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武大原校长批名山秀水学者泛滥 评:大学病了

武大原校长批名山秀水学者泛滥 评:大学病了

中新网 2012年05月29日 08: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武汉大学原校长、知名教育改革家刘道玉在深圳直言不讳地批评当前高校“道德滑坡、精神虚脱、学术泡沫”。“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闽江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名号有38个之多。(《北京晨报》5月28日)

  一个要命的问题是,现在已经有了“38种名山秀水学者”,那么,第39种离我们有多远呢?站在破窗效应的立场上,在笔者看来,第39种名山秀水学者的出现似乎指日可待。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和诱导,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起来。在名山秀水学者问题上,这一理论同样适用,第一种名山秀水学者的出现无疑有着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作用,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正是有了第一种名山秀水学者出笼的启发,才有了第二种……而在名和利的共同作用下,第三十九种的出现恐怕不是虚言吧?

  但是,名山秀水学者的一窝蜂出现,显然不是好事,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就是——“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改变了实质没有?没有,他们还是原来的学者”。正因为如此,这是大学病了的体现,更是“道德滑坡、精神虚脱、学术泡沫”的集中诠释。不过,在笔者看来,把一切罪过都归为学者并不合适,尽管有些学者是在迎合乃至是索取,但名山秀水学者的设立者和大学主体性的没落更不应被忽视。

  从本质上说,我国大学的主体性还是处于缺失状态。这是因为大学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压力产生了深刻矛盾。大学与外界压力的矛盾一方面根源于近代以来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角色向社会中心角色的转变,各利益集团带着各自的利益纷纷介入大学事务,对大学产生干预,学术自由受到排挤。另一方面,大学应该是从事高深学问的机构,追求真理、发展学术,但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压力下,大学随波逐流,逐步放弃了学术自由的追求。另外,官员可以在学校任职,大学喜欢根据官方的指令办事,失去了自觉的自我意识,目标过于功利化,学术管理官僚化等。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导致了大学功能的泛化,大学学者人格的非独立性,由此也就出现了名山秀水学者的蔓延。(河南 朱四倍)

TOP

悲哀!实在是悲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问题是要看实质

我觉得这个批判从宏观局面来说,观点是很中时弊的
但是,具体到批评的事情,另有看法。
据我知道的珠江学者,也不是草包泡沫。不乏非常出色优秀的学者,尤其是文科学者,长江学者评审条件也不是金科玉律吧,社会科学各领域,从本质上说,评审永远是相对的。把莫言、曹雪芹、李白等,他们是千古不朽的社科科学学者,你拿来长江学者的评审指标对照一下看?

第二,既然长江之水可以命名为学者,那么稍微降级的省级学者,以各地山水命名,就不行吗?
比如项目、比如各类学术评奖,有国家级,有省级,市级,不能要求只有国家级而取消下属各级的评审吧,再说,没有各级培育,国际级也不可能有精品。

我觉得这样只有长江们,不能黄河的观点,有点理想主义、形式主义、有点霸道
以什么山水,什么等级都没有关系,关键要看实质,评出的学者是否在同类群体公认出色,程序是否公平公正,机制是否利于竞争择优。

国家级精英学者要有,宝塔的塔身与底座也要有吧。

TOP

什么名号无所谓,关键看对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有多少贡献。长江学者,也照样有垃圾。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有些名号是为了引进人才,你不给个名头,上面不批经费,你也腾不出教职,那你怎么引入人才呢。
就像多多和3L说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名称怎么说,还是要看内涵:学殖深厚的学术大家何妨给他名山秀水。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