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旦讀書“得了趨”

不光志娟觉得网络卡,我也感觉到了。论坛和博客最近都有点问题,试着调动一下管理团队,联系技术支持,来维护一下。

TOP

回复 16# 的帖子

姐姐可以到站内事务反映一下。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9-15 19:57 发表
山间野人的经历,大概是我们每个初窥学术门径的后学的必经之路。
弯路是都要走的,但尽可能少走;并且一定要总结教训。所谓“君子不贰过”嘛。
任姐姐说得极是,但有些时候是弯路走了一大段后才发现自己是走了弯路了;有些时候,自己如果不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加以反思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知识固化的危险。就以自己近来的阅读来说,读了台湾黄应贵先生主编的《时间、历史与记忆》、《空间、力与社会》后,他们对事情的细致之观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并且他们对田野资料的掌握与分析只能让我辈五体投地。之所有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自己读多了同质性的文章与书籍,自己的视野被蒙蔽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头,也许,在空闲的时间多读读不同专业的书籍,激发我们的视野与思维是极其有用,道理虽然很简单,但这些还是要自己经历过才知道。

TOP

楼上山间野人所谈到的“知识固化”,其实是种知见障。佛家谈“障”,学知识倘若弯弯绕而不得就做知见障,练武功走火入魔叫武学障,自己以为跋涉千山万水,不过是兜圈子的鬼打墙,走过的距离很大,位移很小。也就事倍功半了。
关于这个,我倒是从一个学术痴至交那里得到教训。他下了很多功夫,寻章摘句爬梳故纸来论证一些“公理”式的知识,以为新得而常欢欣鼓舞;又或者在一个犄角旮旯里头为琐细的考据而心力交瘁。(例子不举了,那老兄向来爱护我,一旦龙颜大怒,恐怕我有一顿狠狠的栗凿可吃了。)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个问题在于,他没有理论关怀,或者没有与既往的学术先进进行足够对话,而后者因为,他的知识视野太窄。所以,虽然他有足够决心和毅力坐冷板凳,但他的文章参差不齐。
从他身上,我既“见贤思齐焉”,又“见不贤自省焉。”好处不谈,只说教训。从他出现的问题,我看到的是“考据”单打独斗时的困境。就像是段誉的六脉神剑,有时剑气充沛,有时空洞无物;而那些剑气充沛的时候,大多也是来斗酒耍个趣赚几声喝彩。要弥补,就要从义理上找齐。我们都知道,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一旦二者强悍,照样是篇牛文。但是,倘若真要放在“文章千古事”,放在学术薪火相传的脉络里看,当然希望三者都不错,“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嘛。但是,学术语言明白晓畅平实从容也就够了,太多花哨不过是锦上添花,而花的有无,只影响观瞻,无碍实用。所以,学术文章只有文从字顺就好。要考虑的还是两项:考据和义理。
在和志娟妹妹讨论时,谈到过度理论化的害处,从我朋友 ,恰恰是没有理论关怀的危险。想要弥补,大概只有读书,从自己的小天地里抬眼出来看看相关学科;从现时段的研究放眼去瞧瞧既往的积淀,以及揣度未来的走向。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没有理论关怀的学问,就像一架没有秤砣的秤。想要不固化,那就让别人的声音声声入耳,没准哪一声蛙鸣,又能勾勒出一池绿水,加几茎荷花呢。那么,这个夏天,齐活啦。

TOP

谢谢任姐姐举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例子,野人受教了。
野人所说的固化其实除了表达这个“障”的意思外,还想表达的就是自己在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做好自己一亩三分田工作的同时,应该多读读其他相关学科的著作,才不至于让自己固步自封吧。
念书作为一个很纯粹的兴趣与爱好,自己的动机其实是很想把相关研究的所有理论一一收进阅读中,虽然是勉为其难,但自己依然是乐此不疲,有点像姐姐所说的学术痴(当然不知道是否配得上)。就自己的经历与阅读而言,其实自己的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和不同的障碍打交道的过程,虽然走过很多弯路,但所幸的是自己还是能够走在一条看似正确的路上以及方向之上。常常勉励自己的就是,弯路是用时间来克服的,所以,念书过程中一些奇思常常流淌在脑海中,虽然不见得正确,但最大的好处是激发自己的思维,滋润了自己。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9-16 06:40 编辑 ]

TOP

这就对了,野人兄定是学术黑马。

TOP

回复 21# 的帖子

,谢谢姐姐的鼓励。
野人念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滋润了自己,而学术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野人常想这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TOP

刚入民俗学之门,读什么书都是迷茫的状态,常常想要读多少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受。。。也许很久之后,也许一生都读不出所以然来。但那些迷茫恰恰又是说不出来的,想反正自己已然出发,什么时候到终点又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过程。。。

TOP

97年,这么早就开窍了?我大约是2000年左右,看进去的是赛义德的《东方学》和黑格尔的《美学》,后来再也没有什么书这么让我感到阅读的乐趣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要读些近代史的东西,国内搞近代史的年轻中坚一代当然是桑茅罗熊之辈,桑用力甚勤,罗做的机巧,可惜我看桑却不能读完,看来真不是学历史的料,哈。

TOP

引用:
原帖由 deva 于 2010-10-8 02:16 发表
97年,这么早就开窍了?我大约是2000年左右,看进去的是赛义德的《东方学》和黑格尔的《美学》,后来再也没有什么书这么让我感到阅读的乐趣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要读些近代史的东西,国内搞近代史的年轻中坚一代当然 ...
用李皖的句式,应该是“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我是有开窍的自知,却没有做冷板凳的自觉。开跟不开,没什么两样。
自惭形秽,跟Deva不可同日而语。

TOP

李皖的乐评是温婉的,许晖编《六十年代气质》都是那个路数。论文字,乐评中颜峻大约是对胃口的,不过他就是鸡零狗碎了一些,不如郝舫站得高看得远。
说实话,我2000年也没有开窍,你说自己野狐禅,其实我才一直是野狐禅,近二年方稍微有一点点自觉。但感觉人生苦短,恨没有早得名师点化阿。

TOP

少年时代,确实顔峻的文字对路些。(我的输入法里头连顔峻都没有, ,看来这些都是许久不谈的话题了)
不过还记得郝舫《伤花怒放》《灿烂涅槃》那些阅读的快感。

TOP

悲摧了。。。看不懂繁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