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注:千年回眸话清明

关注:千年回眸话清明

开封网 2013-03-21 08:41 作者:付艳波 来源:汴梁晚报

  追溯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家家户户在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游玩,举办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今,清明节依旧是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那么,清明节有怎样的历史?让我们一起从它的起源追溯。

  源自节气 成于秦汉

  据河南大学民俗学博士、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彭恒礼介绍,清明节源于先秦,最早与祭祀鬼神有关。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冬至后第105天)相邻,人们后来将寒食节、清明节合并成一日,并在清明节举行禁火、祭祖、扫墓等活动。

  “从字面上理解,‘清明’的本义是日照充足、天气晴朗,它源自二十四节气。”彭恒礼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用土圭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古代中国以五天为一个时间周期,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得名来源于《历书》:“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由于二十四节气始于春秋战国,完成于秦汉,所以称这一时期为清明的起源阶段。

  两节相邻 逐渐融合

  彭恒礼说,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一日禁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有关文字记载始见于汉朝。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学术界尚有分歧。因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禁火的民俗,但大多数人认为寒食节的形成与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虽然说法不一,但我个人认为寒食节与早期人类的火崇拜有关。早期人类用火取暖、甚至治病,造成了人们对火及其人格化的火神的崇拜。吃冷食算是一种祭祀活动。”彭恒礼说。

  寒食节到南北朝时期已经从山西扩散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介子推)忌日为之断火,煮醴而食之,名寒食,盖清明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寒食节时间各地不一,通常为3天至7天,是当时民间一年中的大节。从唐人王泠然《寒食篇》中的“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可窥见一斑。唐朝出现寒食节等同清明节的趋势,到北宋时,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融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此作了记载:“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

  繁华宋朝 繁盛清明

  “北宋在清明节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寒食节逐渐淡出,其内容转移到清明节中。清明完成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到南宋时期,寒食节、清明节彻底合二为一。”彭恒礼说。

  宋朝时,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当时,扫墓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民间,清明节期间所有百姓都可以扫墓祭祖,但是新丧不满一周年的必须在清明节当天祭祀。除民间祭祀先祖外,官府还会举办隆重的官祭。从宋太祖开始,每年清明节,官府除了派遣使团在京师祭奠外,还派使团去朝歌等古战场祭奠历朝历代阵亡的将士,并派遣使团远赴友好邻邦去慰问、祭奠他们的先祖。

  宋朝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颁新火。颁新火习俗由来已久,唐朝之前,古人四季都要举行一次大的仪式,把旧火灭掉,重新钻木取火,取除旧布新之意。这一习俗渐渐发展为只有在清明节才“改火”,取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意思。到了唐朝,清明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性成为节日主体。唐朝在皇宫里举行仪式取新火,取得的新火主要发给贵族。到了宋朝,颁新火仪式从宫廷走向民间。起初只有贵族和高官能得到新火,由于老百姓也有除旧布新的愿望,后来开封府开始举行向京城百姓颁新火的活动。与此同时,全国各州县也纷纷举行颁新火仪式。

  千年传承 重焕光彩

  如今,千年传承的清明文化在世人眼中重新焕发光彩。清明节期间,形式多样、富有传统特色的活动让人仿佛穿越千年。七朝古都开封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还在清明节举行颁新火仪式,举办陀螺、风筝、蹴鞠、摔跤等比赛,让人重温宋朝清明节的风情。

  “近年来,清明文化在开封得到挖掘,成为展现宋文化的重要阵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最终形成产业才能发展壮大。开封清明文化的发展也应注意整体性规划和开发,要把清明文化的挖掘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把城、人和生活变成风景。同时,注重发展文化创意,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拍摄主题影视剧、专题片等。”彭恒礼说,只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才能为清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TOP

关注:多样民俗过清明

开封网 2013-03-21 08:40 作者:付艳波 来源:开封网-汴梁晚报

  再现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气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习俗丰富有趣,除了扫墓、颁新火、踏青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一系列体育活动。

  荡起秋千 舞动青春

  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据河南大学民俗专家彭恒礼介绍,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序为“秋千”。

