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公安女儿行

公安女儿行

调查日志1
11月10日  阴  由荆州入公安
初入公安:灰洒的新城
上午十一点半,与公安文化馆郑馆长通了一个电话,告知他,我们长大文学院五名女学生,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调查,调查目标为“三袁传说”的社会影响力。
11月4日,学校放假以后,笔者便处于休闲状态,念叨着“三袁传说”这个课题,其实也没寻着确切的方向。同去年一般,调查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本想去图书馆泡几天,摸出点头绪。无奈,畏惧了严寒,只抽出一个下午,到学校的机房泡着。收获了不少关于“公安派”的论文。以“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曾在历史的文坛上取得过耀眼的成就,但有关其传说故事,在网上却寻不了多少踪迹。甚至于,他们的文学成就对我们这几个非中文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印象也不深,唯一知道的便是八个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调查之前,难免心存忐忑,但作为这次调查小组的组长,笔者又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至少笔者不能做一个逃兵。叹一口气,一切还是在继续。主题模糊,方向不清晰,笔者的准备也不是特别充足。纵使在百度上“摆了又摆”,得手的资料也仅仅只有五页,加上腹内空空,在调查开始时,实在是底气不足。看着小一届的学妹们,笔者又只好放宽心态,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若是资料已经完全,我们的调查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终于坐上了去公安的车,内心的担忧依旧没有少一点。作为组长,只能摆正心态,看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风景,默默祈祷着,万事顺利,一切如意。
一个小时后,到了公安,大概是下午一点左右 。
每个人都带了一个包,不算轻便,却也不麻烦。第一件事,便是寻找住宿的旅馆。人生地不熟,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下了脚,心里多了几分警惕。
初始,在踏上旅途的前一天,曾和一位来自的学妹交流过。从她的话中,得出的情报,在脑中勾勒了公安在我脑中的大致形象:公安应该是一个很小很破很乱的小镇;组员中没有一个壮丁,四名弱女子在那里若是出了事,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热衷于看犯罪报道的笔者,在来这的前晚,还曾因书中的犯罪报道陷入了恐慌。最后还会去那据交通更不方便的孟溪镇上的三袁村,身边还携带着较为值钱的院内物品,若是被抢被偷,对我们几个学生来说,无疑都是巨大的灾难。找老师借供拍摄用的摄像机时,他的一句话更是让笔者的心里堵得慌“我只希望你们安全回来。”是啊,人身和财产安全是两大最难以保证的问题,指导老师孙老师更是再三叮嘱安全问题第一。笔者望天,谁也不想碰到意外,无奈途中总是多生变数。
下了车,似乎勇气也来得莫名其妙,不是不害怕,惟有放下心中的忧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相信这个社会还是美好的。沿着道路,寻找住宿的旅馆,不需要太贵却又能太破。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寻,一路的讨价还价,终于定下地方,简单的收拾之后,又出了门。刚来,心中没数,只能瞎猫一般,到久处去看看,熟悉最基本的道路情况。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目标,计划中去寻找三袁里广场、公安一中和文化馆。事先已经清楚,这几个地方相隔不远,步行即可到达。
入眼中,公安县城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破败。“新城”是给笔者最大的感触。也行是幸运,也许是公安原本就太小,我们所到的车站经过的正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很多商店都仿佛经过翻修,很夺目,五光十色,分外的华丽,不能和大城市相提并论,作为一个小城已经很亮丽呢。可惜,繁华的路段不长,一路走去,很简单地就寻着了我们的目的地。也证明了一句经典,没有嘴问不到的路。
第一站是三袁里广场。天气有些阴冷,广场上没有什么人,惟有几名中年妇女在练舞,旁边也有几个观看的人,去和他们交谈,却发现这几个并非长久在公安居住。
所谓的广场,面积可以说十分的狭小。正前方的中间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了“三袁里广场”几个大字。似乎只是借了“三袁”的名,实际上,与“三袁”的关系不大,至少在这里没有看到“三袁”的塑像或是相关的提词纪念之类的物品。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便是,摄影的机器的两块电池皆电力不足,根本无法拍摄,这个问题我们也只是到了之后才意识到。昨天周日,新闻社没有人上班,而今早又是拿到机器就上了路,准备上有所欠缺。无法保存视频资料,也只能拿照片来充数。庆幸,照片的质量有了保证。
公安县城中正在进行“四城同创”建设,尚未完工的地段铺满的灰尘,在这阴寒的天气下,就更显示出一种陈旧的气息。无意中,我们发现了一群穿着黑色校服、拿着扫帚的学生,估计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公安一中的学生。时间还早,我们也就寻了他们所走的道路,跟过去探探情况。今日到公安,主要目标是为了采点,摸情况,没打算开始正题。
