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腊日与腊八:专题信息汇集帖

folkman辛苦鸟~~

今年腊八还真有好多新信息呢~~~

TOP

没事,只做了一阵搬用工。
适合论坛的帖子基本上就这些,还是比较多。

TOP

成道之路——释迦牟尼佛


                                                 2010年01月22日 11:3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今天是腊八,我国的传统是要喝腊八粥,而腊八粥却是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敦煌莫高窟045窟西壁龛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释迦牟尼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略称为:佛陀。其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等。




天水麦积山石窟102号正壁释迦佛



         释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太子。母摩耶夫人为邻国居利族天臂城主之女。




大足宝顶大佛湾12号(南宋)九龙浴太子龛释迦降生



  摩耶夫人将分娩之前,依习俗返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于蓝毗尼园小憩,即于无忧树下产子,即是释尊。据修行本起经卷上降身品载,释尊诞生时,行七步,举手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太子还宫后,命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摩耶夫人于分娩后七日去世,太子遂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育成人。太子少时随从婆罗门毗奢蜜多罗学习文艺,随羼提提婆,学习武技,皆悉通晓。及长,迎娶天臂城主善觉王之女耶输陀罗为妻,生子罗睺罗。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南壁壁画“出游四门”



     据修行本起经卷下游观品等所载,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老、病、死、沙门等现象,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跋伽婆求道,复至王舍城受贤者阿罗逻迦蓝,郁陀迦罗摩子之教,以所学难臻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之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苦行生活,有净饭王所派五位侍者与之共修。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而始终未能成道,乃悟苦行非得道之因,遂出苦行林。时,共修之五侍者误以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西藏拉萨山水聂塘山摩崖造像释迦牟尼佛



  太子放弃苦行后,至尼连禅河沐浴,且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思惟解脱之道。四十九日(一说七日七夜)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时年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由此因缘,乃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释尊降魔、成道之经过,载于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修行本起经卷下六年勤苦品及降魔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五分律卷十五等。




          释尊成道后,于波罗奈城鹿野苑首先教化共修苦行之五位侍者,此即初转正法之轮。

TOP

非同一般的腊八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07:43  青海新闻网

  腊八日,吃腊八粥、打腊八冰,预测来年五谷丰歉,是过去老西宁人过腊八节的主要活动内容。然而,过腊八节的意义远不在吃腊八粥上。

  腊八一到,预告人们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随即来临。腊八,是个要紧的信息提醒日子,它告诉人们:新春佳节的到来已进入了倒计时。人们常掐指计算,过了腊八,就到了“腊月廿三,灶君娘娘要上天”的日子。过了腊月廿三后,转眼又到了大年三十,一来二去,总共只有二十来天。日子一天接着一天,一切准备工作都要抓紧进行,人们见面时都说:“腊月里的人,紧跟紧;吃了腊八饭,忙得团团转;吃了腊八粥,不要发糊涂。”过大年的味道越来越浓,要办的事还很多很多。

  从腊八日开始,围绕“除旧岁,迎新春”这个中心主题,西宁城乡人民群众赶着时日,忙活起来。家家户户都进入了年前的准备,一是要操办年货,吃、穿、用样样要置备齐全。家里的女主人总是扒拉着自家的小算盘,精心计算,掂量再三,勤俭过大年这也是西宁人的老传统。二是组织、参与春节社火的大演练,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社火的大演练。到处舞龙耍狮、敲锣打鼓、踩高跷、跑旱船的热烈场面,都想在春节时,上演一台全西宁最红火,人人都称赞的社火来。为此,还有人说:“数九寒天腊月忙,正月焰火灯官上,小伙舞龙耍狮子,尕媳妇扮个船姑娘。”三是讲究卫生,西宁人过了腊八到廿三,特别讲究个人与环境卫生的清洁。不仅是庭院巷道、屋内屋外,还是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要彻彻底底大扫除。发要理、头要剃,甚至连家具物件都要擦拭铮亮。人们都说: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

  如今过腊八,辞旧迎新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人性化。各级政府抓民生这个根本,组织开展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使广大的老百姓都能过个祥和欢乐的大年。(作者:杨文盛)

TOP

飘香腊八粥 浓浓社区情



                                                           来源:www.hzjgnews.com.cn  2010年01月22日

       腊八到、粥香飘,幸福安康带回家。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浓浓的腊八粥香又开始在街坊邻里间飘散。我区不少社区昨天就早早开始张罗,忙着准备腊八粥的各种配料,挑选、清洗、浸泡,并连夜熬制……

       今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社工们就开始派送腊八粥。热腾腾、香甜甜的粥香吸引了不少居民和路人。“好吃!特别香!我真盼着年年都能这么过腊八。”“这腊八粥真热乎,我也来一碗!”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个个赞不绝口,社工们既开心又欣慰。

       小小的一碗腊八粥,包含着社区浓浓的情谊。




红梅社区熬通宵,为的就是熬一锅好粥




[
万家花园社区腊八粥有甜、有咸,任你选



春晖社区无糖型腊八粥,喝了吉祥又健康



景新社区一个上午送出2000多碗腊八粥




南肖埠社区社嫂开“车”送粥、送祝福



      文章来源:江干新闻网

TOP

                                                                连吃带拿 邻居都“熟”了
                                                        2010-01-22 11:10:50    来源: 半岛晨报

