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云大展示周】(第9集)云南的口头传统

【云大展示周】(第9集)云南的口头传统

本部分由罗洁编辑整理,特此致谢!!
阿昌族
    中国阿昌族历史上的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有神话、传说、故事和民歌等。创世古歌《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民间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表达了阿昌族先民对世界诞生、人类起源的原始认识。而《户撒定居》、《选头人》等故事,反映了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对于了解阿昌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形态,有着科学的价值。爱情题材的民间故事,如《眉间长旋的姑娘》等,体现了人类忠于自己美好感情的优秀品质。阿昌族的民歌十分丰富,有"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等种类,其中又以情歌最为突出。用阿昌族语言演唱的古老的情歌,可分为"则勒扎"、"相作"、"相勒摩"、"相勒吉"等调式,这些极富生活情趣的民歌,往往采取对答的形式演唱,有时甚至可以连续唱上几个昼夜。近年来,阿昌族的作家文学已经产生,孙宇飞等一批年轻的诗人用汉语文创作的作品,受到了世间的重视。
    《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的民间创世古歌,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粱河县阿昌族地区,是一部用韵文形式传唱的内容完整的神话作品。其主要内容是:在远古时代,出现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两位开辟大神。遮帕麻以金沙、银沙造了日月,他挥汗成雨、呼吸成风、咳嗽成雷;遮米麻用自己脸上的毛,织成了大地。为了让世间有人生活,遮帕麻和遮米麻结合,九年后生了一颗葫芦籽,把它种在地里,长出的秧上结了个大葫芦,剖开之后,走出来的人,便成了九个民族的祖先。后来,世上又出了个反王腊訇,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遮帕麻和遮米麻又与它斗智斗勇,终于扫除了魔害,使大地上的万物获得新生。《遮帕麻和遮米麻》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古歌中的典型作品,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奇幻色彩,艺术地反映了阿昌族祖先对世界的原始认知。1983年云南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的整理本。
    阿昌族文学中流传最广的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民歌。民歌《阿昌苦》、《三石皇粮哪里来》等,反映了阿昌人民过去的苦难生活。有一种名为窝罗(又叫“大切”,意为“堂屋旁边的欢乐”)的民歌,多在喜庆时演唱,主人客人围着桌子,边跳边唱。窝罗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有领唱,有随唱。随唱是重复领唱的歌词。它格调欢乐,节奏感强,较多地保留了阿昌族口头文学短小精悍,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声韵铿锵的特点。
    阿昌族群众中还流传着大量的神话、故事、传说。神话《狗的故事》叙述远古时代在一次毁灭性的洪水中狗的功绩;故事《谷稷》,解释阿昌族祭祀谷神的习俗;《选头人》反映氏族公社解体,向封建领主经济过渡的社会形态;《莱赢与纳康》形象地表现了阿昌族各支系间的血缘关系。流传较广的故事还有《继母》、《亲妹子与晚妹子》、《牛娃》、《哪个错找哪个》、《大象走路为什么轻轻的》等。它们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民族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观念