“三袁传说”应该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新一代和老一代的记忆存在差距。我们的调查的对象就锁定中老年人。一路走去,顺便问了几个上了年纪的人,也问了一下做清洁的学生,得到情况却是,他们都知道公安有“三袁”,知道“三袁” 是公安的文化名人,但他们并不清楚“三袁”相关的传说故事。拍摄了一些公安的街景,就奔了那公安一中去,却不想,到这儿碰了钉子。
第二站,公安一中。听闻在公安一中有一块与“三袁”有关联的石碑,据说这里还有一个“三袁文化纪念馆”,便想去采景观察。谁料想到,门卫那几尊大神挡了我们的去路。给出的理由是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去打扰学生的学习。任我们说破了嘴皮子,他们都无动于衷。最后还说道,每人人给他50元钱,就能进去。进公安一中并非迫切的事,也不是不得不做的事,但他们这个态度实在叫人难以接受。无论他是开玩笑还是真有这个惯例,笔者都必须说明,这样的人实在是迂腐死板,矮矮胖胖,脸色红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发福的享过吃福的人。这吃喝玩乐可是让人想像丰富。潜意识中始终有一个观念:胖胖的大叔一般都面善心软,好说话。却不想在这小小的公安一中踢到了铁板,任我们如何软磨硬套,他就只说句“不让进”。在笔者看来,他也就会欺负我们这些老实守规矩又没什么反抗能力的人。无奈之下,便离开一中,转战文化馆。当然,我们并不是放弃,而是要找个机会光明正大的进去,一洗这冤枉气。
与郑馆长联系好之后,他竟然开了小车来按我们,实在是受宠若惊。原本他今天应和同事们一起去聚会,而他却一直在等着我们,尽其力为我们提供方便。虽说他对我们调查的东西了解不多,还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为我们联系对“三袁”有所研究的人,甚至还打算驱车直接将我们送到三袁村。笔者们还需在村里多逗留几天,只能拒绝馆长的好意。所有的调查应该来自自己的脚下,自己走过的路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非有身份有地位的要人,哪里需要陪同。郑馆长的好意让我们感动,又怎么能给他再添麻烦。鉴于他对“三袁”的情况不清楚,只向打听了一下“三袁文化艺术节”相关的事宜,最后还赠送了一本关于公安民间故事的书。
初次进入公安,有以下几点小感悟:
第一,城市的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也日益丰富。政府文化部门,在上层政府的指示下,重视文化工作的开展。目前世界上掀起一场“非遗热”中国也不甘落于人后,大力提前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保护。一般的小乡镇,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受现代化的侵蚀较少,传统观念愈加浓厚。在非遗项目申请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任何一个了解国情,有政治经济头脑的人,都不会错过“非遗”这块肥肉。现今人们热衷于假期旅游,旅游经济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能够带动一片繁荣的市场。若是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重视和利用传统文化为自己的旅游上吸引游客更添有力的筹码。
第二,我们所调查的“三袁传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上有几个小补丁。公安文化馆虽有意于将其“申遗”,也有志于将“三袁”作为公安旅游的一张王牌,但如何打这张王牌也正在筹建中。我们所想了解的传说故事,资料十分缺乏,少有的传说故事也不系统完整。一个土生土长的公安人,也仅是知道公安有“三袁”,实质是对他们传说知之甚少。
第三,“三袁传说”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个好课题,但初入公安,使我们了解到调查的瓶颈,却没有什么调查的实质内容。
总之,调查的进行中,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细化思考,争取做一个好课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支持原创!呼唤田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1# 的帖子

本来是准备和你们同行的,毕竟在那实习了两个半月,多少有点胆。还是因为考试耽搁了······
有惊无险啊,看来还是收获多多啊!
资料缺乏,故事不系统,影响力不大,也正是诸位的调查之意义所在啊!
安全到论坛了就好!哈哈!
继续给力!

TOP

不错,黄部长才是我们的精英啊!
号召同志们向黄部长学习!
走进另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TOP

我们的调查, 准确的说,是一次次见习,是一个个锻炼.如果没有黄部长的这几段来历,估计非遗与人生百态\社会万象就没有这么的明确了^^^^

赞一个!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

谢谢大家的鼓励啊,我真是惭愧啊!!!!!!!!!

TOP

嗯,队长,我们的骄傲哈,向你学习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