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东盈论文节选】我欲瞻先墓,公犹作里神——山东新泰羊祜祖墓与羊公祠(上篇)

【马东盈论文节选】我欲瞻先墓,公犹作里神——山东新泰羊祜祖墓与羊公祠(上篇)

【马东盈论文节选】我欲瞻先墓,公犹作里神——山东新泰羊祜祖墓与羊公祠(上篇)
PS:本篇是中华羊氏文化研究会2012年年会首届中华羊氏文化研究与发展论坛(2012年9月30日•广东汕头)提交论文《从中华英雄到东方福神——羊祜信仰的兴起与演进之研究》第二章(共三节)的引言和第一节(暂称上篇)。
书林网首发http://www.booksforest.com/thread-394397-1-1.html


晋亦曹之贼,吴非汉所臣。


江山偪疆界,战斗苦民人。


我欲瞻先墓,公犹作里神。


百年陵谷意,相感讵无因?[1]



这是清代诗人钱载(1709~1793)经行羊流时写下的《羊流店》一诗。山东新泰是羊祜魂牵梦绕的故里,得名于羊祜生前的上表;新泰羊流是羊祜的乡贯,得名于羊氏之流风[2],归葬故园族墓的表白,流露了一代英雄的殷切乡情。羊流族墓的存在直接激发了乡人建祠纪念的热情。羊公祠是故乡的人们修建的纪念羊祜的祠庙。“我欲瞻先墓,公犹作里神”的诗句,反映出故乡新泰纪念羊祜的祠庙,具备了信仰建筑的性质,羊祜成为福佑故乡的神。

第一节 羊祜祖墓

羊祜的家书
平吴期间,羊祜写了一封给其叔父羊耽之子、从弟羊琇的家书,表达了功成身退、还归故里、归葬族墓的心愿。信中说:

吾以布衣忝荷重任,每以尸素为愧。大命既隆,唯江南未夷,此人臣之责。是以不量所能,毕力吴会。当凭朝廷之威,赖士大夫之谋,以全克之举,除万世之患。年已朽老,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还归乡里,于坟墓侧为容棺之墟。假日视息,思与后生味道,此吾之至愿也。[3]