TOP

白族

白族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史诗、民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长诗等几类。
    古老的白族史诗《创世纪》,又名《开天辟地的故事》或《人的来历》等,保留在洱源西山白族的打歌中。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没有史诗,白族则是少数有创世史诗的民族之一。它是白族人民创造的杰出文化成果,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诗分为“洪荒时代”、“天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三部分。史诗反映了白族先民对宇宙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在艺术上则以童话般的语言和幻想,表现出人类早期文学朴素、天真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讲述世界和人类起源的“创世纪”,而且也是白族文学的“创世纪”,在白族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
    民歌方面,主要有“白族调”、“对口山歌”和儿歌三类。白族调是广大白族群众喜爱的民歌,它题材广泛,格律严谨,体裁富于变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少白族人张口成诗,出口成调。白族调可用白语或汉语唱诵,其形式为“三七一五”,即一首诗歌的四个句子中,前面三个句子是七个字,最后一个句子是五个字,因而又称“七七七五”式。这和汉族诗歌有着鲜明的差异。如:“天不平来地不平,挨饥受饿种田人,木匠师傅无屋住,瓦匠遭雨淋。”白族调有严格的押韵法,不同的押韵,又有独特的曲名,故歌词必须合韵,方能入曲。其“韵头”既用于定韵,也有起兴作用。白族调韵头有36个,如“花上花”、“细干叭(小心肝)”、“翠茵茵”、“闪女胎(小阿妹)”等。以“细干叭”为例,白语意为“小心肝”,主要用于情歌的起兴,同时“叭”在白语中读“pīā”,二、四句押韵时就要押“īā”的韵。白族调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展开描述,想象力丰富;喜欢采取排比博喻的艺术手法。因此,白族调是一种有着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歌形式。
    白族调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如剑川、洱源一带的白族调,大都温柔婉转、缠绵动人;大理一带的白族调则高亢嘹亮,激昂奔放。洱源西山一带的白族调则是高亢中带有低沉,奔放中带有悲凉之意。以下这首“螃蟹调”,把追求姑娘的小伙子比喻为“螃蟹”,形象生动,又不乏诙谐幽默,饶有情趣。在昆明白族、汉族中也广为流传:
        一个螃蟹八只脚,两个夹夹一个壳;
        两只小眼黑黝黝,(哎呀)在把人偷瞧。
        一个姑娘来洗脚,脱了鞋子跳下河,
        (哎哟)螃蟹夹住小妹脚。
        夹又夹得紧,甩又甩不脱,
        (哎哟哟)多谢螃蟹哥,放放小妹脚。
    民歌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情歌。白族情歌数量极大,无论是在歌会上男女对唱,还是平时随口哼唱,都以情歌为多。白族情歌或含蓄深沉,或大胆奔放,但都生动刻画白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魅力。以下是一首“爱”字情歌的汉语大意:
      爱你哟,爱你的话在后头,
      爱你这话难出口,爱你在心头。

      爱你金身桃花色,爱你心肠实在好,
      爱你这话说给你,爱你直到死。
    对口山歌。一般用汉语歌唱,它是白族人在山林、田野里对唱的抒情歌谣,诗句可长可短,形式比较自由。其特点是一般由先唱者唱第一句,对方答一句,先唱者唱第三四句。对口山歌完全是即兴而唱,随唱随编,因此对唱时需要较好的反应和语言能力。好的歌手对唱起来,可以不间断地唱下去,生动活泼,富于情趣。
