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二童鞋们的神话学作业之周艳《从灶神传说类型看灶神形象的多元化》

研二童鞋们的神话学作业之周艳《从灶神传说类型看灶神形象的多元化》

从灶神传说类型看灶神形象的多元化

摘要:灶神是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古老的神灵,民间关于他的传说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我国主要有“张郎休妻”型、“打灶王”型和“送灶”型三大类灶神传说体系流传,不同的传说体系塑造了多元的灶神形象,也相应产生了丰富的祭灶习俗。

关键字:灶神   传说   形象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个古老的神灵,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已有灶神传说产生。灶神是一个箭垛式的形象,从它的起源之日起,历朝历代为了各自的目的对灶神形象进行补充、改进,塑造了多元化的灶神形象。灶神有许多别名,民间往往尊称为“灶君”、“灶王爷”、“灶王公”、“灶君爷爷”等,一些道书则称之为“东厨司令”、“本家司命”或“种火老母元君”。有关灶神的传说十分庞杂,流传范围遍及全国。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有“张郎休妻”型、“打灶王”型和“送灶”型三大类灶神传说体系流传,其中以“张郎休妻”型灶神传说的流传范围最为广泛,并形成了东部以山东半岛到华北、东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灶神传说体系。“张郎休妻”型、“打灶王”型灶神传说属十灶神来历型传说的分支,属解释性传说,“送灶”型主要跟祭灶习俗有关。