羊祜所说的“乡里”、“坟墓”,分别是指羊祜的故里和先人之墓,在今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
最早提到羊祜先人之墓,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4]这一记述也被《晋书·羊祜传》采录。此后,羊祜掘故乡先人之墓而堕马折臂的传闻流传甚广。《晋书·羊祜传》载:“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遂凿之。相者见曰:‘犹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堕马折臂,位至公而无子。”两者一言父墓,一言祖墓,乃祖乃父同葬一地,也是完全可能的。[5]清顺治九年(1652),卢綋在新泰知县任上,友人李君恒有岱岳之游,曾探访“羊公墓”。[6]卢綋《羊太傅祖墓表》中说:“余友李君恒,精形家术,因游岱岳,便访羊公墓,相之云:‘果如昔人言:帐列芙蓉,为三公之应,案连诰轴,为妃后之应,河水穿射左胁,即折臂无后之应。’”[7]这里的“羊公墓”,实际是羊氏家族墓群。
羊氏家族墓群年久荒落,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时任新泰知县路陞伐新甫山石重修,并赋《题三羊先生墓》诗咏赞。新泰进士徐光前为撰《邑侯路公表晋太傅成侯羊公先茔[8]墓碑》记其事,碑中云:“今上(万历)龙飞三十六年(1608),我饶阳路公以名进士来令吾新,次年二月,……慕古兴怀,伐宫山一片石,题于三羊墓畔,曰晋太傅成侯羊公先人之墓,复为诗吊之。”这是目前所知最早修葺羊氏家族墓群的记载。
羊氏家族墓群之所以被称为“三羊墓”,是因为墓群中有封土比较明显的三座大坟墓。正如清顺治年间新泰知县卢綋《羊太傅祖墓表》称:“羊流店北里许,有羊太傅祖墓三冢。碑表圮,莫辨所葬谁何。询诸土人,参稽志传,咸称其一为太傅祖南阳太守续,其一为太傅父上党太守衜,其一为太傅兄孙暨之少子曼。按羊氏家乘,自汉魏迨六朝,以公辅显名于时者十余世。”[9]闻名暇迩的“三羊墓”,因记载中认为有羊祜祖、父之墓的存在,有时也称为“羊氏先茔”。清代文献其实还有三冢之外另有两个小冢的记载,而民国时期的文献则有八座坟墓的记载。这说明,作为羊氏家族墓群是比较庞大的墓群,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解答。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泰山一带关于“羊祜故居”及羊氏族墓的记述有多处。
泰山之东的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有“羊里”,传为羊祜居地。清人牟愿相(1760~1811)《莱邑山水杂记》称:“(杨丘)山下有羊里庄,晋羊叔子隐焉。”[10]相传,羊祜立功受封,晋武帝将羊里一带赏赐给他,羊祜便在此建立营寨,俗称“羊祜大寨”。其遗址在今莱城区羊里镇羊里村西北250米处,至今,此处地块仍以“大寨”为地名。羊祜来到羊里这块封地之后,大量栽植果树,如枣、梨、柿子等树,成行成片,现在羊里的村民仍把这些地块称为枣行、梨行、柿子行、大行、小行等。
泰山之南的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有“钜平故城”(北朝移治所于今宁阳县东太平镇),方志中亦称为羊祜城。《泰山道里记》载:“钜平为晋羊祜原封采地,武帝以平吴功封南城侯,固辞不拜,仍为钜平侯,上从之。有今上(乾隆帝)御制《羊祜城》诗,即此。”羊祜曾受封为钜平侯,世袭数代。[11]泰山东南的新泰市天宝镇古城村有“梁父城”,实为“羊祜城”。“羊祜城,即晋羊祜所封之邑,距州治东南九十里。”[12]《泰安县志·古迹》:“羊祜城,县东南九十里,即晋南城,羊祜封邑。今复城内有寺曰大觉禅寺,城西有村曰羊舍,再西曰羊祜厅。”明人萧协中曾至此凭吊遗迹,留有《羊祜城》一诗。泰安市岱岳区省庄境内有“羊楼”,民国《重修泰安县志·乡贤》“羊祜传”称为羊氏遗迹。泰安市区西二十里有“六郎坟”,传为“羊六郎”之墓。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舆地·古墓》载:“(泰安)县西二十里,冢形势宏巍,翁仲、石兽行列无缺,俗传为宋将杨六郎墓。坟址共地六分八厘,有柏树四株。……或曰羊叔子为晋世族,此仕宦而行六者。然碑志弗存,均无稽矣。”

寻找羊续墓
探索羊祜先人墓之所在,其祖父羊续之墓是根本的切入点。《后汉书•羊续传》明确记载羊续为“泰山平阳人”。
羊续墓的地点有两说:
一在今新泰市天宝镇古城村附近。《魏书•地形志》记泰山郡梁父县境有“羊续碑”。《泰山纪事•地集》载:“羊续墓:续泰山平阳人,晋太傅羊祜之祖也。其墓在(泰安)州南四十里徂徕山下。”《泰山道里记》载:“羊舍……东北有大冢,《泰山纪事》称羊续墓。”
一在今新泰市羊流镇。明天启《新泰县志》卷之十《杂志•丘墓》载:“羊续墓,在县西六十里羊流店北。孙祜闻相墓者,墓有帝王气,若凿之则无后。祜凿之,相墓者复见之,曰:‘犹出折臂。’衜等三□(公)。祜坠马折臂,官至太傅而无后。”清康熙二十二年《新泰县志》卷之一《封域志•丘墓》:“羊续墓,县西六十里羊流店北。相墓者言有帝王气,凿之则无后。孙(祐)〔祜〕闻而凿之,相者复见之,曰:‘犹出折臂三公。’(祐)〔祜〕果至三公,坠马折臂而无后。顺治十五年,知县卢綋立碑表之。”卢綋立碑即《羊太傅祖墓表》,此地即上文提到的“三羊墓”之所在。
1993年6月,新泰市博物馆在清理“三羊墓”所在的羊氏墓群中的一座古墓,发现了北齐名臣羊烈的墓葬,墓为砖室,平面呈刀把形,6x7米、墓道长5米。墓室出土羊烈及其夫人墓志(《□□〔太中〕大夫□光禄少卿义州使君羊公墓志》、《齐义州羊使君长孙夫人墓志铭》)两盒。这为探讨羊氏墓群提供了实物资料,但并没有发现羊续墓的信息。

