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来源:齐鲁网 2014-12-10 17:59:12

  齐鲁网12月10日讯 2014年12月5至7日,由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济南教师之家承办的山东省民俗学会年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山东省17地市的130余名代表和多名特邀专家出席了大会。本届年会的学术研讨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议题旨在挖掘和勾勒更多齐鲁民俗文化资源的现实图景,关注当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思民俗文化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及现实问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秘书长、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应邀出席了大会。

  12月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教师之家宾馆召开,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省政协文史委主任刘德龙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德增主持了开幕式。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士闪、郭永军、于凤贵、由少平、张从军、马 新、王丕琢、李丕宇、陈国忠列席了大会。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由张士闪任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朱振华任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的动议。

  开幕式上,刘德龙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对来自省内外的与会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对省民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全体会员对学会工作的支持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近30年来,山东省民俗学会不但坚持每年召开一届年会,而且以各种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在每年度都踊跃举办各类学术研讨活动,充分支持并努力推动山东民俗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成为学界和社会公认为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较为活跃、社会影响较大的社团学术组织。30年来,新老会员充分发挥省民俗学会的学术平台作用,交流学术,增进友谊,促进学科发展。

  近年来,在“民俗热”、“非遗热”方兴未艾与国家顶层设计愈发重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语境下,全体学会同仁更是在保持清醒的学术头脑同时,借力社会关切,积极投身齐鲁民俗的学术观察与保护、研究。2011年,依托济南大学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由山东省民俗学会筹建的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更是成为展示齐鲁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会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明以《家乡民俗学的再思考:伦理与方法》为主题做大会主旨报告,他重点围绕家乡民俗学田野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内涵、外延,多视角观照家乡民俗学研究的专长与利弊,在追溯家乡民俗学研究流变的同时,客观剖析了家乡民俗学对象化研究对当代民俗学发展的意义。

  天津大学马知遥教授在专题报告中则指出,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合体,包含了大量的文化遗产。针对城镇化的过程中,古村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一现象,马知遥教授认为传统村落保护既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当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保护当地文化传统。

  本次学术研讨会设有两个分会场,12月6日全天及7日上午,与会代表分为两个会场分别发表论文演讲。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生活关系、区域文化研究、田野调查、煎饼与饺子习俗、城镇化与民俗传统保护等问题进行学术探讨。

  12月6日下午开始,与会代表在分会场正式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特别从饮食民俗的角度,分析了煎饼和饺子背后所承载的区域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多层面相。部分与会代表提出,煎饼和饺子作为山东饮食文化的代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地方特色食物的研究更多应该放在其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方面。从民众日常生活出发,捕捉留在人们心灵的民俗记忆。民间收藏家,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逄焕建先生以及国家级非遗菏泽面塑的代表性传人、省民俗学会会员何晓铮先生还现场解读、展演了多项传统民俗技艺。

  12月7日上午,在各分会场发言完毕后,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张士闪代表学会表达了对基层会员、文化工作者和守望者的敬意,认为山东省民俗学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奠基于立足山东民俗、立足田野调查、立足民俗研究与生活实践的学术研究取向之上。省民俗学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每一个新老会员的关注、支持和努力,未来的5年、1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仍然需要大家一如既往持续发力,进一步促进山东省民俗学会这个学术共同体长远发展。

  12月7日下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丕琢陪同部分与会代表参观了山东省民俗陈列馆。

  本届年会共收到的会员参会论文60余篇,有42篇论文作者经过学术组的筛选获邀参会,其中既有来自一线基层会员“接地气”的田野调查报告和文化解读,又有来自各高校、地市社科院等学院派的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而坦率的分会场讨论交流和学术研讨,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人员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民俗生活实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就城镇化进程中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等问题互相交流了思想,必将会对立足齐鲁民俗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等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产生有力推动。(通讯员 汪林林 厉彦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