一、民间关于灶神来历的传说
  1、“张郎休妻”型
    这一类型不仅在我国苏、鲁、豫、皖、川一带都有流传,还在东业的一些国家广为流传。在丁乃通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按AT分类,这个故事的编码为841A•乞丐不知有黄金型。 这一类型故事大多有休妻——落魄——沦为乞丐——受到前期施舍——羞愧——死于灶——成为灶神的基本母题。下面这一则民间传说流传于山东地区,颇具有代表性。
很久以前有个叫张郎的人,娶妻郭丁香,夫妻恩爱。后来张郎一心想发财,就外出谋生去了。他一去十几年杳无音信,丁香一人辛勤劳动,伺候公婆。双亲思念儿子得病,不久去世。十多年后,张郎成了大富商,衣锦还乡。丁香乐得心花怒放,没想到张郎却另娶了一个妖艳的女子叫李海棠,之后张郎一纸休书把丁香赶出了家门。孤苦伶仃的丁香被一个老太太收养,成了她的儿媳妇,日子过得很美满。张郎刚把发妻一场大火,不久就经历了一场大火把家产全部烧光。后娶的媳妇也被烧死,他也被火烧瞎了眼睛,张郎只有靠乞讨为生了。一天,他讨饭讨到丁香家门口,丁香拿出好饭好菜让他吃,并送给他首饰等物。后来张郎认出这位好心的妇人就是自己休了的妻子,羞愧难当,一头钻进了灶口里,老婆和女儿们赶紧去拖,怎么也拖不出来,就这样闷死在锅底下了。丁香女后悔万分,又念在当年“一夜夫妻百口恩”的夫妻情份上,写下了张腊月的名字,放在他碰死的锅台前,在他的忌口腊月二十二当作一家之主供奉。后来有一天丁香女有了灵感,在锅台上画了一张张腊月的画像,贴在自家灶台上供奉他的画像,并写上“一家之主”。丁香女死后,有人也把她的画像也加上,后来把土海棠的画像也加上,认为张腊月是一家之主的灶神,他和他的两个老婆共同监管人间,腊月二十二这天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一家的情况。后来越传越广,人们也纷纷效仿,在腊月二十二这天贴起了灶神画像,并祝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灶土爷的来历。
    在长江两岸也流传着一个负心郎变灶王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回心的富家子弟与一个叫王惠敏的农家女结了婚。后来,在一个媒婆的挑唆下,李回心又娶了这媒婆的侄女作小老婆,不久又把王惠敏休了。惠敏流落到一个地方,自己开荒种地,开创家园。后来,又有许多遭难的人流落到这里,惠敏帮他们安居乐业,慢慢建立一个大村庄,大家推举她做了村庄的首领。李回心自从休了惠敏,终日和后娶的老婆此好吃懒做,不久就把财产挥霍殆尽。好逸恶劳的后妻也改了嫁。李回心只好沿街乞讨,他讨饭讨到前妻的村子,受到前妻家人的热情接待。当他认出惠敏后,又悔又愧,无地自容,一头钻进灶里被烧死了。过了不久,惠敏也因为悲伤过度而死。后来,玉皇大帝认为李回心敢于认错,便封他为灶神爷。认为惠敏聪明贤惠,就封她为灶神娘娘。
    这类传说中,灶王的形象由知书识礼到不安心种田做生意到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到忘恩负义。
2、“打灶王”型
“打灶王”型也流传比较广泛的有关灶神来历的传说类型,这一类型传说在河北、江苏、四川一带都有流传。
    黑龙江《灶王爷传说》讲,有位贫穷的“张大巴掌”,请新到任的贪官吃喝。张大巴掌将母鸡杀了炖上,州官便带着下属、夫人、鸡犬等一同赴宴。张大巴掌让州官及下属进灶房,刚一进门,举起巴掌就打。老婆拦住说:“他们活着爱吃老百姓的东西,死了就让他们站在锅台边,看老百姓吃东西吧!”张大巴掌叭叭几下,把州官及其夫人、下属和鸡犬打贴在厨房灶上,从此州官就变成了灶王,他的夫人就变成了灶王夫人。
    此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的爱憎,还编制出许多颇具世间人情世故,形象而生动的有关灶神来历的“打灶王”传说。比如在安徽有个懒汉变灶神的传说,大概讲的是从前有个很穷很懒的人,喜欢饮酒赌博。有一年年关到了,老婆叫他到岳母家办年货,岳母知道女婿的秉性,不敢把钱交给他办年货,便暗地里将钱藏在米袋底下,打发他回家。他担着米回家嫌担子重便在半路上就把米送给了乞丐,空着手回来。老婆知道这件事后,又气又恨,不由的抡起烧火棍打过去把他打死了。由于年关不能出殡,就把尸体埋在灶下。后来她家渐渐地富了,念死去丈夫的可怜,她便在灶上帖了个画像。因为不敢说出真相,别人问起,就谎说是“灶君”。别人看她家日子富裕,农业兴旺,就纷纷效仿,贴起“灶君画像”来。 厦门一带的灶神是由一个好吃的皇帝变来的,说的是一个好吃的皇帝,到处找好吃的东西,有一天遇到一位乡下姑娘,要了她篮子里的枣糕吃。因为太好吃了,就起了坏心眼,硬要把姑娘带回家,好叫她天天做枣糕给他,没想到却被小姑娘一巴掌打到灶台下面,贴在墙上下不来了。从此,天天站在灶台上看人家吃饭,大家就管他叫灶王爷。以后,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才拿他爱吃时枣糕和其它糖果祭他。
    这些传说中多是贬损灶神,认为灶神是贪官、坏皇帝或是穷鬼,其中灶神最主要的形象是好吃懒做,其下场是成为只能看不能吃的画像,这类传说融入了当地贴年画的习俗。


