还是内容,在开封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体现。”

  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节将至,由中国文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3月26日至4月12日在开封举行。届时,宋代清明“颁新火”大典、包公巡街和清明文化宋装大巡游等活动,将展现踏青、祈福、怀古、颁新火等北宋时期清明文化元素和清明习俗,呈现古都开封的宋韵春色、盛世清明的如画美景。届时,古都将处处宋韵悠扬,满城宋风浩荡,处处是景,步步“穿越”,让人置身于情境之中又陶然于情境之外,恍如梦回千年。

  来吧,到开封来吧。你将会被既原汁原味又时尚的清明文化节所陶醉,感受到开封清明文化的魅力!

TOP

清明读本:文化满园春满园

2013-03-26 09:13 作者:闫漫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核心提示

  清明时节,春意缱绻。北宋的东京城在暖阳中苏醒,从江浙一带运输粮食和物资的漕船沿着河道陆续抵达京城。看看那虹桥之上,人们踏青而出,兴趣盎然。瞧瞧那拱桥之下,船夫摇船摆桨,开张营运。整个东京城一下子复苏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张择端让这样的场景跃然纸上,为世人留下了一幅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年年唱主角的清明上河园

  依图而建的清明上河园让《清明上河图》的盛况重见于开封,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体现了丰富的清明文化符号。

  3月20日,清明上河园市场总监李琦说:“清明上河园,观其名,便知其意。作为一座彰显清明文化神韵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已获得‘中国清明文化名园’称号,清明上河园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节中唱主角。”

  在宋代的建筑里,身着宋代服装的现代人来演绎宋代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此时的开封城,梨花微雨,走进烟波浩渺的清明上河园,人们不觉恍如隔世,梦回千年。是梦境?是现实?暂且不论。满眼尽是浓浓的春意,满园都是惊为天人的民间绝活,不必深思,只用心感受就好。

  虹桥如虹,美不胜收。汴河两岸,游人如织。清明上河园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时节漕运繁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商贾云集的热闹景象。盘鼓队在汴河岸边敲鼓呐喊,船公齐声喊号、全力前进的场景,引来游客阵阵叫好声。

  穿越,是一个时髦的词语。来到清明上河园,便可以梦回宋都了。清明上河园中,民间绝活活跃在宋都街头,游客不禁驻足观看、拍手叫好。穿过杨柳依依的店家酒肆门前,远远就可听到游客赞叹之声。快步走过去,挤过人群,在勾栏瓦肆处上演的鞭技、头蹦梯、软功、飞斧、脑弹子、钻火圈等绝活让游客大呼过瘾。玉景苑门前,气功喷火表演让人看得挪不动步。可是,游客又不想错过孙羊正店门前的飞叉、顶坛、银枪刺喉、中幡等硬气功表演,只得紧赶慢赶,挤得满头大汗。

  清明时节,古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自古,探春、寻春便是此意。在清明上河园的趣园,身着宋装的少男少女结伴郊游、踏青,在趣园内玩耍、嬉戏,插柳、荡秋千等,无不体现着清明节里人们的青春和朝气。

  李琦说:“从建园开始,清明上河园就立足再现宋文化,传承清明文化,整个景区呈现出文化景区、季季有看头的特色。清明上河园贴近景区主题,贴近开封文脉,创新创作了《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

  有了清明上河园打造清明文化节会的经验和基础,从2009年开始,借助国家注重文化建设的东风,开封开始着力打造清明文化节,将更多的清明文化元素纳入节会当中。清明上河园自然责无旁贷,多次被选为清明文化节的主会场,承办了节日期间众多的文化活动。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开幕式也是定在4月3日清明上河园门前广场举行。

  年年出新招、出奇招。清明上河园在努力将清明文化节打造成可看、可追忆的文化盛宴。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开幕式当天,清明上河园将重磅推出傩戏表演,将成为2013年清明文化节的引爆点。届时,每一位游园的游客将免费得到一个傩面具。可以想象,整个公园将成为傩面具的海洋,清明文化气氛将达到热闹的巅峰。

  白天,看清明上河园内精彩的民俗演出,打马、玩蹴鞠、品尝美食,到了晚上,精心改版后的2013版《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将更加令人期待。作为清明文化节的重头戏,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宋·东京梦华》演出精益求精,灯光、舞美、服饰有新亮点,场景构思有突破,音响视听有新震撼,令人翘首以盼。由于演出一票难求,《大宋·东京梦华》表演场地增加了400个看台座位,让更多的人感受宋文化的魅力,再现北宋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民族兴衰的思考和渴望民族崛起的激情。

