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城琉璃咯嘣(图)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城琉璃咯嘣(图)

琉璃咯嘣是明代起源于山西交城的一种特殊的音乐玩具,曾在民间广为流行。琉璃咯嘣的主要原料是废旧玻璃,捣碎后加入铜屑、铁屑等辅料,放在特制的坩埚中,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融化,融化玻璃的炉子是砖头与黄土砌就的,制作过程不砌烟囱,不要鼓风,完全是家庭作坊的格局,待原料完全融化后,沾取溶液转接到玻璃吹管上,然后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将葫芦底部在平板上墩压、试吹,最后从吹管上割下就完成了。  
   琉璃咯嘣的制作过程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其中火候的掌握可就是个硬功夫,差之毫里、失之千里。琉璃咯嘣有锤形,也有葫芦形,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多个型号,还有葫芦、盘龙、檀香壶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可以制作出琉璃喇叭,其中以三尺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我们河南也有啊 呵呵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