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薪传  武陵旧事之40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薪传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武陵旧事之40
  
  昨日自学校归来,晚游沿河公园,又见许昌地先生,手持“地书”笔,把广场当作白纸,手写不住嘴讲不停。一个劲向前冲的小孩子,拉着母亲手,睁大眼睛盯着地面的字;几个青少年朋友呢,念念不止地嘀咕着;三三两两的老年人,也在旁边凑趣,指指点点。走近一看,却是一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词里有,诗里有,论语里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这不是几十年前,常常发生在南较场上的一幕么?
  许昌地先生,这位武陵“地书”第一人,自制如扫帚样的大笔,天天在沿河公园写大字,见到喜欢书写的朋友,无论耄耋之年如八十七岁的退休教师王启成,还是读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王启成教师的孙女,次日即制作笔一支,送上请其参与此项活动。几十年前的南较场上,不是他而已,是很多失踪于笑谈历史故事讲述中的“传薪者”,是围坐一圈子人讲武陵故旧说人物传奇,可是,当众挥毫书写,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大字,一点点滋润着学子的心田,那种传统观念与文化修养从他们的血管里流向大家,不是一样么?
  在南较场上那些老年人的口中,在围坐膝前侧耳倾听的少年儿童中年壮汉甚至于老人心中,武陵的历史,从战火纷飞的上古三皇五帝中走来,黄土岭与造人的女娲有关,是不是她当年抟土时停留的地点?美女晒羞是女娲劳累时休憩躺下的地段?庸君庸伯屈原春秋战国中走来,武王伐纣时派出五百丁壮男兵是我们祖先?牧野之点多少士兵?兵车三百武士三千,而我们庸君就点五百呀,那可是六分之一的兵力哟?楚王一战,庸国烟灭灰散,那就是上庸县的来历么?能争战的先祖们,因工艺高超而称为镛人,因建筑技术出众而称为墉人,诗歌不是也有《鄘风》么?那即鄘地民歌呀,《柏舟》里: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是我们庸国的先祖们爱情宣言么?还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我们武陵的先人们,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
  不仅仅在行动上,这些武陵文化的保护者们,引导着喜欢爱好者们,走近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还在一点一滴地讲解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成长经历得失功过,一次碰撞中吸取的教训,一回成功取得的经验。那一笔书写的失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过错,是手误是心慌胆怯还是眼力?是笔的原因是不良习惯还是什么?哦,谭宗文,这位地书爱好者,接着许昌地,从公安职业的思考习惯扯出大家的思路,由文化角度来读解剖析着。这不是那些年,南较场还保存时期,活跃在这块天地的老们人,为一个人物争辩吗?他们亲眼所见的人物,活灵活现的细节,亲切自然的故事,却截然不同的评价,述说着他们眼中的那些过去的岁月。这让我们迷惑更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人的眼中,评价好坏优劣时却如此相宵壤判若去泥?
  在K12论坛上,一位网友问我,您为什么写作这些文章?在荆楚网汉网新华网人民网上,很多网友喜欢这些文字的原因,在他们每读一过随手敲打的跟贴中,在我坚持书写这些家族故事故乡风物与自己的成长历程的文字里,这二百万字二十余年的坚持写作,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因缘之所在,是一位教师之所以想当一位好老师的冲动骚动燥动,生命不止挥笔不止敲打键盘不止的原因之一。
  传承文明,让自己的祖先的历程不会消逝于岁月的长河中,写家乡的历史写家族的历史;寻找踪迹,反思错失之因成功之道,“以史为鉴”,促进百尺竿头更进一阶;这是我写作这些文字的原因,也是南较场始终留存于武陵人心目中的原因吧?
  可惜,南较场现在没有了,但它保留着武陵人的精气神,保存着武陵人的气派与种子,它不是在沿河公园,在许昌地等先生身上一一显现么?而我拿起笔,不是想让更多人如当年的我一样,能够在未来走上同样的道路么?
  这算是我明确回答这位网友的答案吧!
  
  
武陵旧事之一    龙王
武陵旧事之二  绿茵
武陵旧事之三  货场
武陵旧事之四  交易所 
武陵旧事之五  筒子面
武陵旧事之六  城隍庙
武陵旧事之七  小人书
武陵旧事之八  幼儿园
武陵旧事之九  丹凤眼 
武陵旧事之10  油炸桧 
武陵旧事之11  王长店   
武陵旧事之12      叛逆
武陵旧事之13    邵子南  
武陵旧事之14  缝纫机  
武陵旧事之15  画册子
武陵旧事之16  特价书
武陵旧事之17    武衙门 
武陵旧事之18  土车站
武陵旧事之19  读书室
武陵旧事之20  菜店
武陵旧事之21   广播站 
武陵旧事之22  户房 
武陵旧事之23  药王庙 
武陵旧事之24  罪恶值
武陵旧事之25  护城堤 
武陵旧事之26  邓家巷子 
武陵旧事之27  自来水
武陵旧事之28  医校  
武陵旧事之29  卫生局 
武陵旧事之30  第二楼
武陵旧事之31  豆腐社
武陵旧事之32  三岔口 
武陵旧事之33  南较场 
武陵旧事之34  苹果园  
武陵旧事之35  灯光球场 
武陵旧事之36  竹林边  
武陵旧事之37  汽车队 
武陵旧事之38  文化馆
武陵旧事之39  戏台  
武陵旧事之40  薪传  
  
  
  
  
  
  

王国祥.jpg


王国祥1.jpg


谭宗文.jpg


谭宗文1.jpg


许昌地.jpg


许昌地1.jpg


许昌地2.jpg


周福民.jpg


周福民1.jpg


周福民2.jpg

附件: 沈传根 [时间:2011-9-1 18:54] 沈传根书写 [时间:2011-9-1 18:5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