  李琦兴奋地说:“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清明上河园还有一个值得期待和特别推荐的活动,那就是‘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活动。该评奖活动坚持把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旨在促进开封民间工艺美术及文化企业发展,吸引游客来汴参观,扩大对外影响。”

  作为中国清明文化节的主会场,清明上河园景区高度重视、积极策划并组织、承办、展演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栩栩如生的清明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清明上河园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清明文化名园的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了开封市作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知名度,有力促进了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开封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作出了较大贡献。

  “示范园区”给力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古代文人雅士从来不吝惜笔墨。

  春光日盛,心情舒畅,本就是春风得意之时。宋代古人尚可呼朋结伴郊外踏青,不忍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对于现代人来说,清明时节更是游春赏园、尽抒豪情的好时节。

  清明时分,行走在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内,处处可见柳树吐绿、莺歌燕舞,好一派迷人的春光。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就是让群众接受并积极参与。开封清明文化节的打造,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让游客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沉醉其中。

  人们说,在开封散步,就像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一样,满眼是精美的建筑,处处弥漫着宋文化的气息。这是因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内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多得令人感叹。可以说,开封整座城都是宝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胜枚举。不仅如此,园区内已探明分布情况的有北宋东京城遗址、明代周王府遗址、新郑门遗址、南薰门遗址等颇受瞩目。刘青霞故居、张登云故宅等也吸引着游人前来细细品读。

  3月21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纪山说,清明文化凝结历史,清明文化展示特色,清明文化承载希望。从2011年4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晋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来,开封这颗被历史擦亮的明珠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园区内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蒸蒸日上。如今,走在园区中,处处皆景致,为清明文化节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的清明文化节是在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晋升国家级示范园区的背景下举办的。借助文化产业园区晋升国家级示范园区的东风,2011年的清明文化节集人文、时尚于一身,成为一个群众参与的文化盛会。

  2011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园区内声势浩大的 “清明大巡游”现在仍令人难忘。不论是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宋都御街,还是游玩在名扬天下的开封府,2000多人参与的巡游表演,引来数十万民众的目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舞龙、舞狮、旱船、腰鼓、盘鼓、麒麟舞、抖空竹、杨家枪及枪阵等无不充分体现着宋文化和精彩绝伦的民间技艺。市民牛冬说, 他期待今年的清明文化节能够更加精彩。

  开封举办清明文化节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演绎。转眼间,2013年的清明节又要到了,在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内,游客可以去龙亭看宋代宫廷文化产业区的皇家宫廷演出,可以到清明上河园赏宋代民俗文化产业区精彩绝伦的民俗绝技,可以在天波杨府宋代英烈文化产业区观杨门忠烈的展演,可以去繁塔——禹王台园林文化产业区看传统民俗表演等,众多精彩演绎将令人难以忘怀。 清明节,扫墓祭祖,去包公祠纪念包拯等活动,也将有序展开。

  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符号,是一个文化活动抹之不去的记忆,是吸引人们到开封而不去其他地方的理由。如今的清明文化节,已经成为开封一个叫得响的节会品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平台,开封的节会更具号召力。王纪山说:“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积极加入其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出一批精品工程,让新项目为园区建设再添动力。”

  清明盛况在今朝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草长莺飞的时节总是最动人。2013年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如期而至,以“踏春祈福,祭祖传训”和“宋韵清明,美丽开封”为主题的清明文化节洋溢着浓浓的宋代清明气氛,让人不禁沉醉在开封的美丽春景当中。

  细细想来,清明文化节之于开封,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一幅流传千载的《清明上河图》,以画作为载体传播着节俗文化。一提到《清明上河图》,人们就会想到清明节;而《清明上河图》是以开封为原创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提到清明节,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开封。近年,这种交互影响的结果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明文化格局。一个中心是在山西的绵山,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另一个中心则在开封,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直到今天,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和民间都得到了认同。开封虽不是清明节的发源地,却是清明文化重要的传承地,这使得开封与清明节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大力弘扬清明文化,开封义不容辞。

