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安“山寨讲堂”民间学者免费讲民俗

西安“山寨讲堂”民间学者免费讲民俗

西安“山寨讲堂”民间学者免费讲民俗

http://www.xa01.cc 08-12-19 10:38

  

    他们没有职称、没有头衔、清贫、淡泊,但是他们却身怀绝技、见微知著,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们被戏称为“山寨学者”,西安市群艺馆为了能让保留着民间文化基因的民俗得以传承,昨日特聘多位民间艺人为馆内“民间学者”,并将开办山寨版百家讲堂,让这些山寨学者们现场传授绝活儿。

    “山寨学者”个个身怀绝技

    随着“山寨”一词的流行,那些记录民间微观历史的民间艺人们也被冠以“山寨学者”的头衔,在西安市大约有1000多位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像张自修、焦生泉两位老人几十年研究一座山的历史,研究骊山里蕴藏的女娲文化;蓝信鼎老人几十年研究一条河的历史,挖掘沣河沿岸蕴藏的3000年的文化;力仿老人则用了几十年研究一种古老的技艺,最终推动了世界造纸年会在西安召开。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王智介绍,这些民间学者是他们日常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土顾问”、“土专家”,他们没有职称、没有头衔,没有高等学府耀眼的学术光环,他们人微言轻,却见微知著,默默地关注着本乡本土一草一木的变化,记录和抢救着民间的文化根脉。

    王山水老师花了18年时间,跑遍了陕西的古民居,把所有古民居的木刻拍摄下来,记录下那些木刻蕴藏的珍贵信息。85岁的阎志凯老师专门研究韩森冢和周边村落的变化,他说爱国不是空泛的概念,要从家门口这条街道爱起,他把80年前的韩森寨用笔画了出来。

    开讲堂 保护民族基因

    昨日上午,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升荣为31位民间艺术家颁发聘书,邀请他们为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特聘艺术家。王升荣说,特聘民间艺人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民间草根学者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播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将他们聘请为“土专家”、“土学者”的同时,还要在近期给他们开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民俗系列讲堂——《话说西安》,为民间学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唤起广大群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和关注。

    据了解,这个讲堂将为全体市民免费开放,讲座的形式为民间学者讲述自己的研究专题或者传授独家绝活,例如古老的西安古街道历史、造纸术、撕纸画、泥塑、书法剪字、麻鞋打制、道情皮影、竹雕、风筝等等。

    这样的讲堂是否别具一格呢?热爱民间文化的读者不妨到西安市群艺馆去听一听。

    西安群艺馆地址:文昌门外--------文艺路北口


编辑:温超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TOP

西安市群艺馆搭民俗论坛

2008-12-19 08:03 ygzxw.com.cn  来源:阳光报    

■记者 杨家辰/文  李宗华/图

    12月18日,西安市群艺馆召开优秀民间艺人、特聘民间学者座谈会。这次大会评出了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10名优秀民间艺人,并再次特聘了30名民间艺人,而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群艺馆首次特聘了15位民间草根学者作为土顾问、土专家。

    虽然这次活动中,一些民间艺人展示的绝活让人叫好,但更引起记者兴趣的是这些特聘的民间学者,他们没有职称,没有头衔,没有高等院校耀眼的学术光芒,甚至许多人本身就是农民。可是他们对民俗文化痴心不改,自发自主地搞起了民俗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有几十年研究陕西话这种古老方言的研究者;有走遍全国,研究古法印刷和年画的研究者……有一位研究村史的阎志凯老师,已经85岁高龄了。    

    负责此次活动的王智主任告诉记者,最近群艺馆将开辟一个民俗系列讲坛《话说西安》。此论坛将为民间学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唤起广大群众对民间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草根学者武尚武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这个论坛将对于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有很积极的意义——现在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了,那咱就一定要把事情做漂亮呢!”

            
责任编辑:西 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