  ●腊八豆腐(提供:秦女士)

  将晒制好的腊八豆腐中间挖一个孔,填进去核金丝枣。这“枣”就是“早”,“豆腐”就是“富、福”。传统的腊八豆腐是自然晒制的,她又在腊八豆腐上淋了一层晶莹的甜甜的蜂蜜芡汁,希望老邻居们的日子都能“甜如蜜”。

  ●腊八蒜(提供:周女士)

  将去皮蒜头、醋和白糖倒在一起,拌匀,密封好,10天后就能吃到酸甜爽口的腊八蒜了。

  腊八蒜的来历: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过去,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粥(提供:杨老太)

  加入用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和面团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这是寓意着,吃了腊八粥,明年麻雀就不糟践庄稼了,又要大丰收了。

  采自李家街道锦霞社区

  “我们辖区老人多,大家就盼着这充满年味的腊八节到来呢!我们等不及已经开始了一场‘腊八美食宴’。”昨日,锦霞社区的居民们拿出提前备好的腊八节食材,前楼、后院的居民欢聚一堂。

  昨天一早,居民们就端着锅、捧着碗来到社区,南北方各式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腊八饭就摆满了桌子,一边品尝彼此的“作品”,一边进行“技术交流”。

  居民陈润芝带来了一大碗具有南方风味的腊八面,刘老太带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饭,周女士带来了一罐东北腊八蒜,秦女士带来了“改良”的“腊八豆腐”……“腊八面、腊八粥、腊八饭、腊八蒜、腊八豆腐,全部一扫而空。”锦霞社区书记石领娣高兴地说,没吃够的孩子们还纷纷向社区工作者要塑料袋,“打包”带走。“我们做的腊八粥、腊八蒜可不光是为了自家吃,主要是为了楼前、楼后的邻居们。”大家边吃边聊,陌生的邻居们,没多一会儿就都熟悉了。 常薛 记者王鸥 实习生史振嵘

  腊八节的由来(民间说法)

  当年朱元璋落难,又冷又饿,从耗子洞里刨出了红豆、大米等七八种杂粮。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饱餐了一顿。那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他做了皇帝,就把这天定为腊八节。

    文章来源:http://news.lnd.com.cn/htm/2010-01/22/content_1039506.htm

TOP

                                       腊八节起源的六种传说
                                              [ 来源:中国网 | 更新日期:2010-01-22]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TOP

皖风徽韵:千年古刹腊八派粥忙

2010年01月23日 0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合肥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千年古刹腊八派粥忙

  作者 马顺龙 吴兰

  一月二十二日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中国民间在这天有熬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其曾经出家礼佛的安徽凤阳千年古刹龙兴寺,今年一如既往熬粥免费向市民派送,凤阳及周边地区近千名民众早早从四面八方赶来,排着长长的队伍品尝该寺派送的腊八粥。

  当天清晨四点左右,在龙兴寺舍粥现场,装满红枣、核桃、红豆等材料的大木桶、铁桶、箩筐、簸箕放了一地,两口直径一点二米的大锅内粥在翻滚着,冒着热气,五六位前一天就赶来的居士正往锅灶里添柴煮粥。一位姓杨的居士说,六年来她年年来寺里熬粥,当天凌晨两点她就在厨房和其他居士一起熬粥了。

  近年来,朱元璋当年出家礼佛的龙兴寺,免费向凤阳县及周边老百姓及来寺祈福的游客施粥,成为一项颇为壮观的传统佛事活动。 

  据龙兴寺知事和尚介绍,龙兴寺历年派送的腊八粥里面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等三十二种原料,每年仅大米就用好几百斤。他说,煮供千人品尝的粥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年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寺里的僧众加上来帮忙的居士,就先将米洗净,把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等准备工作一一完成,然后子夜时分开煮,一直炖到腊八清晨,才熬炖好、出锅入缸,等待舍粥、发粥。

  连续四年来寺里尝粥的市民张先生说,龙兴寺的和尚们特别讲究人性化熬粥,这几年的腊八节,每年都特别熬了一大缸无糖的腊八粥,专门舍给高血糖或者有糖尿病的市民享用。龙兴寺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喝上腊八粥,不仅专门安排寺内品粥会,凡进寺人等均可品尝腊八粥和其他斋饭,临走时还可以携带足量的腊八粥给亲友食用。

  负责看守龙兴寺山门的师傅介绍说,龙兴寺的腊八粥吸引周边蚌埠、怀远、五河、定远、明光及凤阳等地居民前来尝粥、领粥。今年,近千名市民提着各式各样的食品保温罐,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秩序井然地排着队等着舍粥、领粥,老老少少,进进出出,场面颇为壮观。

  一位从明光市管店镇赶来喝粥的黄先生说,在腊八节喝腊八粥和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但是现在腊八节气氛似乎淡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腊八节是怎么回事,此次来喝粥是为了感受一下气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