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春节消费: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春节消费: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春节消费: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作者:邓莉

中国文化报-文化传播网 发布时间:2009-02-10 11:38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民众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圣诞购物季”都是最令商家期待的销售旺季。然而,2008年西方人着实小气了一把。金融危机与经济低迷减少了城市居民的收入,美国人购买圣诞礼物的平均预算大为减少,英国人更是度过了一个“忧伤的圣诞节”。

    与圣诞节前后众多西方消费者捂紧钱包、谨慎消费的情况大为不同,牛年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花钱“牛”气十足,购物、旅游依然是春节消费的热点。据了解,春节黄金周期间,零售、餐饮业销售额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为什么同样在金融危机笼罩下,同样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却截然不同?

    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春节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在这最有特色最隆重的节日里,家人团聚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回家过年是永恒的主题。春节既是感恩、发扬孝道的节日,又是互相联络感情的节日,还是个人收获成果、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的节日。在许多人看来,即使金融危机影响了经济收入,也一定要千方百计回家过年,团聚的气氛一定要红火,分发的礼物一定要丰富。

    刚从东北某城市回到湖南老家过年的孙小姐对记者表示:“春节当然要回家。票难买、花销大,这都是事实。但一年到头,我从外地回家看看父母、见见朋友,交流交流感情,钱还是花得值。”

    中国人过春节红红火火,有民俗学家这么认为:对过年的重视、传统风俗的根深蒂固,必然影响人们在过年上的消费投入。过年招待客人要购买食品,新年新气象的追求会使人们购置服装,给亲戚拜年、走家串户需要礼品,孝敬老人关爱孩子要发放红包。此外,假期休闲、娱乐也都需要消费。

    与此相对应,“美国人圣诞节也是要全家团圆的,如果有可能,孩子也会尽量赶去和父母一起吃圣诞大餐。但是现在美国人已经把这种团圆的习俗看得越来越淡了。可以说,中国人的春节团圆观念要比世界上很多有相同习俗的民族强很多。”旅美华侨章某深有感触。

    不同理财观念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量入为出”、“节俭在前、聚财预后”等古训体现了中国人在消费上采取的是一种根据当前收入调整支出、避免将来不测而未雨绸缪、为支持后代成长而预存财富的心态。时刻不忘积累财富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当春节到来时,积累了一年的财富,必然能满足一定的消费欲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研究员认为,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物质、技术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有了较好的积累。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50%以上,银行存款总量接近20万亿元,并不缺乏用于投资与消费的财力。即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个人收入有所减少,但尚有积蓄,可以应付过年支出。现在房市、股市两大领域的投资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投资渠道太少;银行存款利率普降,人们会更倾向于将储蓄直接用于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西方国家人们持有的是一种贷款消费、提前消费的观念。他们认为借钱消费并不是贪图享受,而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为了生产而做出的投资。长期以来,西方人崇尚超前消费,即以信用借贷维持高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然而,缺乏积累的财富,一旦金融危机来临,大多数人只能节衣缩食、能省则省。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普通居民过年期间的日常消费。“金融危机虽给原本喜庆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对我的春节消费并没有多少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工资并没有像一些企业员工那样因金融危机而减少。相反,我们这里放假前还发了1000多元‘取暖费’,这比以前的福利好多了。”高中教师薛某说。

    刘治彦研究员认为:“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目前仅仅是一个开端,这种影响会以一种缓慢的方式体现。”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出口型的制造业企业身上。东部地区城市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环境和工资收入受到的影响极为明显。而对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他们所处的行业暂时还没有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寒流。

    政府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推动了春节消费热情的高涨。春节前,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向市民发放了“消费券”,有的城市还向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群体发放了一次性过节补贴。“这些补贴直接形成了市场购买力,对繁荣春节市场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刘治彦说。

    此外,物价水平稳中趋降,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北京市民张先生说,“本来不打算买这么多,但到商场一看,活动确实很诱人,平时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低的折扣。所以一次就买了上万块钱的东西”。其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大打折扣,也引起不少消费者“抄底”的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