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历史、故事和人

历史、故事和人

历史、故事和人


——读陈柔缙《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





前些天,读陈丹青之《多余的素材》,我说它是历史的个体呈现。现在,我读《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不同的是,丹青之作是一人之所见,以一人所见所闻之事来反映历史的变迁,从而形塑一个人的历史感,而柔缙之作却之相反,它是集中收集发生在别人身上特别是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地点来反映历史的变化,反映地域的差异,反映一种历史的潮流和特殊时代的遭遇。


翻阅整本书,文字随和,柔软,丝毫不具有一般历史著作的沉重,也没有刻意雕琢一种历史话语,而是用一系列的故事和事件等吸引读者的眼球,在读者兴趣于历史人物的生活故事和事件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在体会一种历史的现实感。


历史转型的味道很浓厚,很多新鲜的事物,之所以成为作者所关心,就是因为它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是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就是对传统台湾的一种冲击,也是台湾政治历史改变在现实物质层面和人物经历上的集中体现。


本书在构思上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作者精心选用了一些图片,或者让他的好友梁旅珠专门作图以说明一些文字的内容,这些图片都很珍贵,都是作者从别处选来的,就是不读文字,单单翻看这些图片,大略扫描图片的注释,也能体会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情结。


当然,这本著作之所以成形让读者阅读,得益于作者从事新闻工作。所以,不难发现作者在此书的写作上都选用在历史当时有新闻意义的题材。这是职业视角在这本书中的呈现。这种呈现,对于读者而言,我认为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怎么样以新闻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怎么样从这类历史上的新闻题材来发现和认识历史的变化,以及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情节。


今天的新闻可能就是明天的历史,同样,昨日的新闻可能就是今天的历史话题。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的潜在意义。
附件:

图书封面  [时间:2012-1-15 20: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