    白族神话传说数量众多,美丽动人,白族地区也有“神话之乡”的美誉。主要的神话传说有创世纪传说、龙神话传说、本主神话传说等几类。创世纪神话传说的代表作品有《人类和万物的起源》、《开天辟地》、《鹤拓》、《兄妹成亲和百家姓的由来》、《氏族来源的传说》等。白族地区龙神话特别多,流传也很广。目前已收集到一百多篇,主要有《九隆神话》、《雕龙记》、《小黄龙与大黑龙》、《玉白菜》等。古代,白族分布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水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古人认为龙主水,因此,龙的故事也就不断地产生了。白族龙神话中有好龙,也有恶龙,通常是人们和好龙一起战胜恶龙,反映了白族先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理想和愿望。
    本主故事的民族色彩最为浓郁。每一个白族村寨,都有关于本主来历、本主神威以及本主逸事之类的传说。著名的本主故事有《大黑天神》、《段赤城》、《柏洁夫人》、《中央本主段宗榜》、《太阳神》等,本主故事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本主神有父母、兄弟、姐妹、爱人甚至情人,他们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白族人心目中,本主一方面是神,他具有超人的力量;同时,本主也是人,是和村民生活在一起的,他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在本主故事中,人们可以赞扬本主,也可以批评、讥讽和嘲笑本主。如嘲笑本主多吃多占的《四个猪头都要》、讽刺本主和村中妇女私通的《本主半夜爬墙》,描写本主脾气不好的《段本主恨鸡》等等,宛如一幅幅白族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中,像这样的神话故事,真是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可以和神话传说媲美。民间故事有时候和神话传说很难区分,二者本来就有密切的联系。白族人喜欢在劳动之余,茶余饭后聚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讲故事白族叫讲古本,老人从开天辟地,讲到白族地区的的山水草木,从历史事件和人物讲到风光景物。这些故事大体可以分为风物习俗故事、爱情故事、机智故事、名人故事、讽喻故事等,著名的如《下关风》、《望夫云》、《杜朝选》、《艾玉的故事》等,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可以说家喻户晓。有的故事可讲几天几夜,有的则短小精悍,有的风趣活泼,有的寓意深刻。民间故事题材广泛,但都以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为主题,反映了白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长诗。白族的长诗,主要流传在剑川一带,又叫本子曲,它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白族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反映。在白族民间流传的长诗,主要有《青姑娘》、《鸿雁带书》、《放鹞曲》、《黄氏女对金刚经》、《李四维告御状》、《秧鸡曲》、《兵灾匪祸血泪仇》、《串枝连》等。这些长诗,有的有两千多行,有的有数百行,多半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则带有很强的抒情性。其形式也是在“七七七五”的白族调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四句一段,每段三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由若干段组成,在每一段中,二、四句要押韵,段与段之间可以换韵。这些长诗,经过千百年在白族民间的艺术加工,都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是白族诗歌的集中代表。

