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武陵旧事之44
  
  武陵县城自明成化十二年,即公元1476年设县,次年二月建城,首任知县曾熙与典史李浩认为,南有九里岗低矮平坦,似案似几,可作朝山,武陵镇遂成,此为南门始末。明正德九年,又修建南门楼一座,后因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南城被水冲垮,其后知县李仕高继任李绵源相继捐资集俸修筑,于道光六年完毕。这以后南门情况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直保持到新中国建国。
  南门外留下一片丈余宽窄空隙,再过三四间民居,西侧有依墙有刺枸道,东侧依然是望到两三间,再过一片空场地,场子铺面一排,始拐弯为一与县城南墙平行的街道,这就是南大街旧街了。换一句话说,刺枸道与南大街与旧城南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工”字形。低部一横,为县城南墙;中间一竖,为南关街,这是一条不长的小街,两面七八家居民而已,再往南即南较场了;上面一横,西侧位置矮胖一点,距离城墙近一些,东侧横线距离南城墙远一点,它们与县城南墙之间,都是一片菜园的。
  南门外正南方,是南较场,康熙以前有原公祠,武陵建县时所设。
  原杰,据《明史•列传》载: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荆、襄至陕南之间,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流民无虑百万。失去生涯之流民,为生计所迫,他们背乡离井,流落在此,继续蜂拥屯聚在鄂、豫、陕边山区,开荒垦耕,艰苦度日。朝廷以为忧。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于是大会湖广、河南、陕西抚、按官籍之,得户十一万三千有奇,口四十三万八千有奇。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
  有哪些县治自原杰而设置呢?
  割竹山之尹店置竹溪县,郧县之南门堡置郧西县。陕西方面,西安府华州之商县地为山阳县,其距县治三百里之某地别立为商南县,又因商县距西安府治太远,请升为商州,以辖镇安、洛南、山阳及商南四县。汉中府洵阳县白石河置白河县,以其地距郧阳府最近,改隶郧阳府(后又还属汉中。河南方面,析南阳府南阳县地为南召县,析唐县地为桐柏县,俱隶南阳府。又请析汝州地为伊阳县,仍隶汝州。
  用现在的话来说:成化十二年(1476),原杰受命前往武陵。他走遍山沟村落,宣传朝廷的旨意,使流民乐于附籍。他集中湖广、河南、陕西等地的抚按官来,把流亡百姓几十万人注入户册,心便逐户113000多个,并把田赋的等级定得很低。又根据地理形势,增置州县。设立了湖广行都司,便于军队守卫;又选择官吏,使流亡百姓有了住处,四境得以治安。以功进右都御史。刚回京赴职,又调任南京兵部尚书。他上书谢绝,未获批准,终死南阳。时年六十一岁。赠太子太保。隆庆年间,又追谥襄敏。郧阳,襄阳民众感念其功给他立祠。
  简单地说,那就是原杰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结束荆襄抚治,建立郧阳抚治,以原杰为首任郧阳巡抚,治理楚、豫、陕、川四省边境之地,安抚这一大片土地上的流民,劳累过度,于次年去世。
  南门外现在为武陵商贸经济繁华之地,旧时亦如今时。前所述南门外东侧,南关街与南大街相接处,靠近城墙一侧拐角处,有一片空地,那其实是柯昌华家旧有房屋。出生于1970年的柯昌华,说那块地为“老蒋”打“老牛”时烧毁的。此前别人借去其爷爷280斤棉花,后无力还款,遂抵押此屋。在他清晰而模糊的记忆里,这儿最有名却是一种叫做“码子”的交易方式。
  城郊农户杀猪宰羊,并不会带着大秤小戥的,他们往往在宰杀之时,如果准备卖出的话,顺便请杀猪匠在切块时打上“码子”:切块的猪肉上,秤上斤两,几斤就竖划几刀,几两再跟着横刀迹后面上方,横划几短刀。如果竖四横五,那表明这块猪肉为四斤五两。从来没有购买者斤斤计较短秤少两的,他们都认同这些“码子”。这与原公祠建设于此,是不是有此关联呢?
  1954年,拆除南门外东侧一段南城墙,修建大礼堂,1959年,丁字街拆除,柯昌华这片房屋,近三百个平方,以二十元价作价上缴国家,抵换武衙处新屋,与弟搬家了。1968年,拆除南城门及门楼,自五零年代居住门楼内一家人,自此搬迁。
  南门外不再是荒凉宽敞的场地,不再是短短一截小街道,仅仅伸出南门外一段,而是伸展延长,跨河抵达汉白公路,再进入大裕沟河来源深处,汉白公路处也不再是少见人烟的农田。它不再是一个“工”字形,而是一个“羊”字形,汉白公路两侧为一横,河堤北岸为一横,今日南关街为一横,出南门的街道则是那长长的一竖笔啦。
  这片后来成为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心等经济中心,有新合作商城,那是早些年的影剧院了,有寿康超市,还有综合贸易大楼等等。依然是商业繁茂地段,再也听不到“码子”这种稀罕的交易方式,欺诈哄骗之事倒是时常可见的。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1  交通局
武陵旧事之42  汽车站
武陵旧事之43  丁字街
武陵旧事之44  南门外  
  
  
  

王国祥题字.jpg

附件: IMG3656A [时间:2011-9-5 20:3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