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国时期的彩色照片——昆明

民国时期的彩色照片——昆明


拍摄背景:1944年9月1日,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查中队从印度来到同盟国中华民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一抵达昆明空军基地,艾伦就和他的一位战友一块儿到飞机跑道上,他们站在一架鼻翼上绘着鲨鱼图案的P40战斗机旁相互拍照,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啊!(约翰.弗洛曼 摄)

拥有六道门的昆明古城墙,建于公元8世纪。这是在其中一道城门外拍摄的集市场景。(艾伦.拉森 摄)

第14航空队和负责美军住宿的人员安在离昆明空军基地几英里外的地方搭建的休息营地。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可以钓鱼、游泳和享用美食。许多到此营地休假的军人来自前线的前进基地。艾伦在此短暂停留期间,有几个飞行员也在那里。(艾伦.拉森 摄)

手捧蚕茧的男孩(威廉.迪柏 摄)

戴首饰的中国女孩(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内的中国阿姨和孩子(威廉.迪柏 摄)

修筑昆明机场跑道的军民(威廉.迪柏 摄)

昆明的中国男孩(威廉.迪柏 摄)

昆明护国门,铁饰大门前的街景(威廉.迪柏 摄)

昆明护城河边(威廉.迪柏 摄)

如同世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时事新闻、历史事件及涉及到的人物,都是这里市民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我们很高兴有几回和昆明的百姓一起观看昆明市区一栋大楼墙上张贴的许多五颜六色的海报和新闻(虽然我们并不会阅读)。这让艾伦回想起年幼时在美国波士顿市站在一群人中观看波士顿环球报大厦告示牌上用粉笔写的新闻的兴奋心情……(艾伦.拉森)

可爱的中国女孩(艾伦.拉森)

美军营房外,晾晒的衣服和休息的士兵(威廉.迪柏 摄)

发送木材、石料及其它货物的商业活动位于城市附近的一条狭窄的水道上。看到岸边那些堆积如山的木材和那里正从小船上搬运巨石的劳工们,谁都会对他们的力量和敏捷身手产生深刻的印象。(艾伦.拉森 摄)

划船的姑娘(艾伦.拉森 摄)

飞虎队总部“虎穴”外景(威廉.迪柏 摄)

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游览地,对当地居民和美国士兵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游泳、潜水和划船的最佳场所,大观园是其主要的景点,园内有壮观的大观楼,一座保存完好的木质宝塔,点缀了滇池的湖岸。(艾伦.拉森 摄)

赶马车的农夫(威廉.迪柏 摄)

滇池小船提供了舒适的公园水上游览。不少小船上高耸的船帆有点破旧了,但它们却是沿湖游览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小船还被船夫们当作自己的家,其舱身在船的中部,顶上是由竹子和芦苇交织的弓形蓬顶。(艾伦.拉森 摄)

昆明城门街景。城门上有“还我河山”的标语。(威廉.迪柏 摄)

路边制作香烟是小贩(威廉.迪柏 摄)

运河上装运稻草的小船(威廉.迪柏 摄)

湖边景色(威廉.迪柏 摄)

昆明的水上交通(威廉.迪柏 摄)

昆明石牌坊后的居民区(威廉.迪柏 摄)

村民正在耕种田地。靠近我们基地驻扎宿营地区有一座很大的村庄,那里有许多机会拍摄村里的人们从事各项活动,如插秧、洗衣服、照顾孩子等场景。(艾伦.拉森 摄)

1944年11月间,在昆明的某家商店门口有一座用色彩鲜艳、用纸花装饰起来的大花轿子。由几个壮汉抬着去举行婚礼。(威廉.迪柏 摄)

洗衣的妇女(艾伦.拉森 摄)

在滇池附近的公园里,餐饮店和小贩比比皆是。他们在自家小屋里营业,在诱人的美食旁放着黑板,上面是用粉笔写的菜单。(艾伦.拉森 摄)

看桌子上的花,好鲜艳啊

路边小贩在兜售自制的笛子(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墙上的抗日海报和标语(威廉.迪柏 摄)

遇到昆明的“滇缅公路”街道景象(威廉.迪柏 摄)

昆明乡村景色(威廉.迪柏 摄)

头发式样时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尝美食(威廉.迪柏 摄)

基地附近村庄,中国军人走在田埂上。

昆明汇康百货商店(威廉.迪柏 摄)

空军基地内供美军生活和工作的三号宿舍入口,由中国士兵把守。(威廉.迪柏 摄)

锯匠(威廉.迪柏 摄)

滇南首郡牌坊(威廉.迪柏 摄)

修筑机场的军人(威廉.迪柏 摄)

昆明石板路步行街(威廉.迪柏 摄)

