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侵略者德日建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在哪里?

侵略者德日建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在哪里?

侵略者德日建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在哪里?

--------------------------------------------------------------------------------

2008年11月26日 11:07 来源:学习时报网  发表评论



  奥斯维辛集中营地处波兰南部,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千余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1940年4月,纳粹德国纳粹党卫队首领希姆莱下令建造了该集中营,这里先后监禁过百余万犹太人。最新研究指出,约110万人在这里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波兰人、苏联俘虏,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1947年7月,这个纳粹最大的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成为波兰的国家博物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联合国为此举行了特别会议,当时的秘书长安南指出,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应铭记、反思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

  我们不能不敬佩波兰人的执著与坚持。面对人类共同承受的苦难和暴行,他们不是选择轻松地放弃或遗忘,而是长年累月地整理和耕耘,即使在最贫苦、最拮据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这一工作。正是波兰人的努力,才使得国际社会没有遗忘奥斯维辛,并为欧洲确立和平与正义的价值观作出了贡献。在瑞典、英国、波兰等国家,1月27日奥斯维辛解放日已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

  成千上万的历史证物不仅确凿地认定了纳粹的罪行,也让德国朝野通过铁的实证反思战争。1970年12月7日,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凝视一幅幅清晰传神的受难者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1985年,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了著名讲话:“德国应明确承认战争罪。”1994年5月,德国众议院修改刑法,规定不管以何种形式否定屠杀犹太人都将被判刑。1995年1月,奥斯维辛解放50周年之际,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再次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暴行向波兰人民请求宽恕。1996年,在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的倡议下,德国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以告诫德国民众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国际社会有言:德国的总理跪下去,德国的人民站起来。德国人民勇于反省和自我超越的态度,得到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尊敬。

  站在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专辟的“死亡哀悼墙”前默哀之时,作为历史学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同时也有些汗颜。

  相较波兰人,我们过多注重了意识形态的宣传,而缺乏保留历史证据的意识。1985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筑时,曾在现场挖出了从老人到婴儿数以百具的遇难者遗骸,还有其他物证,但我们缺少保护意识,将现场完全破坏。诸如此类,丢失了多少宝贵的证据!现在新建的纪念馆,外观恢宏,声光电化,资料收集也更上一层楼,但和奥斯维辛相比,展示战争遗物恐怕是来不及了。不仅是南京,在20年风起云涌的城市改造中,我们又亲手摧毁了多少本应永久保留的抗战遗址和文化遗址?沈阳的北大营消失了,冀中地道战的遗址也遭受很大破坏,娘子关、阳明堡等都已埋没在荒野中。奥斯维辛集中营早已是警示性文化遗产,美国珍珠港也已是文化遗产,连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地也是文化遗产了。然而,作为东方最大受害国的中国,作为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暴行最深的国家,至今还没有这样一个可供纪念与警世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甚至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纪念日。

  那么,当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重申和平可贵、正义必胜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述说和参与这一切?拿什么来教育和告诉我们的下一代?

  回国后看到报道,今年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日本广岛原爆纪念仪式。日本主办的这个仪式已成为亚洲回顾二战历史规模最大的、参加国最多的活动。日本有自己的历史意识,也有自己的和平理念,但作为战争最大受害国的中国人,自己不努力建设有认识提升力的反战纪念地,不确立本国的人民牺牲纪念日,反要到战争发起国去表达和平的信念,总感到有说不出的奇怪。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建成前后,无论国内国外,都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责难,国内有人认为建这样的纪念馆“费太多的钱”,日本政界则认为纪念馆“有反日倾向”,日本总领事还去纪念馆“婉转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这样的议论?作为地球村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反思。人类不能忘了自己的来路,不能忘记一代又一代前辈付出的艰辛、勇毅和得到的智慧,这是让每一个民族站起来不趴下的根基和精神平台。

  (原题:我们的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在哪里 摘自2008年第10期《同舟共进》苏智良 陈丽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