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朱仙镇木版年画成为国家名片

朱仙镇木版年画成为国家名片

                                    朱仙镇木版年画成为国家名片  
                            添加日期:2009-12-1 14:06:00 作者:焦宇炜 新闻来源:开封日报

  记者11月30日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管理处获悉,造型夸张、线条粗犷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正式被国家外交部驻外机构供应处指定为“国礼”,专供驻外大使馆作为外交礼品及赠送给来访外国首脑。借助这一契机,开封县将邀请国内著名版画专家对现存刻版进行重新鉴定,进一步加快朱仙镇年画保护与发展步伐。

  年画“鼻祖”成为“国礼”的消息令年画老艺人们颇为振奋。在位于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的万同老店,前来选购年画的游客络绎不绝。万同老店店主、年画老艺人张继中告诉记者,朱仙镇木版年画成为“国礼”的喜讯传来后,店里的古钱币年画供不应求,菊会期间不少游客还闻讯赶来抢购,将年画当作馈赠礼品送给亲人。老艺人张廷旭坦言,由于是全手工制作,目前年画的生产能力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艺人们都是加班加点赶制。

  据朱仙镇党委委员、主管年画开发的副镇长刘彬介绍,今年10月,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新开发品种古钱币年画和卷轴年画为代表,接受国家外交部驻外机构供应处的严格考察,最终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外交部驻外机构供应处指定“国礼”产品,并获颁“国礼”证书。另据朱仙镇木版年画管理处粗略统计,朱仙镇木版年画荣膺“国礼”称号后,年画销售量同期增长20%。与此同时,朱仙镇政府还在菊会期间进一步加大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对外推介力度,先后在中国翰园、龙亭公园、第一楼、中州国际饭店等处搭设了年画展销平台,收到了显著成效。

  开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栋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封县委、县政府将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荣膺“国礼”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年画资源,对其进行重新包装开发,提升年画档次和质量,并尽快设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文化旅游产业机构,加快年画保护与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朱仙镇木版年画,使这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焕发出璀璨光彩。

  截至记者发稿时,朱仙镇木版年画管理处传来最新消息,开封县将借助朱仙镇木版年画荣膺“国礼”这一契机,广邀国内著名版画专家、学者对所有现存朱仙镇木版年画刻板进行地毯式普查和鉴定,以期加快年画保护与发展步伐。届时,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及年画老艺人可将珍藏和正在使用的年画刻版送呈专家进行“鉴宝”。

  相关链接: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

  历史溯源

  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 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由此可见,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

  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生意十分兴拢画店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 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等。每年农历二月开始生产,至十一月十五上市,来自山东、安徽、江苏和本省的客户车装船载,煞是热闹。

  1949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艺术特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 [1]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

  朱仙镇年画非常注意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多用青、黄、红三原色,用色总数可达9~10种。民间常说:"黄见紫,难看死。"而开封朱仙镇年画黄紫两色的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没有难看之嫌,反而色彩鲜艳,与民间过年的欢乐气氛协调一致。

  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其主要特点为: 1、色彩艳丽:朱仙镇门神用色,非常讲究,使用颜色的配方,是以民族传统的技法,使用传统工艺,精炼配制而成,用此种颜料,印制出年画,色彩鲜艳,日久不脱色,呈现出对比强烈、色彩浑厚的风格。

  2、形象夸张:朱仙镇门神,从版面上看,表达正面英雄人物英雄形象画面较多,塑造英雄人物,一身为了正气、忠诚、朴实,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人物媚态:朱仙镇年画多为人物画,表达的是英雄人物高大形象,表现出一身正义,纯正无私的精神,看后给人以正义感。

  3、线条粗旷:版面的图案,线条雕刻的有阴、有阳、较粗、豪放,粗细对比性强,采用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尤其在衣纹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线条粗实纯厚,富有野味,具有北方民族地方独有的纯朴、厚实、健壮风度。

  4、构图饱满:朱仙镇门神是以继承传统技法而构图。很有它鲜明的地方特有艺术。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上空下实,留有空白地方较少。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的巧妙,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的图案,美感性强。

  5、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传承意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在开封已挖掘、整理出年画老版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历史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整个朱仙镇木版年画印制规模很小,基本上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上。掌握雕刻印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人已寥寥无几,特别是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制方法已鲜为人知,如不及时加以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很可能会彻底消亡。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TOP

TOP

要有图片看就更好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