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韩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韩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

文/赵子寒
现教传媒网  2011-05-19   现代教育报 [ 192 ]  


韩国仁济大学教授陈泰夏在韩国保守媒体上发表文章,称“汉字并非中国文字,而是我们祖先东夷族创造的、我们的文字……”近年来,诸如端午节起源于韩国,孔子、李白,甚至孙中山是韩国人,朝鲜族发明汉字等说法,都在中韩两国间引起争论。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审计学院华夏传统文化协会(以下简称“华传会”)以课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了求解。
一个端午节,各自有过法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在联合国“申遗”成功。之后,一场虚拟的文化之争拉开了大幕。对此媒体虽早有解释,却为很多人所忽略。

课题组经过研究后进行了说明:端午节源于中国楚地,韩国江陵端午祭以民风教化、巫觋复古闻名,增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韩国有官方解释:“作为一个季节性的节日,发源于中国的端午在中世纪就传播到东北亚,经过好几代人的时间,转化成江陵端午祭,成为一个朝鲜半岛的独特节日”。同时,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介绍道,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唯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江陵端午祭的源起虽与中国的端午节有关,但与端午节习俗并不相同。它主要是指当地的一种祭祀活动,祭祀的也多是韩国才有的神灵,如大关岭山神等。它不过是以端午为时间点,韩国民众迎送各种农业神的一种信仰活动,虽有儒教祭仪,但巫俗祭仪多是韩民族才有的文化内容。即便韩国民间过端午节,吃的也是艾子糕、喝的是益仁汁,与中国端午习俗也大不相同。由此看来,在该节日起源上,韩国人是明确承认端午发源于中国的。但从内容上讲,江陵端午祭除了日期相同,和中国端午没有共同之处。

“被韩国”无据,需宽容应对

一些普通中国民众认为,韩国人在两国的“文化争夺”中咄咄逼人处于攻势,而我们一直退避三舍处于守势,殊不知,一些韩国人的想法却相反,他们甚至为自己的遭遇不平。在被部分中国媒体泼墨式报道多次后,韩国方面终于针对所谓韩国教授声称“诗人李白是韩国人”、“孙中山是韩国人”、“朝鲜族发明了汉字”等“虚假报道”做出回应。韩国驻华使馆曾给中国媒体发来声明称,表示“深感担忧,并予以关注”。声明指出,这些“中国文化被韩国”的报道,事后经查明大部分均无事实依据。有些报道是把某个人观点当成韩国国民的普遍立场,扭曲事实真相并进行炒作。

当然,面对宫廷膳食、针灸石砭、临床方剂、药物进补、历史考证等原本深具中国传统精髓的文化产物,随着韩剧《大长今》、《明成皇帝》等的热播而东亚风行。由于中韩在历史上渊源极深,从汉武帝起,中国就有过对韩地的殖民史,所以这些现象客观上也不难反映出韩国一些学者,想在当代通过一些文化方式来剥离文化中的殖民因素。

通过调研,课题组成员再一次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宽容地看待各种国际文化现象,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文化姿态。中韩两国大学生更应该透过纷繁的表象,看清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碰撞的本质,以包容、宽容、从容的心态,增强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东方文化兼容并蓄,和谐共生。

(作者为南京审计学院华夏传统文化协会会长,协会成员杨劢、张锦霞、张璐、高文强对本文有帮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