  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出土画像石(图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4ad70102e0y9.html


羊续任南阳太守期间,府丞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府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这就是著名的“羊续悬鱼”之事。约在2009年,新泰市羊流镇出土了一块汉画像石,后由山东曲阜一位收藏家收藏。据知情者描述:“此画像石近年出土于山东新泰市羊流镇,现藏曲阜宝然堂。”“此画像石整幅画面为车马出行图,画面风格清新,雕工细腻传神,中车顶盖有一‘悬鱼’,盖记羊续悬鱼拒贿之典故,正可证之史实,堪宝!”“宝然堂于年初曾以此画像石原拓赠余,始以普通汉车马出行图视之,上周有曲阜之行,得见原石,方解其意,因记之。”[13]生前显名的佳话,卒后出现在墓室的画像石中,不无可能。——若画像石的出处及内容能够进一步落实,羊续墓的具体地点及更多的细节必能得到更为清晰的呈现,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信息被公布。[14]
——尽管羊祜之墓并不在故里新泰的羊氏墓群中,但是自路陞修墓并赋《题三羊先生墓》一诗之后,直到民国以前,出现了大量凭吊羊氏墓群的诗词,文采竞胜,蔚然大观。如继路陞而任新泰知县的高如山作《题三羊先生墓》:“王气已消凿墓后,上公犹出此山前。即今勒石题诗日,如旧看碑坠泪年。带砺勋名留海岱,斧堂踪迹像祁连。几回仰止思遗爱,欲托青云愧短篇。”[15]通过对羊祜家族墓地的缅怀,表达了对羊祜忠义报国、仁德爱民的景仰之情。继任王应修作《过羊叔子先垅愀然吊古》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佳气削残世业空,荒丘累累漫西东。
悬鱼无复产良牧,折臂犹能领上公。
寂寞牛眠悲异代,萧条马鬣痛遗封。
只今明德民兢仰,不与桑沧陵谷同。[16]

此后,借墓抒怀、吊古抚今之作频现吟坛,成为新泰地方文学的一道风景。数量甚多,此不赘录。[17]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作品中相当多的篇什把主题锁定在缅怀、祭拜羊祜这个主题上,从而使羊祜祖墓客观上成了纪念缅怀羊祜的重要凭借。

羊祜墓之谜:近陵葬地今何在
这里需要补述一下羊祜之墓。
羊流镇羊氏墓群出土的羊烈及其夫人墓志,分别有“迁厝于宫山之阳”、“葬于宫山之阳”的记载。宫山就是新甫山,是《诗经·鲁颂·閟宫》提到的“新甫之柏”之新甫,今称莲花山,向来被羊氏家族视为故国家山。故乡新泰是羊祜魂牵梦绕的地方。新泰位于泰山东南,古称平阳。近年的研究表明,这里曾经是杞国古都,杞人忧天的典故是当年历史的真实投影。春秋鲁宣公八年(前601)建平阳邑。秦属薛郡,西汉称之为东平阳县。东汉省之,魏复立,仍名平阳,隶属泰山郡。当年成长在新甫之阳、汶水之滨的聪异少年,他的生命的大部分时段奔波在外,到了晚年,那一缕殷切的乡情,愈来愈强烈地撞击着内心世界。羊祜晚年上表,“取新甫山、泰山之义”[18],易“平阳”为“新泰”,体现了新甫山以其“一方巨镇”的历史文化地理地位及其与泰山的联系,对新泰一方行政区划和名称的重大影响。
羊祜从弟羊琇等人在羊祜卒后,向晋武帝表达了羊祜“求葬于先人墓次”的“素志”[19]。但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晋武)帝不许,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20]
“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是羊祜墓之所在。“近陵”显然是邻近西晋皇陵。西晋皇陵在何处?《晋书》卷二《文帝纪》记述:司马昭于魏咸熙二年(265)“九月癸酉,葬崇阳陵,谥曰文王。”《晋书》卷四《孝惠帝纪》记述:晋太熙元年(290)“夏五月辛未,葬武皇帝于峻阳陵”。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故城考古队实地考查西晋诸陵,探明了文帝崇阳陵和武帝峻阳陵的准确位置:二陵背靠偃师市西北面首阳山的枕头山和鏊子山,东西相距3公里。[21]那么羊祜之墓应在附近寻找。
其后发现的羊瑾神道碑,则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从偃师市首阳山镇沟口头村薛旭亚砖厂征集到一通晋代残碑,碑额“囗囗囗将军特进高阳元侯羊府君之碑”,是羊祜叔父羊耽之长子、羊琇之兄羊瑾的墓碑。墓碑何年出土不详,洛阳及偃师学者撰文介绍,“据说是过去推土机推出来的。残碑长方形,长92、宽38、厚16厘米,碑两面有字,正面右边和下边残断,考察复原通体宽度,碑阳的碑额题记应有6行,残留5行。碑文应有16行,残留12行,第5行亦仅保留5个残字而已”。“估计原碑高112、宽52厘米左右。”[22]