  2013年的清明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当中。有多少精彩值得期待?有多少文化值得向往?总而言之,用“盛世空前”来概括2013年清明文化节最为恰当。3月20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羽说:“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文化、宣传开封、促进招商、带动旅游为目标,以更加精彩、更加务实、更加有效为原则,进一步创新创意、提升水平,通过做大一个清明文化节会,打造一个清明文化名园,扩大开封作为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影响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享受、发展文化的自觉性,促进宋文化的传承创新,努力把清明文化节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宋文化特色鲜明的节会品牌。”

  重点打好清明牌、宋文化牌、春天牌,利用好宋文化与开封、开封与清明、清明与春天的相互关系,吸引游客到开封过春天、品文化。今年清明文化节的活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更加贴近清明节的主题,提炼出更多的开封特色。从2012年清明文化节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就要求开始着手准备2013年清明文化节,并组织开封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邀请河南大学的学者教授,召开了两次总结座谈会,就2013年的清明文化节内容集思广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挑选,2013年的清明文化节由中国文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协、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文联和开封市委、市政府承办,自2013年3月26日至4月12日,为期18天。本届清明文化节共安排两大类活动。其中,重点文化活动10项,群众性文化活动23项。

  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将是亮点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金钟九响、磬声齐鸣,神圣庄重的清明盛典将在典雅悠远的音乐声中开始。和着庄严敦厚的礼乐声,《中华清明赋》慎终追远、韵律悠扬。整个序幕大气磅礴,相信观众一下子被纳入神圣的仪式感之中。取火、公祭、迎春等,诸事完毕,典雅的音乐声响起,数百人的合唱和大气恢弘的舞蹈表演,将开幕式推向高潮。

  春风杨柳万千条。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以各种形式扫墓祭祖,追忆先人,反思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清明节期间为烈士扫墓,怀念那些为社会、为人民作出牺牲的先烈,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2013年清明文化节期间,朱仙镇岳飞庙纪念岳飞、社会各界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青少年纪念革命先烈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将有序进行。纪念焦裕禄活动,围绕“拜焦陵、赞焦桐、看产业、谈精神”创意设计,立体展现了焦裕禄精神和时代风貌。清明节俗,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增强了家庭和睦和民族的凝聚力,对培养人的孝道、爱心乃至爱国情怀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努力把踏春大巡游打造成清明文化节的一个特色品牌。今年的清明文化踏春大巡游,在内容上进一步突出开封的文化特色;形式上,既有集中展示又有观摩评选,既隆重大气又热烈喜庆;规模上,大小巡游结合,大巡游做大,小巡游做精,小巡游在包公湖、龙亭湖和金明广场附近进行,既不影响交通又能有效展示文化、聚集人气、推动旅游。

  清明文化,精彩纷呈,盛世看今朝。开封有资格、有能力、有经验、有基础,充分运用清明节的文化元素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大、做强。来吧,清明文化节,开封在努力,开封更精彩。

TOP

清明读本:美丽开封美名扬

2013-03-26 09:12 作者: 陈鑫锐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核心提示

  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以独一无二的宋文化内涵,以传承创新的魅力,为面临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的开封注入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活力和快速崛起的动力,对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宣传、推介开封,提升开封的城市形象,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促进开封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开封作为中国清明文化的传承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明节庆文化品牌,在弘扬清明民俗文化方面在国内外处于重要地位。中国(开封)清明文化系列活动在展示开封深厚文化底蕴、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对于提升开封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有着极大带动作用,以清明文化节为主的系列节庆活动,已成为助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以“踏青祈福,祭祖传训”和“宋韵清明,美丽开封”为活动主题,通过做大清明文化节会,打造清明文化名城,扩大开封作为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影响力,让广大市民和来汴游客感受和体验大宋文化背景下的清明文化魅力,了解开封,热爱开封,宣传开封。

  “清明文化节不仅展示了我市的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而且对双边或多边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3月15日,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克彬指出,历届清明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局都要邀请重点客源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和当地的旅行商、新闻媒体来汴考察,此举不仅推介了开封的节庆文化,密切了与兄弟地市的合作关系,也达到了吸引外地团队到开封旅游观光、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非常显著。如去年清明文化节期间,由于提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清明文化节专场新闻发布会,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游客接待量达到152.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16.9%,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以人文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市旅游局对我市独有的大宋年文化旅游节、清明文化节、端午节、菊花文化节等不同的节庆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上做文章,把我市深厚的大宋文化底蕴和内在魅力发掘展现出来,对广大游客特别是周边省市的游客形成了极大吸引力,已成为我市的特色旅游产品。