  据了解,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民间多在清明时用竹子架成一种临时性的“竹笋秋千”,舞荡嬉戏。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时曾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在清明上河园举办了全国秋千大赛,吸引了众多秋千高手云集开封各展绝技。这对进一步宣传开封、推介开封,提升开封的知名度和名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踏青郊游 亲近自然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天,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人们带着食物来到郊外,投身大自然。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游玩时的热闹场景。

  踏青时用的轿、车要插挂柳枝,房檐上、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也要插挂柳枝,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来世变猪狗”的说法。

  《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时节东京人争相出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至今,清明前后,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等方式延续古时踏青的习俗。

  清明颁新火 驱魔纳吉

  2010年以来,每年的清明文化节都会在开封府举行“包大人”向各国使臣和黎民百姓清明颁新火仪式。仪式再现了清明节的习俗,也让人们过了一把穿越瘾。

  颁新火起源于寒食节。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形成寒食节。颁新火也伴随着寒食文化而盛行。北宋时,开封府行使官府职能,在清明时节向京城内外十厢128坊的百姓颁新火,驱魔迎吉祥,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如今,开封府再现清明节颁新火的原景,在继承了千百年传统的同时,也顺应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新祈愿,广受游客盛赞。

  清明扫墓 祭奠先人

  清明扫墓习俗由来已久。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俗称鬼节。相传汉元帝为追念前将军萧望之,有“使祭其冢”之举。直至隋唐,清明祭奠才形成俗例并见之于官方文书。清明祭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家或祠堂祭祖先,称合祭、家祭;另一种是上坟、扫墓,又称墓祭。墓祭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为死者烧香、上供,其中必烧纸,人称“光明钱”、“往生钱”,以便死者在冥间使用。除烧纸外,还流行一种压纸钱,就是把纸钱压在坟堆的四角、坟顶。另一项活动是为坟堆填土或者修坟立碑。民间认为,人死后去另一个世界——冥间继续生活,墓穴就是他们的房屋,坟堆就是他们的房顶。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以及人畜破坏,坟堆往往会倒塌,所以要除草、填土,防止雨水流入。

  纯朴、忠厚的开封人民将这一民俗习惯很好地保留至今。扫墓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后知道此坟主尚有后人。

  插柳戴柳 驱邪避煞

  据民俗专家介绍,关于插柳、戴柳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人说是为了预测天气。有民谚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也有人说柳树可去毒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插柳、戴柳可辟邪。古时,人们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避邪的功用。受佛教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祥符县志》中记载了清乾隆时期这一习俗:“攀折柳条,攒捆成束,载于乘车,归插屋檐,且佩戴焉,下逮及犬猫不遗。”每到清明,各家门口都要插绿柳枝,十岁以下儿童,男的要戴柳条所编的帽圈,女的也以柳枝插之鬓发或缀在辫梢。有民谚说:“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狗。”可见插柳、戴柳习俗在古时的盛况。

  此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蹴鞠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TOP

关注:风生水起在清明

开封网 2013-03-21 08:39 作者: 付艳波 来源:汴梁晚报

  回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作为有着千年历史且从未间断过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2009年以来,开封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明节俗文化品牌,确立了开封清明节俗文化在国内外的特有地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盛世清明 良好开端

  2009年4月4日,对开封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节日——2009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清明上河园拉开帷幕,从此揭开了开封清明文化发展的新序幕。

  本届清明文化节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活动主要包括:在开封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辛亥革命烈士仪式;在开封市烈士陵园组织中小学生祭革命烈士;举办清明诗词书法展;举办清明文化民俗手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展;举行2009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名家论坛;举行清明赠柳活动等。其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作为本届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主要演出场所,复原再现了宋代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引来游客无数。活动期间,30余项特色鲜明的清明节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七朝古都开封的宋文化魅力,为打造开封清明文化品牌,把清明文化节办成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彰显民俗、祈愿和谐、共谋发展的盛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一年的清明文化节在开封搭起了盛大的舞台,不仅让传统的活动和项目回归,让曾经陪伴了我们上千年、而今渐行渐远的民俗重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也为清明节注入时代的基因,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以新的方式延续了传统,以新的内容充实了民俗,以新的理念表现了时代,引领了清明文化的时代潮流。良好的开端给了开封足够的信心,开封清明文化品牌的打造实现了开门红。

  规格更高 内容更丰富

  2010年举办的2010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无论是从活动规格还是会期时间上,都超过上年。

