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不是读书人”

“我们不是读书人”

作者 彭蹦   发表于东方早报 2012-05-26 22:10

  看到王汎森先生的《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这本书,想必许多人的反应和我一样:终于出版了!此书由英文版翻译而来,原名作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200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王先生的博士论文。此书自出版以来,不知被多少硕博士生奉为圭臬,心摹手追,但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的门槛实在太高了一点。不仅难买,而且难读,厚厚几百页英文,足令人望而却步。好在,书最终还是为有识者引进并翻了出来,虽然迟是迟了一些。

  要谈这本书,有葛小佳先生的书评《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珠玉在前,后来者自然是没什么可多说的。但我这样存着猎艳心理的读者读这本书,还是可以发现不少富于文学趣味或理趣的字句片段。尽人皆知,傅斯年在《史语所工作之旨趣》中提出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王汎森先生则在书中提示读者,这句话的全文是:“我们不是读书人,我们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不能不令人感喟的。所谓现代学术,恰恰就是要将专业学者和读书人区别开来,好处自然是很多的,弊端亦复不少。马克斯·韦伯被问及自己的“专业领域”时,曾怒道:“我又不是驴子,哪有固定的领域!”倘若他生在今时今日,恐怕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细作,老老实实地讨生活,学院的高墙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欲做驴子而不得呢。

  写到这里,倒想到张承志先生刚出版两个月左右的《常识的求知》。副标题“张承志学术散文集”,虽嫌不伦不类,倒也能部分揭示张先生散文的特点:以诗意的散文笔法,写专门的学术话题。作者本人也说,他是“摸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完成学者的题目”。收录在这本书中的散文,大部分我都曾读过,这次再读,依然觉得好。文字元气淋漓,文采斐然,自然是不必说的;更重要的,是见识的高明、眼光的开阔和态度的谨严,张先生所涉及的蒙古史、游牧文化、伊斯兰文明、中亚研究诸领域,均是相对冷僻、少为人道的,但只要他拈出来,就是一篇大文章,而且细节处绝不含糊,不同地方的田野考察,不同语种文献的追索,都本着学者式的严谨,一板一眼地完成。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是《掩卷追怀亦邻真——兼以纪念翁独健师诞辰一百周年》,过去在《读书》上读到时,反复读了好几遍,此次重读,突然想到,要不是因了张承志先生,恐怕治极专门之学的亦邻真先生的声名,就更少人知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学术分工高度专业化,带来的结果,是理解其他领域的能力与兴趣退化。要纾解此类问题,恐怕得呼唤更多的张承志出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