  与此同时,清明文化节的举办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旅游发展环境。随着旅游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市旅游企业的精品意识得到增强,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开封府、铁塔公园、禹王台公园、中国翰园等各大景区结合清明文化节,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游览内容、优化内部环境和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工夫,深入发掘我市深厚的大宋文化底蕴和内在魅力,通过各具特色、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展示活动,把景区打造成为开封独有的亮点和卖点,对广大游客特别是周边省市的游客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我市的特色旅游品牌,为开封旅游业赢得了口碑。

  今年的清明文化节,我市将围绕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思路,充分挖掘怀古、踏青、颁新火等北宋时期清明文化的代表元素,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予以展示。形式上热烈喜庆,规模上有所扩大,内容上确保民俗文化氛围浓郁。特别是宋装踏春巡游活动,参与巡游的达1200人,分为20余个方队,除马队、高跷、花车等景区节目展示外,一些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如开封盘鼓、兰考县麒麟舞、汴绣展示,屡获大奖的尉氏县翟家班唢呐,龙亭区和开封新区的舞狮旱船,顺河区的石锁等,将是节日期间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清明文化节期间,在我市各个景区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节目展演、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百名台商看开封”、清明文化节主题文艺晚会和青少年“写清明、游开封”等活动,将为中外来宾及广大市民送上丰富的节日文化大餐。

  文化搭台 经贸唱戏

  为进一步创新招商载体,深入挖掘本地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每年举行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首次把经贸活动融入清明文化节宣传中,以突出弘扬文化、宣传开封、带动旅游、促进招商为目的,策划组织了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百名浙商看开封”活动。清明文化节已成为我市富有特色的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市领导高度重视“百名浙商看开封”活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从拜访企业到邀请客商,从陪同客商考察到项目签约,亲力亲为,全程参与,让客商感受到了开封市领导对客商的重视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此次活动,我市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及早着手、大力宣传、重点推介。各单位紧盯长三角地区,瞄准浙江,开展重点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高层推动、以商招商、专业招商、驻地招商,广泛联络客商。

  据市商务局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瑞生介绍,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举办经贸活动虽然是首次,但是由于我市把文化和经贸活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魅力、凸显的优势和众多的商机吸引了海内外企业广泛关注,得到河南省浙江商会、浙江宁波商会、绍兴中国轻纺城河南商会等的大力支持,共邀请客商213名,不仅邀商数量超出预期目标,而且有实力、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家也很多,如金昌集团创始人潘政权先生、伯皇实业董事长梁玉红、越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柏梁先生、上海豫商集团董事长韩宏伟先生、浙江环宇建设集团总经理宋良先生、顾家集团北方大区总经理杨忠诚先生、苏宁电器总裁助理钱成建先生等。“百名浙商看开封”大型招商活动中,200多名浙商来到开封,身着宋服、出现在开幕式上的浙商方阵成为该届清明文化节的一大亮点。200多名浙江客商的到来,扩大了开封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了开封和浙江企业家的联系,浙商加大了在开封的投资力度,为开封经济的快速发展积蓄了丰厚的潜力。

  通过我市举办的大型市情介绍和项目推介活动,广大浙商直观体验和了解了开封的投资环境与重点项目,与开封达成一大批项目合作意愿,在此次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共36个,涵盖工业、商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物流等行业,总投资240亿元。其中,内资项目34个,总投资212.8亿元;外资项目两个,总投资21300万美元,合同引资额11300万美元。

  为抢抓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我市与台湾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市对外开放步伐,今年,在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将组织“百名台商看开封”活动。

  据市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田虹介绍,目前,我市共有全兴工业(开封)、开封威昌汽车配件、青上化工(开封) 、开封瑞利工业、开封安利达金属工程等20余家台商投资企业。这些企业的投资涉及化工、商业、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众多领域。

  为开展好此次活动,市政府成立了“百名台商看开封”活动领导小组。副市长郭轲任组长,成员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台办、文产办、市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外宣办、市台联、各县区等负责人组成。

