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声音与记忆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声音与记忆

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哪怕能够记起一首传统经典童谣,他们都会记起在妈妈怀中的快乐的时光,都能聆听到他们祖先的遥远的呼唤。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声音与记忆
白冰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23日   12 版


金波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共10册),金波/编,接力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284.00元

    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童谣是儿童学习母语、亲近母语的最早范本,是儿童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最佳途径之一。多年来,各社出版的传统童谣版本很多,但“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色,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是金波先生数十年的童谣研究成果的集成。从1957年开始,金波就开始收集、研究童谣。这套书系,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传统童谣独特的学术见解和艺术观点。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金波对海量的传统童谣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过滤筛选,删除了许多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谣,比如与社会政治变动相关的、带有占验谶语性质的童谣,所收童谣贴近儿童生话,易于为儿童所理解,充满了童心童趣。许多童谣蕴含了大量有关认知、动作、社会性发展等启蒙教育的内容,以语言游戏的方式,满足和培养孩子们好奇心、发掘幼童稚嫩丰富的想象力。如“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逗趣歌》、《游戏歌》等。

    从艺术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在分类和编排上独具一格。本套书有的是从内容上划分,比如“童趣歌”“自然歌”“故事歌”“摇篮歌”和“逗趣歌”;有的是从形式上划分,比如“顶真歌”“绕口令”“谜语歌”“问答歌”。金波对中国传统童谣的分类甚至细化到了每个分卷,比如,在《摇篮歌》中,就细分为“催眠歌”和“哄孩歌”两个部分,而《逗趣歌》则被分为“颠倒歌”和“大实话”两部分。这样的分类不仅突出了每一类童谣独特的艺术功能,而且可以方便家长和孩子的阅读选择,体现了金波的精心与智慧以及独特的艺术见解。

    书中所选的大多童谣非常经典,蕴含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我曾用两句话概括:“流淌在血液中的祖先的声音,蕴含在基因中的民族的记忆”。为使“书系”更经典、更完备、更丰富,金波通过各地民间文学委员会集纳、整理了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童谣,还在采风过程中进行田野作业,收集了以前未入书的童谣。“中国传统童谣书系”里的一些童谣是在网络和书籍中搜索不到的。这就增加了这套书系的文化含金量。这套书系所选经典童谣接近2000首,几乎是一个中国传统经典童谣的小型数据库。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要做“有国际视野的有根的人”,这个根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经典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不仅能打开一个让孩子的想象空间,而且还构筑了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我们希望金波先生用多年时间呕心沥血所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能够在丰富儿童阅读的同时,用真正的民族传统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灵。将来,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哪怕能够记起一首传统经典童谣,他们都会记起在妈妈怀中的快乐的时光,都能聆听到他们祖先的遥远的呼唤。(白冰)

[ 本帖最后由 karin 于 2013-2-4 06:48 编辑 ]

TOP

金波:坚持“有难度的写作”

一本好书的价值,就是读者读后能在心中激起强烈的涟漪,后慢慢沉淀下来转化为自身的品质。
金波:坚持“有难度的写作”
“乌丢丢”出版十年记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02日   12 版)

金波
《乌丢丢的奇遇·十年典藏本》金波/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一版29.00元



    “乌丢丢”今年10岁了。回望走过的10年,独脚大侠乌丢丢带给小读者、甚至成年人如此多的感动,“乌丢丢”的父亲、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以他充满爱的声音,让嘈杂的社会顿时柔软许多。

    “说起写这本书的灵感,是一次次所遇所感的积累。在我看来,灵感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火花,你要在短暂的光照下,唤起记忆中丰富的事物和激发深入的思考。”正是积累了这一次次短暂微光,金波找到了埋藏在记忆中许久的童年时光,才带给我们这么动人的“乌丢丢”。

    让乌丢丢死于火中是金波一开始写作没有预想到的,可正是乌丢丢的死亡才让他的爱得到无限延伸,“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有它自己的逻辑,正是因为乌丢丢死于火灾中,他才可能和珍儿融为一体,变成珍儿健康的一只脚”。金波希望通过乌丢丢的牺牲向读者们传递一种精神——以爱回报爱。“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有感恩的情怀,希望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以爱回报别人的爱,我认为,有这样的情怀才能和谐相处,生活才能畅怀适意。”

    “我希望在人与人之间,不但奉献着爱,也用爱回报着爱。我希望孩子们能读懂作者的寄托,这并不难。”这也是金波先生的初衷。他以诗性文字,让更多的小读者们感受到乌丢丢的美好,通过乌丢丢一次次与吟老先生的对话,让小读者也向自己的内心发问,在追随乌丢丢的奇遇中,用爱填充自己。

    在本书的写作的形式上,金波有意以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十四行诗花环体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不仅在故事情节和语言上追求诗意的表现,还要在结构上鲜明地表现出诗与故事的融合。在不疾不徐的阅读中,能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性和故事的叙述节奏,在行文加入一些诗歌外,我还用了十四行诗花环作为每一章的开头,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童话故事和诗的韵律是如何相融合的。”

    乌丢丢今年10岁了,金波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已经持续了五十多年,他一直实践自己写作的准则,便是用“爱”与“感动”为冷漠社会带来温暖。他说,读者的阅读趣味是多样的,儿童文学创作有多种题材和多种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培养出不同趣味的读者。但儿童文学家特别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尊重他们的审美趣味,写出贴近他们心灵的作品。

    金波对于儿童文学创作有着独特的理解,“儿童文学要突出一个情字”。他在《乌丢丢的奇遇》中写道:“感情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心里有了感情,才能与世界相处,才能和人交流,才能享受生活。”金波一直都在努力写这样的作品,也有自己追随的目标,那就是安徒生。“作为一个诗人,一旦涉入理想和浪漫的精神家园,就拥有了永恒的快乐和幸福。安徒生就是这样一位童话诗人。我在追求并实践着。”

    童年,从生理上是可以消失的,但在记忆中,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于儿童文学家来说,童年是挖掘好作品的源泉。“对于童年的回味和思考,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家经常要做的。对自己的作品经常否定,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正是一个作为成年人的儿童文学作家对童年的永不休止的探索和发现。儿童文学不只是儿童的文学。”书中的吟老对自己的诗要求很严格,写一首扔一首,永不满意,金波喜欢用这样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在吟老的形象塑造中,他融入了自己的影子,也加入了别的老诗人的影子,他说,吟老的形象代表了那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乌丢丢的奇遇》获得的成功,是金波在创作之前没有想到的,他只是用自己最真的感情写出令人感动的故事,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目的。他说,对于自己的创作,从来不敢奢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只记住想要达到的目标。“我体验过自己创作时的快乐、困惑、艰辛和精神上的满足,《乌丢丢的奇遇》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对我的鼓励,读者的喜爱给我了勇气,让我坚持写下去。”《乌丢丢的奇遇》出版10年,受到读者的喜爱,鼓励了金波先生“坚持有难度的写作”。他对当下的儿童文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当下的儿童文学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作家多,作品多,琳琅满目,五光十色,但也给人带来了儿童文学门槛低的错觉,不能因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容易获得反响,便降低小读者的阅读品位。

    金波表示,若读者能够在看完《乌丢丢的奇遇》后,把故事保存在记忆中,提炼成一种信念,这便是乌丢丢存在的价值。一本好书的价值,就是读者读后能在心中激起强烈的涟漪,后慢慢沉淀下来转化为自身的品质。(本报实习记者  马晓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