TOP

布朗族

神话是布朗人最古老的口头创作文学。普遍流传的有关于开天辟地神话。例如一则神话说:在那遥远的古代,没有天没有地,到处是一团团黑沉沉的飘荡不定的云雾。后来经过一次剧烈的火山爆发,天地才被分开来了。红河地区布朗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神人顾米亚为了寻找造天造地的材料,他到处奔波,最后发现了一条犀牛。顾米亚剥下犀牛皮做成天,剐下犀牛肉做成地,挖出犀牛眼做成星星,把犀牛骨变成石头。把犀牛血变成江河,把那数不清的毛变成各种花草树木,又把犀牛的髓变成鸟、兽、虫、鱼。用犀牛的腿撑着天,鳌鱼托着地,每当鳌鱼身体一动,便发生地震。这类神话似很荒诞,但对当时的古人说来确很了不起,他们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从而构思出用犀牛造天地造江河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这则神话还刻划了幅布朗族人原始狩猎时代人们生活的图景。
    有关人祖的神话也不少,著名的有《岩布林戛·伊梯林戛》。这个传说讲述远古时候,曾经有两个动物出来创造人类。先是由女的叫男的猜谜,女的对男的说:“请你猜一猜,两样东西合起来会有哪样结果?”男的猜道:“你说的可能是太阳吧。”女的说:“不是,太阳会落下山。”男的猜道:“可能是月亮吧。”女的说:“不是,月亮还会缺。”男的又猜是水、是石头、都不对。他们边走边说,不觉来到一棵树下,忽见两只鸟在交配,男的恍然大悟,连忙道:“哈!你叫我猜的就是这两只鸟吧。”女的说:“对啦,对啦,让我们就象这两只鸟吧。”于是他俩就结婚了。后来生下八男八女。这八男八女相配,又生下一些孩子。还不够,又用泥巴捏人做嘴巴,于是泥人都变成了真正的人,这些人就是布朗族和其他各民族的祖先。这个传说,反映了布朗族和其他各民族在远古时代同样都经历过血缘婚的婚姻制度。
    另一个神话说:远古时候,有一男子用树干当枕头睡觉,怎么也睡不着。他爬起来将树干砍成方形枕头,还是睡不着。他又把方枕砍成圆枕,同样睡不着。他干脆起来削木头玩耍,他把木头砍成人形,有眼、耳、鼻、口、手、脚。削着削着,他便倚着木人入睡了。一觉醒来,只见木人已变成一个真正的女子,与他同眠。二人乃结为夫妻,不久生育了子女,人口逐渐繁衍,形成今日的布朗族。双江布朗族中传说:人是由天上漏下来的,当时是四弟兄,后来天神在鼓凳上显现文字说:佤族是老大,布朗和拉祜是老二(双生子),汉族是老三,傣族是老四。因为佤、布朗、拉祜是哥哥,应该认弟弟好过一些,让汉、傣二族住地坝区去。所以布朗、佤、拉祜就住在山区。
    布朗民间文学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是民歌。布朗族民歌的种类可分为劳动歌、迁徙歌、祈求歌、爱情歌、反抗歌等等。其中情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对唱独唱形式。情歌是布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重要手段,为了用情歌去打动情人的心,青年们总是四处拜师,刻意创作,来沟通青年之间的感情,达到求爱的目的,一首男对女追求时的情歌:
        “你象‘章灌’花一样漂亮,
        你象‘挪邦花’一样芬芳。
        你象万绿丛中的红花树,
        我深深地把你眷恋。
        愿永远和你依偎在一起,
        一刻也不分离。”   
    另一道情歌,则抒发布朗族姑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春天不到花不开,姑娘快乐是小伙子到来。小伙子啊!如果你是大象,我要追随你翻岭过岗;如果你是花树,我要变成斧子把你砍下,饱吸你的芳香。知了(蝉)在树枝上歌唱,盼望吮吸树浆;小鸟在大村枝头孵雏,期望果子成熟赛蜜糖。爱情的种子终会成熟,年轻人啊,你又何必忧伤!……我象‘柯匡’鸟一样,深夜不闭眼睛,望穿夜幕和森林,向着爱人所在的地方。……”