  与2009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相比,2010年的清明文化节规格更高、时间更长。节会时间从3月26日至4月11日,由2009年的10天增加到15天。节会内容从去年的33项增加到54项。不仅有群众性的广场文化系列活动,还有各类民俗民风展示。

  2010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共推出50多项民间文化和民俗展演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翰园祭轩辕黄帝、清明手工艺术展、河南省首届中国式摔跤跤王赛、中国名家书画展、民间工艺品展、经典宋词朗诵音乐会等。

  清明文化节期间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上千名市民加入清明文化节大巡游行列,踏春而行,或歌或舞,盘鼓、高跷、旱船、肘阁充分展示了开封民间文艺的独特魅力。同时,唢呐表演赛、唢呐擂台赛、青少年踏青春游、清明诗歌朗诵会、清明文化赛诗会、万岁山清明踏青以及各个旅游景点将生动再现“清明赠柳”这一民俗风情。

  2010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民俗民风展演更具创意,开封府门前广场再现的宋代清明颁新火仪式、皇家寺院大相国寺门前广场的清明梵乐表演、禹王台公园举办的体现民间特色的清明民乐表演。同时,河南省陀螺比赛、河南省中国式摔跤大赛、风筝比赛、斗鸡比赛、蹴鞠比赛等各类赛事接连不断,清明民俗绝活表演、民间工艺品展演、空竹展示、清明真人秀表演、少儿武术表演等更是美不胜收。

  持续发展 亮点纷呈

  2011年4月11日,201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26类近百项活动落幕。清明文化节又一次成功举办,让文化底蕴深厚、蓄势待飞的开封,在世人面前展露了笑脸。人们在观赏和参与的同时,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1年的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突出展示了宋文化和民间文艺、技艺,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扩大了清明文化的影响力。和往年相比,规模更大、人数更多、节目更丰富。参加巡游活动的人员不仅有主要景区的演艺人员,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大巡游表演的内容涵盖了开封地区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节目,其中麒麟舞和大相国寺梵乐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扩大清明文化的影响,201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组委会还举办了开封名园征联大赛,此举引来国内外不少楹联爱好者关注。

  清明节吉祥物柳娃的推出是201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一大亮点。女孩“清清”和男孩“明明”的造型民族特色浓郁、线条流畅、活泼可爱,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活动期间,以清明节吉祥物为原型的各类纪念品,如气球、T恤衫等,成了游客乐购的商品。随着清明文化节品牌的成功打造,清明文化中所蕴含的巨大文化商机正慢慢凸显出来。

  此外,201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还举办了凸显宋文化的北宋历史剧创作座谈会、北宋清明上河图原址复建研讨会、包公祠祭包公、朱仙镇岳飞庙祭岳飞等活动,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宋文化,努力推动我市以宋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特色鲜明 目标明确

  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为期10天,围绕弘扬文化、宣传开封、带动旅游、促进招商的目标,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活动。

  与2011年的清明文化节相比,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最大特点就是活动项目大幅增多,开封特色更加鲜明,活动主题更加鲜明。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参加,清明文化节真正成了人民的节日。

  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以弘扬文化、宣传开封、带动旅游、促进招商为目标,创新思路,内容丰富了、形式规范了、品牌固化了、水平提升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赋予清明节更多的思想意蕴与现代活力。

  本届活动的主要特色有:秋千大赛,问鼎“山花奖”。荡秋千是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活动期间,在清明上河园举办的全国秋千大赛邀请了国内近20支队伍100多人参赛,各展绝技,引来好评如潮。

  盛大巡游,万民同乐。活动期间,开封市区举行了盛大的清明文化大巡游活动,声势浩大,绵延十里长街。

  精品活动,异彩纷呈。在一系列活动中,“百名浙商看开封”成为新的亮点,来自浙江的200多位企业家投资开封。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为开封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商机。

TOP

有没有清明结婚的?

TOP

仲富兰:清明节的精神文化传统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C7%E5%C3%F7
刘锡诚:清明节的天候与物候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C7%E5%C3%F7
张勃:感恩情怀·生命意识·应时精神——清明节的文化内涵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C7%E5%C3%F7
解读清明节“文化密码”:清明风 清明雨 清明节气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 ... hlight=%C7%E5%C3%F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