二、跟年节有关的灶神传说
1、“送灶”说
    送灶是过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送灶跟祭灶是同时进行的,祭灶的目的是为了送灶。相应的也有很多有关“送灶”传说在民间流传,容主要讲述灶神职责的由来,大意是说灶神原本是天庭里的一名役员,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监视老百姓。他的行动很诡秘,总是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时候溜进家里,所以人们对他提心吊胆。他每年的腊月二十二日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年二十晚上回到人间。他的毛病是爱搬弄是非,所以人们在他临行前,总是用糖瓜粘住他的嘴巴,以防他旧病复发,说人间的坏话,给人们带来厄运。其中涉及到灶神的职责、灶神的秉性(爱打小报告)以及祭灶中各种事宜的解释(糖瓜粘嘴)等。围绕着这个基本情节,还派生出许多不同的说法,传说内容丰富多彩。
    流传于河南一带的灶神传说是讲老夫妇的儿子到煤矿挖煤,老汉看儿子路上遇到光脚片,知道阎君要收回矿工的命,答应老汉留下儿子。老汉装病,儿子无法下井,煤矿出事,老汉把儿子领回家。二年后,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对老伴说了,被灶君听走,二十二晚上,对玉帝讲了,玉帝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因为人们在灶前触犯了灶神的忌讳,使得灶神在玉帝面前告状,因此受到了很重的惩罚。人们为了防止灶神在玉帝面前搬弄是非,每到腊月二十二灶神上天述职的这天,人们敬奉灶神吃灶糖,一方面使他甜甜嘴巴,希一望他到天宫后,多说一些人间的甜言蜜语,不要搬弄人间的是非;另一方面更是希一望用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免开尊口。 这种只言好事,不报恶行的心理,反映了百姓祀灶的功利色彩。
    祭灶方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己经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简单。糖是送灶不可缺少的祭品,人们以糖粘灶神之口,用酒将其灌醉,其目的是令其上天不能说坏话。到了近现代,祭灶更变得俗不可耐了。河南《祭灶歌》很有代表性:“一碗凉水两根葱,送我灶爷上天宫。你爷对给他爷说,就说我家甚是穷”、“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碗烂面汤”等。这时的灶神是爱搬弄是非、打小报告,民众对他又敬又怕的心理也反映到祭灶习俗中,到近代灶神已变成被民众揶揄嘲讽的对象了。
2、“扫尘”说
    举行过“祭灶”仪式以后,人们便正式开始为迎接过年做准备。人们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清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口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每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二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人们祭灶后要大扫除,与民间流传的一则灶神传说有关。据传,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谈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民间描述的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一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假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袭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十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十腊月二十二口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弹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焊,人们团聚快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庭,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押审三尸神,下令掌嘴二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降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一直忙到大年夜。
    这类灶神传说内容也属于灶神职能范围以内,向玉帝报告,并帮助人们度过危险,这时的灶神是为人们排忧解难、心地善良的好灶神。


三、结语
    由于民间传说口耳相传和群众集体创作的特点,造成灶神来历传说的变异性很大。又由于民间故事和传说有着自身流传的规律和特点,又往往使它存在着许多相似的母题和结构程式,并构成特有的故事类型,这些故事类型又会演绎出不同的异文。以上虽然列举了一些有关灶神的传说,但是还有很多异文无法一一列举,如前面所述的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灶神来历传说《张郎休妻》,其故事类型已基本固定,但其中的枝节却千差万别。另外,其他的传说虽然情节不一,灶神形象也有一些正面的流传,如他善良、替人们排忧解难等,但是,在民间灶神好吃懒做、忘恩负义、爱搬弄是非、打小报告等备受挪喻嘲讽的形象在传说中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情节定势,在民间观念中影响广泛。


参考文献:
[1]袁珂《漫话灶神和祭灶》载《神话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胡学明搜集整理《灶神的故事》,载《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3]刘锡诚《灶土爷传说》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9
[4]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孙梅花《祭灶与灶神传说及其社会文化基础》《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4期
[6]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文版出版公司,1992


[ 本帖最后由 贝贝女 于 2012-7-17 19:43 编辑 ]

TOP

提一个小问题:里面有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哦。我觉得也可以讲讲灶神的起源和道教传播的渊源关系,在去探讨灶神传播的变异性特点

TOP

朱卿勇于向学姐的精彩论文提出建议,勇气可嘉。今年年会上,施爱东老师一再提出要形成相互批评的交流风气,不要尽说好话,因为好文章的优点作者最清楚,而批评意见是可贵的。也希望周学姐回应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