河南省偃师市出土羊瑾神道碑(图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4ad70102e0y9.html


神道碑第1行“虎旅宿卫文”的残文表明,羊瑾和乃弟羊琇一样,为晋室倚靠的重臣。第6行叙皇帝给予羊瑾陪葬“崇峻之阳”、追赠官爵的荣宠。第8行记其“有二子曰玄之、同之”[23]。羊瑾神道碑出土处东北距文帝崇阳陵5公里,西北距武帝峻阳陵2公里。山南为阳,茔地位于崇阳陵之西南,峻阳陵之东南,与碑文“陪葬崇峻之阳”的记载吻合。[24]
据碑文第六行“享年不永,春秋六……”,羊瑾年寿在六十余岁,乃弟羊琇年寿五十七岁(236~282),而羊祜年寿五十八岁(221~278)。羊瑾卒后陪葬文帝的“崇阳陵”,而不是武帝的“峻阳陵”,表明其人卒于武帝司马炎(236~290)晚年。据此判断,羊瑾大体与羊祜出于同一时期,而略长于羊祜。羊祜归葬故里的素志,由羊琇提出,似也可说明此时羊瑾已经辞世。——由此,羊祜坟墓应当位于崇阳陵附近。后世表述中说成是“墓在洛阳”,应是据《晋书》本传望文生义的揣测。
颇可寻味的是,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辑的《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所收第一例“晋羊祜墓志”,释文为:

晋故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军司钜平侯羊府君之墓。君讳祜,字叔子,太康元年岁在庚子二月八日葬于洛之西北也。夫人吴国刘氏。[25]

《辑绳》并有说明:“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八日。原志高46厘米,宽14厘米。石存洛阳。”墓志说太康元年(280)二月八日,羊祜葬于洛之西北。夫人是“吴国刘氏”。


河南省洛阳市发现的“羊祜墓志”(图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4ad70102e0y9.html


墓志所记与传统文献的诸多信息均不相符,疑是伪造。《晋书》记载的羊祜夫人是夏侯霸之女夏侯氏,却非“吴国刘氏”。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载:“(羊祜)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26]吴平之后论功,朝廷以羊祜居首,夫人夏侯氏封万岁乡君,史有明据。“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晋武)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庙,仍依萧何故事,封其夫人。策曰:‘……今封夫人夏侯氏万岁乡君,食邑五干户,又赐帛万匹,谷万斛。’”(《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群书治要》引《臧荣绪晋书•传志•羊祜》:“吴灭,诏曰:‘祜建平吴之规,其封祜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邑五千户,绢万匹。’”
——羊祜之墓不在新泰是显然的事实,然而经行于此的人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以羊氏墓群为羊祜墓之所在。例如,清人施世纶(1659~1722)《发泰安次羊流谒晋太傅羊公墓》[27]、陈鹏年(1662~1723)《过羊叔子墓》[28]、周乐《羊流店过羊太傅墓》[29]即是此类诗作。《过羊叔子墓》写道:

