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渗透和影响

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渗透和影响

王昆建
在全球化语境中,云南儿童文学如何跟随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步伐,在走向国际对话的平台上确 立自身的现代价值,这或许是眼下每一个投身于儿童文学的作家和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作为聚集 着25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云南独有的地域的、多民族的特点所形成的相对封闭而又充满神秘色 彩的民族文化,客观地影响着云南的儿童文学。尤其是在云南民族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民间文学的 影响,更是使云南的儿童文学与内地相比,在文学视野,表现内容以及话语蕴藉等方面都因沉淀了 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具有了有别于他的审美独特性。然而,面对当今文化走向世界性趋同的现状 ,云南儿童文学应如何既汇入时代的主流又能保持自身固有的价值特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极为现实的课题。对此,本文拟以云南民间文学与云南儿童文学的关系为视点,探寻并透视云南民 族文化与云南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考察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当代影响,从而思考作为民族 文化大省文化传播之一翼的云南儿童文学当如何坚守自身民族特性,体现时代性并走向世界性等问 题。一、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渗透论及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影响,这并非新鲜话题。 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儿童文学总是在民间文学中得到孕育。 今天的读者在儿童文学书廊中所见的诸如《列那狐传奇》、《小红帽》等读物,无一不是千百年来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因此,辛格告诉人们:“文学如果没有民间的因素,深深植根于某一块特定的 土壤,文学就要衰落、枯萎。如今,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更加植根于民间。”〔1〕(P126- 127)民间文学之所以能对儿童文学产生影响,从表层看,这是因为其故事的生动、丰富、神奇 和幽默,使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成为人们田头树下火塘边的主要娱乐形式;而从其深层看, 还因为它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理想,承载了诸如文化心理、社会关系、审美经验、审美取 向等多重的文化内涵,因而它当然地成为人们对后代进行启蒙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 看,民间文学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委实在守望着儿童的领地,对儿童文学的产生有着不可替代的孕 育作用。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渗透是一个历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依 托于民间文学以原形渗透和内质融入两种方式在云南儿童文学中悄然出现。原形渗透即以民间文学 的方式直接传达文化信息,内质融入即以创作成果的形式承载民族文化的内蕴。前者是传承民族文 化的基础,它们以“很久很久以前”的民间话语对各族儿童讲述他们民族生息劳作的方方面面,借 故事表层放射原始古朴但又灿烂无比的文化光彩。它们是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生命之泉。后者 以作家的故事话语吸纳、承继和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反映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511特征的儿童现实生活,它们是作家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精华并注入民族生活新鲜血液的艺术创造,在作品的更深层次凸现民族文化的内质。1云南民族文化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原形渗透具有多民族文化特征的云南民间文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浓 缩了各民族全部的生活内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念。作为最早的儿童文学,它们在娱乐 孩子的同时,也展示着本民族文化最真实的面貌,将各种文化渗透到儿童接受的文学感悟、知识吸 纳和道德培养中。能归为儿童文学范畴的民间文学作品,囊括了各民族亘古具有的民间神话、传说 、故事、童话乃至歌谣。它们有的记忆着各族先民对世界万物天地万象最初的科学认识,有的折射 着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伦理规范、信仰观念,有的传达着各民族所尊崇的善恶美丑标准, 有的反映着各民族的风情物理……今天的少年儿童完全有可能在文学接受的同时,了解到不同民族 先人对创世造物最早的哲学思考以及各民族最传统的行为规范,最本色的社会评价尺度,最古老的 社会生活习俗。怒族的《射太阳月亮》,布朗族的《顾米亚》等,这些有关天地形成的神话,无不 是以奇特的想象记下了各族初民的宇宙自然观。佤族的《孝敬父母的传说》、哈族的《铁匠和他的 儿子》等故事,则分别道出了他们尊长敬老、真诚待友、追求内心之美等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显 现出各民族社会行为评价的本色,它们借人的传统行为模式向后人告示着各民族久远的价值标准。 这类带有明显幻想特征的民间文学作品,用形象的手段表现着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历史 文化。它们之所以能进入各族儿童的接受视野,成为云南儿童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大致 有三:第一,其自身特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相吻合。民间文学通俗易懂的特点,对应了 儿童的接受能力;而各民族多种文化又是附丽于浅显而精彩的故事之中,使孩子们能毫不困难的就 能对之了解、认识和理解,这便吻合了儿童对故事的求懂、求趣、求奇的心理。第二,民间文学体 现的思维形式与儿童的思维特征相吻合。民间文学带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是各民族先民童年 时期精神活动的产物。而儿童的思维尤其是低幼儿童的思维主要表现为直观形象思维,在儿童的思 维王国中,想象和幻想占有很大的地盘,正如周作人所说“儿童的精神生活本与原(始)人相似” ,他们的文学,其“内容与形式不但多与原人的文学相同,而且有许多还是原始社会的遗物,常含 有野蛮或荒唐的思想”。