  谚语和谜语是布朗族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它富于哲理,形象生动,比喻贴切。例如一则谚语说:“嫁汉人要铸铧,嫁傣家要撒秧,嫁山区民族要刀耕火种。”“布朗族靠火生活,傣族靠水生活。”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坝区民族与山区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由于布朗族盛行氏族社会尊老的遗风,因而出现这样的谚语:“地里有蚁冢谷子会成长,寨里有老人人户才兴旺。”在旧社会,疟疾和痢严重威胁着布朗族人民的健康,影响生产。如一则谚语说:“谷子黄,病满床。谷子黄,闷头摆子(一种恶性疾病)似虎狼。”有的谚语表述了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学观,如说:“小伙子漂亮当不了饭吃,姑娘漂亮当不了烟抽。”有的谚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如说:“不走不到,不老不死”,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和事物的规律性;“晴天不忘蓑衣,雨天不忘葫芦”,是教人看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和发展中,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
    谜语多为物谜,一般都比较形象生动。例如说:“有口井,不在天上,不在地下,四面用石头围着它”——嘴,“一间房子,够睡五个人”——猜谜时,先由甲方念出谜面,接着由乙方猜答谜底。
  流传在巴达区一则故事说:布朗族有一位姑娘,因她容貌妖美,一天能变三种颜色,取名叫做婻三飘。傣族各勐土司为了争夺这位美人而械斗不休,兵祸连年,给各族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婻三飘怜爱自己的同胞,她十分悲愤地说:“为了免除百姓的痛苦,我愿离开人世。”众乡亲无奈,忍痛为婻三飘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屋(坟墓),里面摆满粮草、马匹,让婻三飘住了进去,然后将石屋封闭。婻三飘在石屋获得了“永生”。人们久久地怀念着婻三飘。又说有人曾见过她站在岩上梳头,有黎明或深夜还听见她往返勐遮赶街去来的马蹄声。长期以来,章郎等寨的人还保持去石屋那里凭吊,丢稻草喂婻三飘马儿的习俗。婻三飘的故事,揭露了傣族领主阶级残暴的本性,真实地反映了布朗族人民的处境和心理状态。故事里的主人公婻三飘,她不仅外表娇美,而且心灵也十分美丽、崇高,她为了众人的生存和幸福,宁愿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正是故事震憾人心的所在。
    动物故事《笑掉牙的穿山甲》
    很早以前,穿山甲和麂子都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出山比高低,一个酷热的夏天,它俩游玩来到一个山头上,提出比赛,看谁一毛不损地先跑到山坡脚,麂子说:“我的脚长,当然要比你先跑到。”穿山甲说:“我的本领也不差,来赛赛看。”比赛开始了,穿山甲卷身裹体,朝山脚滚下去,一会儿就滚到了山坡脚。麂子也拨腿飞速向山下跑去,由于下坡跑得过急,摔倒了滚了一身灰,落在穿山甲的后面。穿山甲赛赢了麂子,见到麂子的狼狈象,更捧腹大笑,它笑呀笑,直到牙齿全部落光。
    动物故事《山雀和大象》
    一头大象正在草滩上来回找草吃。一只山雀从草丛中飞了出来,山雀对大象说:象大哥,请你高抬贵脚,不要踩着我的窝!”大象不以为然地问:“怕什么?”山雀回答说:“窝里有我的雀娃,请你不要踩着它!”大象毫不在乎,把长鼻子一甩,大踏步走了过去,一脚正踩在雀窝上,一窝雀娃全被踩死了。雀妈妈十分伤心。大象吃饱了肚子,钻进树林休息去了。山雀飞进树林,把遭到的不幸告诉了松鼠、苍蝇和石蚌。松鼠、苍蝇和石蚌对大象蛮横无理、欺凌弱小的行为都很生气,共同商量要为山雀报仇。
    大象在树林里睡着了。松鼠轻轻爬到大象头上,伸手左一把,右一把,便把大象眼眶抓破了。苍蝇接着飞来,落在大象眼眶上,一会便下了许多子,几天以后,大象眼睛被蛆吃瞎了。一天,瞎眼大象慢吞吞地走出树林,准备要到山下去找水喝。石蚌见大象走出树林,便连忙爬到一个山崖上,嗡,嗡,嗡地大叫起来。大象听到石蚌的叫声很高兴,心想:石蚌离不了水,石蚌叫的地方一定有水,便迈开四条大腿,大步大步向石蚌叫的方向走去。石蚌见大象来了,把喊声叫得更大。大象沿着声音加大步子,走着走着,“轰”的一声,掉下万丈悬崖去了。
    雀好好地向三位帮助报仇的朋友道谢后,高兴得“基利,基利”(高兴,高兴)地叫起来。这种雀布朗族人们叫它“糯西囡”。直到现在,每天中午这件雀仍在“基利,基利”的叫着,人们说,这是因为“糯西囡”如今还在高兴。高兴的小的山雀,终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战胜了蛮不讲理的大象。

