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位外国记者的春节

一位外国记者的春节

一位外国记者的春节

口述 张世政(韩国《中央日报》驻华记者) 本刊记者 陈城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渐加深,中国的春节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享受春节的喜庆与欢乐。

    韩国与中国一样,也过春节,韩国的春节跟中国的春节时间是一样的,农历正月初一。在韩国,春节和中秋节差不多,是非常受人们重视的两大节日。因为老一辈人会给他们压岁钱,所以孩子们更重视,也更喜欢春节。

    韩国春节:下跪拜年、喝年糕汤、踢毽子

    在韩国,过春节那天算真正新的一年开始,拜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下跪拜年,这是我们韩国人必须得做的事情,这与山东人比较相似。饮食方面的特点是喝年糕汤,家庭主妇为家人做年糕汤,跟家人一起吃。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韩国人的家庭里,一般都是妻子做饭,丈夫不做饭。年糕是用糯米做,过年必须喝下去,因为不喝的话不算老一岁。比如,我去年四十岁,过春节四十一岁,这样的话必须得喝一碗年糕汤。春节我们也喜欢踢毽子,玩秋千。现在城里人还常踢毽子,但是秋千就没办法玩了。

    到了春节,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喜欢聚在一起喝酒庆祝。还有平时认识的人互相串门、见面、聚餐。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人春节聚餐,礼节非常重要。韩国人敬酒或者倒酒必须要用两只手,与长辈喝酒时晚辈必须侧过身去,不能直接面对长辈;一盘菜必须长辈先动,要看长辈拿起勺子或者筷子,先吃以后才开始吃;还有过春节的时候,小辈要给长辈跪下拜年。这些叫礼仪,或者叫公众道德。这种礼仪现代社会也需要,过春节的时候可以从老一辈那里学到。

    现在韩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已经非常高,所以一般在农村还保留这样很浓的传统,但是大城市越来越冷清了。比如说,以前农村亲戚聚居在同一个地方,经常有机会在一起,也能保持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到城市定居,亲戚分散生活,所以一起交流、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一些传统习俗也越来越少了,但是礼仪还是很好地保持了下来。

    “韩国春运”一样堵

    韩国地方不大,路途时间不长,所以春节只休息三天。韩国是这样休息的,春节大年初一当天休息,还有前一天休息,后一天休息。韩国过春节的时候,跟中国“春运”有类似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民族大移动”,这跟韩国现代化、工业化有关系。

    首尔一带的韩国中部地区,我们称为首都圈。韩国人口有五千万,首都圈这儿生活的人占60—70%,面积则占韩国的5—10%左右。所以每到春节或者中秋节的时候,五千万人口当中就会有三千万人移动,首尔到釜山或者光州的一些高速公路堵车非常厉害。“民族大移动”对一般韩国人来说印象非常深,比如说从首尔到釜山,平时除了乘坐飞机、高速铁路之外,坐大巴或者自己开车要5个小时,但是到春节期间有时需要18个到20个小时,拥堵非常厉害。不过最近韩国政府建了不少新的高速公路,所以缩短到10个小时左右。

    “恋”上北京庙会

    如今在中国的韩国人越来越多。据韩国使馆统计,去年在中国大陆的韩国人已经超过了七十万,山东一带是韩国人集中的地方,住在北京的韩国人据统计推测大概在十万人左右,望京是韩国人最集中的地方,在五道口韩国留学生比较集中,有些中国朋友对我说望京已经变成为韩国城了。

    我是2007年1月被韩国《中央日报》派驻到北京的,不久便赶上了春节。去年春节,因为妻子在韩国上班,我一个人在北京过节。我当时去了地坛庙会,那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怎么过年,怎么玩。比如,和韩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喜欢踢毽子,这种活动在庙会非常流行。去年6月,我妻子休职一年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来到北京,现在我们生活在一起,今年春节我们全家还会去地坛逛庙会。

    北京庙会里可以看东西、吃东西、买东西,气氛非常热闹,今年我也准备和家人多做一些尝试。比如:饺子我很喜欢,我们韩国人主要喜欢吃水饺子,还有煎饺子、炸酱面。不过北京的炸酱面与韩国的炸酱面不一样,北京的炸酱面有点咸,韩国的炸酱面是甜的。我们今年还打算买鞭炮,韩国人不放鞭炮,记得去年春节的时候,晚上和凌晨非常吵,望京那儿虽然韩国人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都放鞭炮,非常热闹,同时睡觉的时候有点吵、不习惯。但是我可以理解,因为放鞭炮是为了驱逐鬼,还有要召回福气,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当中有值得尊重流传的一些东西,去年我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要的内容就是“和”,和谐的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人们会在精神上感到一种空虚,这就需要传统的慰藉,比如说家人一起和睦过春节。包括春节,传统的美德也应该推广,不能说完全会解决现代性的社会问题,但也还是有效果的。

    一家人都说中国话

    胶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隔着黄海对面相望,用黄海里的黄鱼打个比喻。黄鱼的家原来在黄海中间,它们有一天出去春游,游到青岛附近玩,这里中国渔夫抓它,它就是中国产黄鱼;但是它的亲戚有天去东边春游,韩国渔夫抓它,它们成为韩国产黄鱼,黄鱼的国籍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像黄鱼的自由流动,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的交流向来是非常频繁的。

    说到与中国的缘分,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很多韩国人从小就接触汉字,我父亲已经去世了,他原来是汉学者,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父亲就把三纲五常,以及论语的一些句子挂在家中的墙上,并且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意思。更有意思的是,父亲还把杜甫写的一首诗挂在我家的墙上。大学的时候,我念的是首尔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以后继续学汉语,那时非常辛苦,我白天上班,每天早一点起床去补习班,跟中国老师学汉语,我自己也请了中国留学生老师,由于双方都比较忙,就抽时间打电话通过互相对话学习,算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我也非常重视汉字教育,我的两个儿子分别是11岁、10岁,从5岁左右我就让他们学汉字,去年来北京以后,我给他们请家教教汉字。我妻子原来专业是英文,她在望京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进修了六个月,最近给我看她的成绩卡,三个科目分别是100分,99分、96分。我妻子比我更拼命地学汉语,她说学汉语挺有意思的。给你看我孩子给我发的短信,这是去年12月28日从北京西站坐火车去香港玩,在火车上给我发的短信:“外面好像一个花,有魅力的黄土地,有黑色的石,和我们最好的家庭啊。”

    我们也重视英语教育,但是我要孩子必须学好汉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工具,但是学好英语并不完整,因为全球人口60亿当中,13亿左右的人说汉语,只学好英语的话,没办法跟13亿朋友交流。我相信今后中韩关系肯定会更密切,两国之间的人文、经济、文化活动会增多,未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展自己的事业,找到职业生涯的机会空间。


人民日报:《大地》(2009年第2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