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辞世诗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辞世诗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2012年02月17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68期 作者:马金生

  从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辞世诗的出现可追溯到记录日本上古史的《古事记》,此后一直到近代都有相关诗歌传世。从创作群体来看,作者多为上层人物,且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古代贵族向近代精英人物扩展的过程。对于作者而言,辞世诗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人生可以企及的精神境界。从创作历程来看,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往往迎来辞世诗的创作高峰,像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这一类诗歌创作便最为突出,众人耳熟能详的词句往往出自这一时期。当然,从上古到近代到底有多少辞世诗流传下来,时下尚很难有明确统计。不过,从较广为人知的近百首辞世诗来看,还是可以根据逝者生前遭际的不同,来对诗的内涵和风格进行大致的归类与分析。

  在日本历史上,有很多政治、军事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而功败垂成,这类人的辞世诗数量甚众,往往别具意境。在解读他们的辞世诗时,人们会发现作者(或吟咏者)除多因生命无常而抒发幻灭感外,很少有伤悲、怨艾的情绪,而是流露出淡定与达观,甚至还有某种深深的禅意。比如,织田信长在即将实现他的“天下布武”梦的前夜,突遭“本能寺之变”,被部将明智光秀逼死,临死前所吟哦的“人生五十年,去事恍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除了苍凉和幻灭感外,更多流露的是一种参透生死的达观与笃定。像石田三成因拥护丰臣秀赖而与德川家康争夺天下,经“关原之战”后,兵败被杀前吟诵出这样的句子:“吾身就如筑摩江芦间点点灯火,随之消逝而去。”如果我们对石田三成的经历并不了解,对他的壮志未酬并不知晓,仅仅从诗句上来看,是看不出丝毫怨艾、悲伤之气的,尽管多少还是能品读出某些“遗憾”。

  相反,那些最终成就勋业的历史人物所写的辞世诗往往是另外一种风景。德川家康显然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他的辞世诗明显少了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诗中所蕴涵的禅意,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经验的总结,直白如水。他的辞世诗为:“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之时,当回顾贫困之日,方可无事长久。”如果与德川家康的一生相参照,可以看出这其实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当他从三河(今日本爱知县东部)起兵之时,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小领主有朝一日会统一日本。当战国群雄一个个辞世后,羽翼丰满的德川家康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春天。其成功的法宝除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外,坚忍不拔的性格应该说是他最好的武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德川家康的辞世诗,正是从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得出的感悟,也从另一个角度具体代表并集中阐释了日本人生死观中坚忍的一面。

  至于辞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虚无、达观、坚忍等生命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日本是一个岛国,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历史上连年的战争更是使国人有朝不保夕之感。由此而产生的无常观、虚无观,非常深刻地体现在日本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上,并进一步深刻影响、塑造了日本人“物哀”的审美观念。“物哀”,说得直白些,就是指人的主观感觉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某种幽深玄静的情感。在辞世诗中,昙花一现甚至转瞬即逝的事物往往被引入诗歌,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朝露”、“浮云”、“浮萍”、“梦幻”(“梦”)、“清风”、“灯火”、“樱花”、“残叶”、“电光”等。像丰臣秀吉的“吾生如朝露之梦幻,逝如飘渺之风。忆大阪十数载风云,宛如梦中之梦”便是典型的例子。当然,若将辞世诗全部理解为辞世者在临死前触景生情而作,恐怕就太过简单了。对于多数作者来说,这些景物(事物)实际上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依托。或者说,这已成了日本民族文化性格中最为深层的组成部分。

  也正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命运的不可掌控,在有限的生命中,日本人又有着一种对事功的强烈追求,希冀收获荣誉与不朽。特别是对于武士而言,为了建立功业必须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功成名就者的辞世诗中,往往多对坚定、隐忍、诚心等品质加以强调。当然,如果在努力争取后仍不见成绩,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愤懑、怨望的了,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英雄运去不自由”,生命终难掌控。对于失败者而言,大业未竟的遗憾与意味悠长的禅意往往一拍即合。产生于镰仓时代的日本禅宗及其对后世的广泛影响,无疑赋予了辞世诗创作的精神养料。不仅如此,佛教中的轮回观念,在日本人淡然面对生死问题上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于是,虚无与淡定、无常与执著、有限与无限,种种看似矛盾的生命观念,就这样辩证地体现在了日本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上。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辞世诗着实值得玩味与揣摩。通过对辞世诗的解读,可以让人们看到日本民族文化性格中的诸多隐微之处。当然,不可否认,时代在变,日本人的生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不过,他们的生死观中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仍然有着某种历史性的延展。当现代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突遭大的变故时,所呈现的整体风貌就是最好的例证。总之,日本辞世诗的凄美与富有禅意,以及所反映出来的对生命的进取、淡定与达观,在人类的生命文化中都有其不可小觑的地位。诸如“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之类的人生体悟,其实已远远超出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共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