空军基地附近的土路和马车,这些马车都使用填满黄沙的橡胶轮胎,传说是云南省主席要求的。(威廉.迪柏 摄)

昆明城门内的喧闹集市(艾伦.拉森 摄)

(来自:http://qing.weibo.com/1318029904/4e8f8a503300048n.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1944年-1945年)》



作  者:(美)拉森,(美)迪柏 摄 著
丛 书 名:纸上记录片系列(特别版)
出 版 社: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ISBN:9787545204995
出版时间:2010-04-01
版  次:1
页  数:226
装  帧:平装
开  本:20开

内容简介
  中国,一个如此遥远的国度。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就可以去到中国了一一孩提时代的我们这样深信着。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
  2007年,当我漫步在卢沟桥上,1930—40年代那些曾与我们同校的中国男孩女孩们的回忆仍恍如隔日。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的父母也熟悉他们的家人。等到我们更年长些的时候, “卢沟桥事变”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我和我的同学即将从高中毕业。虽然尚不到参军年龄,我们仍渴望参加对日的战斗。
  1943年是我升人大学的第一年,从老家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高中毕业后,我进入空军部队接受训练,10个月后,我所在的中队被编入美军第14航空队一“飞虎队”,一支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支援中国抗日的空军部队。
  于是美国大兵到中国去了——当然不是靠挖洞,而是飞越了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印度、缅甸和“驼峰航线”一一来到一个与美国相距千山万水的战区。
  这本影集真实记录了我和我已故的战友威廉·迪柏先生(Wi11iam L.Dibb1e)拍摄到的当时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些珍贵画面,以及我们与那些英勇不屈的中国人共同战斗的难忘经历。

作者简介
  艾伦·拉森
  艾伦·拉森,1924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兰市,并在当地的公立学校念书。高中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大学只读了一年就被应征入伍,参加了美国陆军航空队。他接受了航空照相测量技术的专门练,并被分配到第35照相勘测中队,该部后来被派遣到中国昆明,并入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拉森先生后来被调遣到第21照相勘测中队,并随部队迁往成都、重庆、杭州和上海。拉森先生退伍后,于1946年1月又重返波士顿大学读书,并于1948年毕业。其后他又进修了其它大学课程,然后供职波士顿社区福利基金。为了波士顿社区福利基金的工作及后来在美国联合劝募会的募捐活动,其后的四十年里他在纽约、休土顿、巴尔的摩及威尔克斯一巴里等地生活过。拉森先生现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与他相伴30年的妻子玛格丽塔。拉森女士是现任德州特殊奥林匹克组织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他们的家庭成员包括与原配所生的五个子女和五个孙子女。

目录
序/7
昆明 (1944年9月9 1日-1945年8月6日) /9
重庆 (1945年8月6日-10H 5日) /63
成者 B(1945年10月 5日-18日) /99
杭州 (1945年10月18日-12月4日) /121
上海 (1945年12月4日-15日) /169
附:黑白照片 /213
后记 /225
作者介绍 /226

前言
  中国,一个如此遥远的国度。只要在地上挖一个很深很深的洞,就可以去到中国了——孩提时代的我们这样深信着。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
  2007年,当我漫步在卢沟桥上,1930-40年代那些曾与我们同校的中国男孩女孩们的回忆仍恍如隔日。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的父母也熟悉他们的家人。等到我们更年长些的时候,“卢沟桥事变”的所见所闻使我们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我和我的同学即将从高中毕业。虽然尚不到参军年龄,我们仍渴望参加对日的战斗。
  1943年是我升入大学的第一年,从老家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高中毕业后,我进入空军部队接受训练,10个月后,我所在的中队被编入美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一支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支援中国抗日的空军部队。
  于是美国大兵到中国去了——当然不是靠挖洞,而是飞越了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印度、缅甸和“驼峰航线”——来到一个与美国相距千山万水的战区。
  这本影集真实记录了我和我已故的战友威廉·迪柏先生(willainm. L Dibble)拍摄到的当时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些珍贵画面,以及我们与那些英勇不屈的中国人共同战斗的难忘经历。谨此向严湛先生致以我最真挚的感谢,在他不倦的工作和帮助下这本影集才得以问世。同样感谢威廉·迪柏先生的遗孀、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玛丽·迪柏女士(Mary Dibble-)和她儿子们的鼓励和贡献。
  我的妻子,玛格丽塔(Margaret),在此影集的整个策划过程中,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始终耐心地支持着我,在此致以我最衷心的谢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历史忽然清晰起来,奶奶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和这些照片的情形基本吻合。

TOP

每个时代都应该留下它的印记。

TOP

看完帖子再加上点地理知识,个人觉得昆明是个好地方呀,多样的山水,多样的风情特色

TOP

好不好要生活上几年才知道,等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