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化相对论是一把双刃剑

文化相对论是一把双刃剑

    文化相对论是一把双刃剑——辩证观望东西文化,终识其庐山真面目
  • [url=]2008-7-9[/url]
  • 来源:[url=]本站原创[/url]
  • 作者:王顺
  • 人气:[url=] 1628[/url]
  • Emus论坛

    文化相对论是一把双刃剑


    ——辩证观望东西文化,终识其庐山真面目

    王顺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电话15950566***

    邮寄地址: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东洲新村26-403 邮编:226200



    摘要:文化相对论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类学派,虽然它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西方中心论、文化进化论等旧观念,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得被其一些里程碑式思想冲昏了头脑,而应该静下来进行认真反思,那么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相对论这种理论上中立的价值观念终究不能在现实世界的天平上站稳住脚。看似友好仁慈的文化相对论打着一视同仁的多元化幌子,却忽视了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提高和现实生活中的负面影响。所以文化相对论推动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但也迷惑,甚至禁锢了世人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相对论;多元性;文化进化论;融合;民族;全球化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派别,文化相对论者主张抛弃欧美中心主义﹐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反对用暴力干涉落后民族的文化﹐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们不作分析地把一切文化都看作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文化﹐忽视其文化背后的社会发展水平﹐不主张帮助落后民族提高文化等﹐使不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落后状态。



    文化相对论与传统的文化进化论可以说是死对头。美国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民族学家博厄斯说过“
    每个文化只能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物来理解, 他在很大程度上由外界事件决定, 这些事件不产生于人们的内部生活。
    [1]这说明文化相对论者反对文化进化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历史文化。文化相对论还反对文化进化论的西方中心论和种族优越论,这些是积极的。但是也不能把文化进化论“一棍子打死”,因为也有它的积极因素,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向前迈步,能改变落后地区现状等。



    其实,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进化论不应该成为死敌,要是它们之间能有互补,那么,就会相对其他派别的论断,比较趋于完美。


    下面我就东西方文化现象差异,揭示文化相对论这种价值理论的不足或不成熟。

    一、
    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并不是同等价值,并不是都要受到尊重

    文化相对论者极力推崇文化的多元性,反对西方人用他们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落后民族文化,并野蛮干涉,使落后文化服从“优秀”的西方文化,或者同化它。这是文化相对轮中值得肯定的积极因素。但是,难道被西方人看作是落后的文化,一定是文化相对论者想象的那种有民族特色的原始美,被当地人喜爱的那么值得去推崇、保护的文化吗?那种文化保持下去,一定永远那么吸引人吗?

    其实文化相对论者只注意了文化的特色,一味得去保护、尊重,而不去了解这种文化在道德伦理角度、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民族文化水平提高角度和现实生活角度的好坏,不去分析那些文化的差异,那是十分片面的,是十分不理智的,更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让文化相对论者认识到观点的不成熟。二战时候,希特勒所推行的法西斯文化和种族优越论,让半个世界生灵涂炭,并想灭绝犹太人,这种纳粹文化是反人类的,违反伦理道德的,是极端邪恶的,难道文化相对论者能悠闲得坐在那说纳粹文化是值得去尊重保护的文化?显然不能。

    西藏解放前的农奴社会文化在文化相对论者看来,是值得去尊重保护和维持原样不变的特色文化,但是它们哪去认真分析那种农奴制社会下的畸形文化中的细节。比如,西藏农奴主会随时任意把农奴的头割下来,把里面掏空,再把头盖骨取下,洗完晒干后,当作碗来用来吃饭、喝汤,随时可以把任意一个农奴用刑具活活打死或者活埋做人殉。也许,文化相对论者会认为,这些是西藏古老悠久的传统,不宜去改变它,反而当作一种民族特色文化去认可它,那么人间的道德伦理都因他们而丧失。那些被压迫的农奴们永远任农奴主宰割,永远不能觉悟起来反抗,永远翻不了身。这是对社会发展的禁锢,对人性的侮辱,对公理的挑战。

    所以虽然文化相对论者在理论上很得意地用仁慈的中立态度去对待每一种文化,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万万行不通的,文化并不是同等价值的,并不是都要受到尊重,有的甚至要去推翻它。

    二、
    文化相对论在现实生活中是站不稳脚的,因为事物都要“进化”

    首先,我说的事物要“进化”,不是因为我是完全支持同样片面的文化进化论的,用哲学的话讲是“事物总是要发展的”。我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我绝对反对到处肆意地乱用“物竞天择”,也许,文化相对论者又会上前来插一句“物竞天择是一种文化,需要尊重……”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过分强调物竞天择,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不安宁,国家之间相互战争,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后果很难设想。希特勒就是一个过分强调物竞天择的人,由此来灭绝犹太人。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能永远停留在文化相对论者所保护尊重的“落后”特色时期的,不然会受外来民族的挨打,所以众多有识之士去“先进”国家寻求文化“进化”,以此来使本民族站起来。

