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的歧途——简议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

学术的歧途——简议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

何镇邦  来源:光明网-人民政协报 2012-05-29 09:43:48


  近些年来,从高校到社会,学术活动日趋活跃且形式多样,成果也相当可观。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权力和市场的介入,学术活动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的倾向,导致学术走上歧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术活动的不良倾向有种种,这里仅举两种即学术的衙门化与学者的明星化略加评析。

  学术的衙门化,这是当下各种学术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倾向。各级政府举办或支持学术活动,这本来是一桩好事,但由于各级政府的介入,在学术活动中讲级别、论资排辈,压制学术民主,甚至让一些披着“权威”外衣的学阀大耍与学术民主不相容的霸道作风,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某些学术活动引向歧途。笔者前些时候在某个“文化论坛”上就目睹一个值得深思的场面。当某“文化论坛”拉开帏幕后,在某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致了五分钟得体的欢迎辞后,论坛的主持人隆重推出被他称为“民族英雄”的“大人物”作报告式的发言,此公头上顶着若干闪光的“帽子”,什么“主席”、什么“参事”、“导师”啊,看起来像是一位大首长、大学者似的,而从他位居主席台正中之位和衣着、讲话的腔调等等看来,也让人想入非非。不过,略微了解文坛底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上个世纪末临摹过画、写过几篇小说的那个哥儿们么,怎么一下子变成“首长”、“学者”甚至“民族英雄”了?他怎么就转型得那么快了呢!我正在纳闷之时,这位“首长”开讲了,从几个地方清明之比较(这还有点切题)讲到某市市政府服务文化之善举(这也不算跑题),接着就侃开了,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评定啊,什么节日的确定与清明的公祭啊,等等,一不留神,他一口气讲了五十多分钟。有意思的是,他讲完只听了一位同道的发言,就悄然离席了。这时候,主持人郑重宣布,以下发言严格控制在十五分钟内。可不是吗,这个论坛三个小时的时间,被占去了一个多小时,在不满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安排已经排定的十几位来自四面八方与会的专家发言,的确是件难事。这时我插了几句话,认为刚才让那位“首长”随意说,不作时间的约束,现在才限时发言,而“首长”训完话又无端离席,这是缺乏学术民主的表现。但事已至此,也只好按排定的次序限时发言了。轮到我时,我取出准备好的题为《清明上河图与清明文化》详细提纲发起言来,没料到留在会场上的“首长”的随从蛮横地打断我的发言,使会场一时有点乱起来。随后的发言,不乏精彩者,诸如来自两所大学的两位青年学者,专攻民俗学,又为这次论坛做了充分的准备,发言内容精彩,可由于时间匆忙,气氛不好,发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殊感可惜!

  学者明星化的重要表现是把学术与娱乐、学者与明星混为一体,让学者到电视台上表演,把学术娱乐化,把学者明星化。在电视成为强势媒体的当下,这可能是某些学人出名的一种途径,窃以为这正是学术的歧途。限于篇幅,这一话题就不展开了。

  学术之道,是一寂寞之道;作为一个学者,是准备坐冷板凳的。遥看远去的大师王静安先生、陈寅恪先生,还有刚刚离去的前辈朱寨先生,都是善于坐冷板凳而成就卓然的吾辈之楷模。照着他们的路子走下去,可望学术的复兴繁荣;如若搞什么衙门化、明星化,学术必然走上歧途。敬告诸公,勿谓言之不预也!(何镇邦)

TOP

引用:
随后的发言,不乏精彩者,诸如来自两所大学的两位青年学者,专攻民俗学,又为这次论坛做了充分的准备,发言内容精彩,可由于时间匆忙,气氛不好,发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殊感可惜! ...