〔2〕(P272)因此,在各民族的神话中,具有神奇能力的神创造了 世界和人类,在现时生活中,孩子们也同样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着奇妙的生命和世界。其三,民间 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儿童教育的需要相吻合。民间文学丰富的内容,客观地具有传知训导的作用。那 些或讲述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必受惩罚的故事,或展示本民族风情物理和生活习俗的故事,或介绍 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故事,或表现人们生活劳作中各种美德的故事等,都毫不掩饰地体现着其说 教的价值。而且这种说教还具有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的世界、直面自身的文化哲理和生存之道的特 点。它们本身就具有传授知识,强化各种道德观、伦理价值观和美丑观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对儿童 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运用。毋庸讳言,民间文学由于其对原始的知识体系,传统的 行为模式、古老的社会传统和久远的审美经验的教授和传达,在审美心理、想象空间和儿童教育等 方面吻合了儿童的多方面需求。这种吻合,使它们在儿童的未来发展中具备了文化延伸和文化启蒙的意义,也具备了充满民族记忆特征的审美想象的价值参考意义。2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内质融入所谓内质,即借助于文化原形形式而负载的深层文化品质。 深入研究民间文学的本体结构可知,民间文学是一个由多层意义构成的文化复合体。如果说,故事 和文化意义分别是其故事层和意义层,那么,这两个层面后还有核心层,它的内涵便是民族个性、 民族品质、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间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诸如坚强、嫉恶、幽默;善良、淳朴、真 诚、重义;勇敢、爱国、团结、献身等便是它们的主要表现。它们作为凝聚着民族古老而永恒的精 神追求的文化内核,历时地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而存在。伴随着云南儿童文学的发展,它们自 然地沉入当代作家的创作活动中,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心理和创作的目标指向。因而当今天的作家向 当代少年儿童献上其精神劳动的果实时,我们能通过作品的全部内容,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这是一 种无形的文化渗透,是民族文化对当代儿童文学的内质融入。它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 是一股孕育生命的血液,一种文化的基因。在民间文学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一天天变得更古老的现实 中,这种基因作为一种强大的生命存在,积淀在当代云南儿童文学的作品中,铸就出其独有的民族 品格。这一点,只要关注当611代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的现实,便能轻易地找到佐证。不是吗,辛 勤笔下德昂族少年木然南(《替身演员》),在追求获得长跑训练资格的过程中,面对所碰到的种 种人为的抑或体制的因素所造成的阻挠所表现出的那种来自大山的敦厚和朴实,以及面对困难和挑 战时的倔强,难道不是一种民族性格的再现?张焰铎的《金子在沙里》,白族少年阿标用自己的行 动去弥补包括妈妈在内的大人们因自私和利己而犯下的过失,其行为所闪现的人性光彩与成人身上 透出的人性缺陷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从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多方面文化渗透的事实可以看出 ,各民族民间文学是一条多姿多彩的河流,它所具有的每一层面的文化意义,都如同乳汁般滋养着 云南的儿童文学。由于民间文学不同层面的文化渗透,赋予了云南儿童文学以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但也正是它的远去,使其有可能变得更为珍贵而重要。这一点,对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之一翼 的云南儿童文学同样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二、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的影响牛顿有一句名 言:如果说我比笛卡尔看得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句话启示人们,科学的 创造常常建立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样,文化的创造,也是对前人文化积淀的继承、发扬和革 新。任何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都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和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因之而使传统 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得以延续、保持和发展。当代云南儿童文学是反映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文化 发展的一个侧面,在反映云南各族少年儿童的生活时,必然表现出自身的区位特点和作家的多民族 特点,这种表现内容的独特性和作家自身所受的民族文化濡染,使他们的作品融渗着各民族的优秀 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实践也必然地烙下了他们民族的、生活 的、情感的印迹,因而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看到,当代云南 儿童文学作家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吸纳是开放式的,但也是有向度的。他们并没有依托于现实的故 事来盲目地因袭或者复制文化,而是充分注意了民间文学之于儿童的可接受性。因此,他们在其创 作中,一方面将民间文学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母体,把民族生活中代代相传的文化内容及故事本身 具有的文化意义融入现实的环境中,使当代儿童生活与云南各民族的本土特点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以儿童的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为逻辑起点,充分地表现当代云南各族儿童的生活,理想

引自:云南民间文学对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渗透和影响  王昆建, 学术探索  20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