  活动前期,市商务局精心筹划,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策划、筹备和协调联络工作。据介绍,3月中下旬,副市长郭轲一行赴上海、昆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活动,活动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4月10日晚上,将组织台商观看《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实景演出;4月11日上午,将举办项目对接、市情说明暨项目签约仪式。此次活动以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我市利用外资规模为目标,围绕我市“五大攻坚战”任务和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突出以文化旅游、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两改一建”等开展招商引资,密切我市与台商的合作交流。以台资为主的同时,不排除引进其他大项目,努力扩大我市利用外资规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开封影响力愈来愈大

  一幅《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千年梦华,是开封当年成为世界上最繁华大都市的历史见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开封人手里有两件宝贝:一件是《清明上河图》,一件是《东京梦华录》。

  市外宣办主任岳杰认为,文化是开封的第一优势,也是开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开封这个第一优势变成真正的生产力?那就要在“化”字上做文章,“文”,一直在那里,“化”考验着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敬畏,考验着一个城市对文化的忠诚,更考验着一个城市对文化的驾驭和运作能力。自2009年起,开封人办起了清明文化节,踏上了一条以文化资源衍生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激发文化活力、以文化活力催生文化魅力、以文化魅力传承华夏文明的新路子。走在这条路上的开封,随着清明文化节的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大气,城市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开封人的文化自信陡然增强。文化不是包袱,是发展的机遇;文化不是空气,是发展的动力。文化有尊严,产业有品牌,城市更美好,群众更幸福,开封人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审视和自信。自信来源于有世界顶尖的宋文化资源,来源于其“城摞城”的坚韧性,来源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主动性,来源于清明文化节带来的无限盛誉和商机。是时候让古人留下的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了,开封人要借力借势把这历史文明变成当代财富。开封人民肯定能够立足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靠着勤劳的双手重新绘制出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河南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河南要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开封而言,如果能继续开动脑筋,在传承创新、务实推进上再下一番工夫,让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动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开封就不愁开不了“封”!

  开封被媒体关注的热情陡然升温。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清明文化节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亮点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事,而开封也逐渐成为人们眼中充满宋韵清明的向往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分别对清明文化节的相关主题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持续重磅报道。清明文化节期间,很多媒体以宋韵清明为媒,将镜头、笔端转向了对开封人文、旅游、经济发展的关注。开封现象、开封气象、开封鲜活的发展道路,成为众多媒体聚焦的兴奋点。媒体关注的背后,是一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开封正充满蓬勃生机;是一个国际开封、文化开封、旅游开封、名城开封的悄然成长。清明文化节,给了国内外媒体太多的惊喜和素材。经济持续活力,文化持续给力,媒体持续助力,开封迎来了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

  开封的旅游品牌越来越亮。为期10天的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的背后是开封旅游形象的日新月异,“清明上河韵,开封文化游”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渐渐共识。

  开封的招商环境越来越优。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组织了“百名浙商看开封”活动,就是推动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资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经过洽谈对接,与开封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了一大批项目,项目涵盖工业、商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物流等领域。开封作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明节俗文化品牌,确立了开封清明文化在国内外的特有地位。

  开封的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一个城市有了特色文化品牌,才能使城市模糊形象和品牌鲜明的凸显出来,才能影响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和标志性符号。发展城市特色文化,目的在于内增实力、外树形象,提升城市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开封作为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清明上河园是实景清明上河图,也是中国民协命名的“清明文化名园”。古都开封宋韵春色、盛世清明的如画美景,令人惊叹!因此,开封最有资格、最有能力、最有本钱在运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打大品牌,做大文章。清明文化节的举办擦亮了开封城市特色文化的品牌,这个品牌,把菊香荡漾、芬芳中国的开封,风生水起、扬帆起航的开封,持续求快、快速崛起的开封宣传出去,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开封、了解开封,关心、支持开封的发展,让更多的中外宾朋到开封了解大宋文化,领略魅力开封,共商发展大计。

  清明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开封的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史为径,创造性地彰显宋韵力量这个优势,将文化变风景,将风景变资本,将资本变特色,将特色变实力,将文化制造变文化创造,构筑开封底蕴底气的文化图景,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增添开封力量,为世界重写宋文化印象。创造优势,就是要在转化上做文章,从而让开封成为世界的开封。这里是大宋文化荟萃地,将是华夏文明创新区、幸福生活向往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