千载英灵瘵断碑,凄风原上草离离。
只今过客犹相忆,不止当年堕泪时。

[1]《萚石斋诗集》卷三十六《甲午》,清乾隆刻本,第5页A面;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6册,第710页。

[2]清乾隆《新泰县志·古迹》:“羊流店,羊祜故里,史称:‘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地有羊氏之流风,故以为名。”

[3]羊祜:《与从弟琇书》。

[4]《世说新语》卷五《术解第二十》。

[5]这种墓主身份记述的歧异,正说明羊氏家族墓群的诸多坟茔,具体的墓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6]清卢綋《壬辰秋喜李君恒远访兼有岱岳之游》:“君来千里为探山,石雨岩云带履间。自古求仙多此地,好参丹诀扣玄关。”见《四照堂诗集》卷八,清康熙汲古阁刻本,第41页A面;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22册,第560页。

[7]清卢綋:《羊太傅祖墓表》,载清卢綋《四照堂文集》卷十六。又见于清乾隆《新泰县志》卷之九《艺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

[8]“先茔”,当为“先人”。

[9]清卢綋:《羊太傅祖墓表》,载清卢綋《四照堂文集》卷十六。又见于清乾隆《新泰县志》卷之九《艺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

[10]牟愿相并有《羊里》一诗,云:“襄阳太守古通儒,带缓裘轻意绝殊。何处人争羊公里,泰安新泰又莱芜。”“三邑皆有羊里庄”《小澥草堂诗集》之《夹谷杂诗》。

[11]此后北魏亦封羊规之为钜平子,其孙羊侃进爵为钜平侯。钜平城成为羊氏世代食邑。

[12]《岱史》卷八《遗迹志》、清道光《泰安县志》。《泰山志》第三篇《文物》第一章《古遗址》第二节《古城遗址》,第238页。

[13]“和斋”博文《东汉“悬鱼车马”画像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46bc10100g5lf.html

[14]知情者介绍仅仅说到画像石出土于羊流镇,但并未确指是记载中的“羊续墓”或“三羊墓”之所在。

[15]明天启《新泰县志》卷之九《艺文·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刻本,第88页A面,排路陞《题三羊先生墓》之后,省略诗题,署“洺州高如山”。

[16]明天启《新泰县志》卷之九《艺文·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刻本,第88页B面~89页A面,题下署“南都王应修”。

[17]详看马东盈著《羊祜研究》之“羊祜之颂”,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年版。

[18]清乾隆《新泰县志》卷一《建置沿革》。

[19]《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公虽享有茅土,历登台阶,吐飧下士,贰于姬公。方将殪彼戎吴,经国吊民,然后偃甲戢兵,辞功退身,以优游乎初好。此公之素志也。”

[20]《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西晋帝陵勘察记》,《考古》1984年12期第1096~1107页。

[22]赵振华、王竹林:《偃师出土西晋何桢墓表、羊瑾神道碑研究》二《高阳元侯羊瑾碑》,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334~338页。

[23]原校录者写为“冏之”,误。下文复以史比勘,认为“羊冏之未见”史书记载。实际当为羊同之。

[24]碑阴的左边和下边残断,按复原的整碑尺寸计算碑阴文字,分六段横列,每段24人,共约144人,皆为碑主故吏的籍贯姓名和字。现残存五段。残文第一段有“故吏泰山卜群令始”。

[25]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26]夏侯霸,字仲权,魏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侯渊之第三子。后降蜀。《三国志•魏书》卷九有传。

[27]《钦定熙朝雅颂集》卷第二十七数目录《施世纶三十四首》卷上。又见于清铁保辑、赵志辉校点补《熙朝雅颂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674~675页。

[28]陈鹏年撰《陈恪勤集》之《蒿庐集》卷第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第2页B面;收入《四库存目丛书》集部259册,第694页。

[29]清周乐《二南诗钞》卷上,第44页B面~45页A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