TOP

我过去做新闻副刊工作,现在从事媒体研究,在此应该检讨媒体的推波助澜作用。
我觉得,上述现象——学术衙门化、学者明星化——是与这个时代大众的浮躁、与媒体的快餐式需求一脉相承的。
媒体的报道需要所谓亮点,而名衔、明星恰恰是亮点所在。因此,给学者前面加上大大的类似于官衔一般的东西,报道起来似乎就有了分量;学者自己也为了增加报道的分量,想方设法为自己增加名衔;如此循环,造成类似于上述“参事”一类的“首长”的出现。
学者以自己的学术研究而存世,作家以自己的文学作品而留名。如今的一些名人,打着学者的旗号、贴上各种头衔、做着有损个人声誉、甚至是沽名钓誉的事情,令人惋惜!
媒体对此不可跟风!

TOP

何镇邦

何镇邦,1938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一个中医世家。童年时代在家乡度过。1951年至1956年,就读于福建省云霄中学。1956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在北京一所中学当了二十年的语文教员。198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工作,从事文学评论工作,曾做过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组织工作。

  1987年调鲁迅文学院工作至今,任中国作家鲁迅文学院教授,中国红袖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阿城市文化发展顾问,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名誉系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及云南红河学院兼职教授。曾主持过鲁迅文学院的教学行政工作。与北京师大、华中师大联合举办过两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和两期文学评论研究生班。近年来,应邀担任中国石化集团下属的长城润滑油集团公司的《长城润滑油》报的特邀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的奥秘》、《当代小说艺术演变》、《父子的潮议》、《文体的自觉与抉择》、《九十年代文坛扫描》等文学评论集以及《笔墨春秋》、《文化》、《文坛》等散文随笔集,主编《当代名家随笔丛书》、《中国当代女人作家权威世界散文丛书》、《黑白》、《名家侧影》等大型书系。近年来曾多次应邀到北京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访问讲学。
(来自“百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ot 于 2012-5-30 23:51 发表
何镇邦  来源:光明网-人民政协报 2012-05-29 09:43:48


  近些年来,从高校到社会,学术活动日趋活跃且形式多样,成果也相当可观。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权力和市场的介入,学术活动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的 ...

TOP

这个姓何的基本代表了一代坐而论道而不求真学问的人,他那天论坛上的高论我正好听到,作为一个小说评论家他有点资历,但那天他硬是以民俗专家的身份上台要发言,说了一些很离谱的远离清明节真正涵义的外行话,实在丢人,现在又以报纸文章的方式发言了。

真正的学阀恰如何老头这样的不学无术,利用媒体冒充专家的倚老卖老者,真让我们这些晚辈汗颜蒙羞!!!!

可以说:他根本不懂什么叫主题发言,什么叫专家发言。与其听一个腹内草莽的怨妇5分钟的絮语,我宁可听50分钟的真正的主题发言。没有多年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的素养,那位主题发言者何以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而坐在台下发闹骚的何老,无非是用了中国人最恶劣的文人相轻法,“当年曾和他一起出道的人,怎么能比他还高???”

他忘记了问自己,当年他在干什么,退休后他在干什么,而现在那个主题发言人在干什么?坐在家里就想谈民间的人已经落伍很多年了,可悲的是他竟然不自知。


至于被一些地方人称为“民族英雄”“首长”等等。我想当事人可能根本就没当回事,民族英雄不是谁能叫就能叫出来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基本常识,中国的官员们如果没有到一定级别,尤其是地方政府决不可能称谁为首长的,所以,文中对主题发言者的那些光环和帽子,多了一些何老自己心底邪恶后的称谓,说白了,有点夸大其辞。无非是引起仇权仇管的社会响应。不过一个十多年奋斗在民间文化抢救第一线的人根本就没空理睬这些。

就像我导师说的:“如果我们的母亲患了绝症了,我们还有空去闲谈吗”。是的,与其自我垂恋,不如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多做点实事,多点行动,少点带点风花雪月的抱怨。

记得何老已经75岁了,这个年龄的人一些道理比我懂得更多。

学术歧途是来自心理的歧途-------------我希望当我老了,仍旧会对英雄送去英雄的赞美,绝不嫉妒贤能。见贤思齐是我一生的追求。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2-5-31 16:29 编辑 ]

TOP

不明真相瞎起哄者都应羞于称自己是知识分子。。。。。。。。。。。如果对民间文化稍有点感情,就不至于还会迎合一个空口白牙,胡言乱语者的混帐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