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地震灾害的历史视野

地震灾害的历史视野

地震灾害的历史视野

——专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赫治清

本报记者  潘启雯  袁华杰









        赫治清,著名清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沈阳市社会科学院暨沈阳大学清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对策研究”主持人,中央交办课题“中国历史上的邪教与政府对策”主持人。


加强地震史料整理
  
        记者: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国语》中就已经有了相关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西周三川(泾、渭、洛)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但强烈地震的重复率很低,地震仪器观测至今也不足百年,只有依靠历史资料才能掌握更长时期的地震活动情况。因此,整理地震史料,对现在的地震预测与应对,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赫治清: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地震资料汇编,如北宋李昉所编《太平御览》的《咎征部》共录自周至隋(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618年)地震资料45条。13世纪马端临《文献通考》里的《物异考》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地震资料268条。1725年出版的蒋建钧等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的《地异部》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722年的地震、滑坡和地裂资料654条。
        在内容上,中国的历史地震资料不只限于地震现象,还涉及地震成因的哲理、地震前后和地震时的伴生现象、局部地区的条件对地震破坏的影响、民房抗震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经验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虽然有不实之处,但通过系统整理、客观分析,却能反映当时人民企盼减轻地震灾害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用两年时间,查阅了8000多种历史文献,搜集了880余次破坏性地震的资料,编辑出版了两卷《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全书近200万字,资料十分丰富,对于全世界研究地震活动意义深远。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在《年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汇集、整理、编辑出《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按年代共分5卷,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
        由于种种原因,地震的历史记载是很不均衡的。这就需要从史学观点论证不同地区各个时期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然后才能正确地予以分析、审订。

四川是地震多发地区

        记者:中国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同时又处于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赫治清:是的,汶川大地震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汶川地处龙门山断层,这个断层在四五千年里都非常平静。119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0次,按照地震的破坏程度来说不是很厉害。这就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汶川除了清代康熙年间和1933年地震较大以外,其他时期相对比较平静。
        记者: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级别的地震,在四川汶川附近历史上出现的频率多不多?
        赫治清:像“5·12”这么大规模的地震比较少。清代以前,这一地区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不过,最近五六百年间,4.7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则经常发生。6—7级乃至7级以上的强震、大震,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四川西部比较多。历史上,四川汶川及其附近地区,虽然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和强震,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7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1°以南、东经103°以西的道孚、康定、冕宁、西昌、巴塘、西康、康定一带,汶川相对平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间有两次大地震对认识“5·12” 汶川特大地震很有参考价值。其中之一是光绪五年(1879年)甘肃武都南发生的8级特大地震。当时,“川陕毗连,同时震动,东至西安以东,南过成都以南,纵横几二千里”(《光绪朝东华录》)。震中文县与四川很近,距南坪、青川不过100公里。这次地震就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因山岩坠塌,致使白水江支流汤珠河等河流河床壅塞。随后,堰塞湖溃决,水势汹涌,造成人间惨剧,两三万人被夺去生命。地震发生前夕,北方正经历自光绪三年(1877年)以来连续三年大旱。不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旱灾,而且宁夏、甘肃也大旱。这次清代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光饥荒和瘟疫造成的人口死亡,保守估计在1200万人以上。
        记者:另一次对汶川地震最有参考价值的是1933年发生在茂县的叠溪地震。叠溪,这个建制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边塞重镇,这座有过繁荣昌盛的历史、也经历过战祸兵燹的古城,竟是如此轻易地就在那白色的光闪过的一瞬,沉陷于地下。从此,地图上再也找不到它的名字,而中国强震分布图却为它沉痛地画上了一个红色的大圆圈。
        赫治清:1933年8月25日下午3时50分,发生叠溪大地震,使叠溪及岷江两岸山崩地陷,山河变色,叠溪镇及附近羌族村寨为之毁灭,方圆百里都罹奇灾,死亡六七千人。这次地震的最大破坏在于伴随巨大山崩,沿岷江两岸的银瓶崖、大桥、叠溪三处崩下的岩石将岷江堵塞,并形成深约一百余丈不等的大小海子四处。10月9日下午7时,叠溪海子溃决,堰塞湖水倾泻涌出,浪高50米,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冲向茂县、汶川。次日凌晨3时,洪峰仍以4丈高的水头直冲灌县,将沿河两岸一扫俱尽。茂县、汶川沿江数十个羌族村寨被冲毁。都江堰水利工程严重毁坏,茂县、理县、汶川、郫县、温江、崇宁(今并入郫县、彭州)、新津等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叠溪大地震的一个沉痛教训是,在抗震救灾中,要百倍警惕次灾害的发生。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崩溃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大大超过了这次地震灾害本身带来的直接危害。所以去年“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政府非常担心堰塞湖崩溃,极端重视,高度戒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没有让历史悲剧重演,这是我们今天抗震救灾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要重点监控南北地震带

        记者:之前我们一直盯紧华北地震带,这次地震却发生在南北地震带。
        赫治清: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五个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其中西南即青藏高原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最频繁。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龙门山断裂带与汶川地震带就在这里。其次是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发生的郯城8.5级特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就分布在这个区域。
        唐山大地震后,人们总是盯着华北地震带,清代到现代,包括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在内的华北地区不断发生地震,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既然断层存在,断裂带分布在全国主要地区,地震工作者就要死盯住这些地区。在监控地震时,要特别注意千年沉睡的地震断裂带,尤其是那些几千年不遇的地区。两三千年一遇,并不是说两三千年之后才出现。应把监测重点放在南北地震带,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次特大地震的能量释放有个过程。康熙七年的余震持续了三四年,光绪五年的武都余震持续三年,余震规模都不小,对余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地震大约有250年左右的周期,比水旱灾害时间长。21世纪前30年,中国属于地震的活跃期。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长时间没有动静的地区,包括东北、广东等都出现震情。除了要严密监控南北地震带以外,还需要注意华北地震带,它可能被人忽略和淡忘。


                      汶川地震的启示

        记者:这次的汶川地震带来很多启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
        赫治清: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繁的国家,要让群众明白中国处于几大地震带之中以及大致分布区域。要在群众中间普及地震知识,让他们知道中国5个地震区及其23个地震带。虽然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做到提前准确预报。但是,通过了解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地震发生规律是可以逐渐掌握的。普及地震知识,培育忧患意识,提高全民抗震防灾意识,十分重要。一旦灾害降临时,我们要有精神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产生恐惧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不断,但中华民族从不畏惧,进行顽强抗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并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5·12” 汶川特大地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终于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我国人民经过这次洗礼,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得到极大地增强。这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发扬。

链接〉〉

百年来著名的大地震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8.3级地震,地震后不久发生大火,整整燃烧了3天,烧毁了520个街区的近3万栋楼房。
●1920年海原地震
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7.9级地震。城市如同米箩作上下和水平筛动,建筑物纷纷倒塌。城市陷入火海,日本全国财富的5%化为灰烬。
●1933年叠溪地震
震级为7.5级。震前犬吠马嘶,蛇出鼠惊,乌鸦惨啼,母鸡司晨。震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60年智利大地震
8.5级地震。地震期间,6座死火山重新喷发,出现3座新火山,并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经济损失10亿元。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1976年唐山大地震
震级7.8级,震中烈度11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
●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
7.2级直下型地震,造成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9-5-19 15:04:5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