    中国就是一个例子。我觉得清末那些顽固派官员是属于那种文化相对论者的,不愿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进化”。不过那时西方人却实是很野蛮,动不动就以武力相逼,这是想把西方人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头上,这点,文化相对论有它的积极意义。

    “中国民族的缺乏音乐感觉,似乎在历史上已是很悠久的事实,且也似乎与民族的本能有深切关联。”[2]中国长期流行儒家的“中庸”思想,使得中国音乐在先天已经受到极大的约束,成为它发展的阻碍,而且儒家音乐比希腊道德思想的音乐更狭窄,没有希腊民族宏壮的音乐悲剧。因为悲剧是反中庸的,也是儒家所排斥的,即使是道家思想的音乐,也因为非常虚无,不能产生西方音乐中有热情和神秘因素的宗教音乐。

    “音乐是比‘言’更直接、更亲切、更自由、更深刻的心声;中国音乐之衰落——简直是灭亡,不特是艺术丧失了一个宝贵的、光大的领土,并亦是整个民族、整个文化的灭亡的先兆。”[3]“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根本办法,尤不在政治、外交、军事,而在全部文化。”[4]

    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是需要逐步提高的,不能像文化相对论者那样不负责任,这关系到民族的存亡,所以,不能否定文化进化论中的一些观点是正确的。

    三、
    无论文化相对论怎么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是不能改变的

    傅聪说“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对另一种文化有所贡献……”[5]

    卢梭在1768年出版的《音乐辞典》“音乐”一条中列举了古希腊、中国和波斯的曲调为例,使西方读者在这些曲调中发现它们在音调上和西方音乐相一致,从而使人认识音乐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他随便举了个中国曲调:

    [6]

    后来,他们发现,如果把第3小节改为la sol mi re,不难听出这个中国曲调竟然就是中国民间乐曲《万年欢》


    [7]

    这说明,音乐是相通的,不分国界的,从这里就能隐隐约约看出全球化的影子。因为这种曲调,要么是西方传教士从中国带去的,要么是中国人留洋带回来一些西洋作曲法,采用中国曲调作的,也可能是一种不是巧合的巧合。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也许,文化相对论狂热者会认为,这会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带走,其实,文化全球化并不是要文化清一色化,相反,随着东西方相互频繁不断地保持接触和交流,每个民族立足本土化,面向全球化,这样还会使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弥补不足,并不影响民族特色。

    傅聪说“一定要把自己的文化扎得很深,因为文化这个东西到了高处,在那个顶上,和那个根上都是通的,这个在世界上还是大同的,原来就是大同的。”[8]“这个世界老搞不好,老是有很多这个什么……种族的纠纷,宗教的纠纷,信仰的,主义的,男的和女的,父和子的等等。可是有件最重要的事忘了,就是:都是人!……都是人,一样!”[9]

    所以人类诞生前,地球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人类诞生后,经过了长期的四分五裂,未来总该有个大家走在一起的时候吧!文化相对论者们,虽然你们的理论有一定道理,但是确实是很不成熟。

    四、
    结束语

    文化相对论中的观点虽然较于长期主宰人们思想的文化进化论新颖,第一次有力得抛开了“西方中心论”,有很大突破,但是如果把文化进化论比作是清王朝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话,文化相对论就是发动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了,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也深刻反映出,文化相对论确实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学派,如资产阶级一般,很容易就会被打垮,漏洞百出所以必须完善其理论。

    总之,文化相对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我并没有一票否决它,用哲学的话讲:毕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艰难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很多时间去研究了解它,既要看到文化相对论的闪光点,又要找出其缺陷,要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它。

    参考文献:傅雷.傅雷家书[S].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


    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


    陈应时 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艾雨.与傅聪谈音乐[S].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钱仁康.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傅雷.傅雷艺术随笔[S].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1


    伍国栋.关于“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讨论致博友“格里高尔” [EB/OL]. http://www.emus.cn/?15775/viewspace-12226.htm


    居其宏.
    赵宋光对“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质疑[EB/OL]. http://www.emus.cn/?15840/viewspace-11690.htm


    [1]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傅雷. 傅雷谈音乐中“从工部局中国音乐会”说到中国音乐与戏曲的前途[S].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11.


    [3]
    2


    [4]
    2


    [5]艾雨.与傅聪谈音乐[S].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12

    [6]
    钱仁康.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7]
    6


    [8]
    傅聪.与傅聪谈音乐[S].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9]
    8

    本文转载自http://musicology.cn/papers/papers_3307_2.html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如果可以刻薄一点的话 那我得说 作者的话太浅  泛泛而谈居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