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的一点反思——非遗社团由奠基到转型期

我的一点反思——非遗社团由奠基到转型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施爱东老师在《中国民俗学检讨》中有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民俗学会并没有摆脱英国民俗学会人员混杂的窠臼,历次学术运动团结了大量的民间文化‘爱好者’,‘概论教育’又培养了大量‘准爱好者’,于是,本该是研究型的学术团体变得近乎爱好者协会了。”
    很遗憾没有更早一点读到这段文字,不然长江大学非遗社团就可以少走几步弯路了。
    长江大学包括长江大学非遗学社和文理学院非遗协会,回顾走过的一年多时间,也该反思反思了。
    其实非遗学社成立初期,我们也就学社性质展开过讨论。究竟是“大众化的、娱乐型的社团组织”还是“专业化的、学术性社团组织”?最后考虑到一方面要迎合高校学生好娱乐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领导喜教化的目的,于是我们企图通过流行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文化内容,以期望吸引新生社团的的粉丝。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从2009年4月学社成立至今,以平均每个月2个活动来算,前后共举行了大概30来个活动,参与人数应该不少于千人,或者更多。活动可谓是凝聚了组织者的不少努力,但至目前为止,真正将自己由“民俗兴趣爱好者”身份转变为“民俗保护行动者”的不会多余十人!
    再谈谈我们的学术成果。一直标榜是非遗社特色之一。第一个调查团队《马山民歌》经过了大半个月的马山实地采风,收集的资料及调查日志已集成了一本册子,可惜调查者与非遗似乎就没了联系。长阳两个调查团队虽各自制作了调查纪录片,但调查后却也没再作更多的思考。“荆州传统工艺杰出传承人”调查团队,八人所搜集的材料,是谓翔实,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完整文本。倘若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应该都难以合格的。尽管老师们给予的都是鼓励、赞赏之词,我们自己确实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反思了。我们不应该自己对自己的调查资料弃之不顾,那是对被调查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两方面综合来看,我们做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定位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了。
    确如爱东老师所言,“学术研究永远不是光凭爱好和热忱就能做好的工作。”我想这句话似乎更适合我们这些徒有兴趣爱好的青年学子。作为本科生的我们,在经历了高考的强压后,确实爆发了一种对类似于娱乐活动的兴趣与热忱。于是我们的“非遗进高校”在高校社团中成了特色,独占一方市场。不可否认,这里面应该有因某种情感而感动的粉丝,但是,需要反思,我们的活动是不是空有形式,是不是有时自己都不清楚所表达的内容。
    对于“学术”二字,我们是心存敬畏的,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培养一种学术精神。而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学术意识。几乎所有的课题都是在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调查进程确是老师推一步我们走一步,更别说主动的提出课题调查对象了。这一点,我们要深刻反思,尤其要加以改正。非遗社的诸位童鞋,我们要清楚我们只不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罢了。即使没有我们,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时代,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能力来完成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调查的机会。
    本学期非遗社总结大会上,孙老师提出“非遗社将不再以社员和常规活动为重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非遗社该由奠基时期进入到转型时期了。如果说前一时期稳定会员是难点,那么接下来的理论攻关就是重点了。能否出现一批合格的学术成果将是学社转型期的关键!
    当然,初始阶段的摸索是必须的,作此反思,与学社童鞋共勉!
    非遗社暑期调查团队已经“在田野”上了,可能还在冒雨前进!希望在没有过多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弥补,以解决“如何做好学术型社团”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刘慧 于 2010-7-13 20:57 编辑 ]

TOP

一定要相信探索的最早意义,尤其对于成长者而言的原创力价值!
子慧的眼光,除了独到之外,更具有英雄涉江风高歌的意味了!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施大侠的文章确实很能引发思考,学界的眼光对我们思想理论水平有很好的示范;但这次采访田发刚老师确实又触动了我的实践神经。基层民间文化事业必须要考实践精神和活动能力~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只是一个层面,但是对文化的实际传承能起多大作用,似乎不敢保证。宣传推广是当务之急,施大侠在书中还提出学术推广的概念,很多学者自己有成就,但自己不注重推广,在学术界仍然没有地位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现在非遗虽然风风火火,但是真正的推广还要靠民间文艺,就非遗这个名词来看,很难在民间扎根,这只是一个学术名词,民众真正需要的是与他们休戚相关的文艺生活和生活文艺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有感于爱东老师的文字 !
相信最初的探索!
只是觉得关于调查我们少了一点总结和反思,尤其是当被迫转型后,课题调查成为主题,我们应该做一个像一个,而不是仅仅遵循田野调查的诸多程序,最后却不了了之,不然就是浪费人力和物力了,这样就更会给童鞋们造成一个错觉,“田野调查也不过如此”!于是轻视之!
重视每一次调查,踏踏实实地、自主地把每一次调查做得更好!


[ 本帖最后由 刘慧 于 2010-7-13 21:00 编辑 ]

TOP

回复 4# 的帖子

学术推广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啊!
俺们目前是人微言轻,需要有即使不成熟、称不上学术成果的成果,这样也许我们才有发言权!

TOP

方向对头,组织有力,方法有效,长此以往,必成大果。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8# 的帖子

谢谢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

TOP

暑期的力量

暑期的力量:深入,深入,跋涉,跋涉,童鞋们的探索,与生活同道,意义非凡!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下午随钟老师从一胜老师家超小路去何老师家,路很稀,路上好多癞蛤蟆,我们天黑了才赶回来,差点嘿死哒~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期待英雄们凯旋啊 ~~~~~~

TOP

明天英雄凯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哈哈,要不要给你们接风洗尘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