TOP

布依族

布依族的民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写作的诗文。才开始有了布依族的文人文学。1949以后,一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及民间文学工作者,用汉文创作出各种体裁的本民族书面文学作品,并整理了不少民间口头文学,使布依族的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布依族文学史》,对布依族文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开创了布依族文学的新局面。
     神话和传说在布依族民间文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布依族地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有一种是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如《力戛撑天》、《射太阳》、《当万和蓉莲》、《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岩岗和竹娥》等。对布依族先民来说,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产生和人类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迷。他们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作出了天真的、富有情味的解释。还有一类是同自然斗争的神话,如《捉旱精》、《锁孽龙》、《治风魔》等。反映了布依族先民抗旱防洪、治风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事迹。
     布依族民间传说,是布依族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和民族风俗习尚有关的故事。这些传说,如《杀虎射鹰》、《茫耶寻谷种》、《斗犀夺珠》、《岩竹夺宝》、《刺梨的来历》等,歌颂了勇于献身,为人类寻求幸福和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的业绩的;又如《黄果树瀑布的传说》、《迪万和娘花》(关于花溪的来历)、《龙宫的传说》、《犀牛洞的传说》等,描绘了布依族的自然风物和地方古迹。又再如,《三月三赶毛杉树歌仙节的来历》、《六月六赶查白歌节的来历》、《四月八牛王节的来历》、《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吹木叶的来历》、《甩糖包的来历》等。传述民族风俗和民间乐器的来历。
  布依族民间故事的产生,比神话、传说较晚,是布依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这些民间故事反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劳动生产故事,如《阿三挖井种庄稼》、《尕占龙和普米天》、《太阳瓜》和《甜桔和酸桔》等;长工斗地主的故事,这类故事多表现人民的机智,有《长工治老财》、《力猛和黄吞象》、《甲金的故事》等;惩恶扬善的故事,有《九羽衫》、《螺蛳姑娘》、《角力》《聪明的小山羊》、《田鸡和老虎》、《龙梅》、《阿昂斗鸹怪》等。总之,这些故事,不仅再现了布依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和风情习俗,而且真实地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在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愿望。
     布依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在劳动时,或在劳动之余,特别是在传统的喜庆节日中,在布依族村寨和田边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激越的歌声。布依族民间歌谣,有用布依语唱的,也有用汉语唱的。用布依语唱的,五字一句居多,也有长短句;用汉语唱的,七字一句为主。不论是五言、七言或长短句的歌谣,均求押韵。其格律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与第二句第二字同韵;第二、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分别与第三、四句的第二字同韵。第二种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都要押韵。第三种比较自由的,只是分别押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的尾韵,即逢双句必须押韵。布依族的民间歌谣,形式活泼多样,凡一首能单独咏唱的叫“散花调”,两首合成的叫“双调”,两首以上构成的叫“长篇歌”或叫“排歌”。歌谣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有生产歌,风俗礼仪歌,酒歌,浪哨歌,诉苦歌,反抗歌,盘花歌等。这些歌谣,不仅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而且对社交往来、传授历史和生产知识有重要作用。
    布依族的叙事长诗其内容有叙述布依族有关习俗来历的,如《杉郎和树妹》(三月三节)、《查郎与白妹》(六月六节日)等。有歌颂农民起义的,如《王仙姑》、《王刚》等。更多的是爱情叙事诗,如《古扎与春红》、《布卡和兰莎》、《全竹情》等。叙事诗,在表现方式上普遍使用重迭、复沓、对仗、比兴等手法。复沓又有段式和句式两种。一般还有“序歌”、“尾声”等。此外,在布依族民间文学中,还有童话、寓言、民间说唱、谚语、迷语等种类。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1949年以前,布依族除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外,明、清以后,随着汉族文化不断深入布依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写作的诗文,其中有的在全国文坛上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是布依族书面文学的先驱。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有清道光至同治年间的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父子三人,光绪年间的黄锦辉、韦清兰、王由孝,民国年间的刘泽民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词和散文,而以诗词为最。多莫氏父子三人为今贵州独山县人,父莫与俦为清代著名汉学家和教育家,善诗文,诗风淳朴,留有《贞定先生遗文》四卷。子莫友芝为清代著名学者,精研经学、汉学、声韵学、训诂学等,并擅长书法、诗词,平生著作很多,遗诗近千首,以山水诗及生活小诗最引人注目,集有《邰亭诗钞》、《邰亭遗诗》、《邰亭遗文》《影山词》及《黔诗纪略》等。莫庭芝,莫友芝弟,清著名教育家,精文字学,善诗词古文,词的艺术造就较高。文学著作有《青田山庐诗集》二卷,《青田山庐词》一卷。黄锦辉,今贵州册亨县人,清末秀才,出口成章,才气惊人,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势,曾以才华打下州官蔑视布依族人的威风,深受群众赞颂,其诗得以口耳相传,内容有关心群众疾苦、不满统治者欺压百姓的《为民诗》及歌咏山川风物、描写劳动生活等诗。韦清兰和王由孝均为今贵州望谟县人,清末诗人,未见专著,仅留下一些风物诗和生活诗。刘泽民,今贵州福泉县人,民国时期县长,为官清廉,热心地方教育和建设事业,工诗能文,并擅长书法绘画和篆刻,写有不少诗篇,集有《涵青室诗稿》、《涵青室词稿》、《剑魂诗钞》等。
     1949年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和民间文学工作者,如王廷珍、罗信和(汛河)、弋良俊、韦廉舟、罗国凡、罗吉万、罗大胜、蒙萌、黎军、王泽洲、毛鹰、王运春、王文科、卢朝阳、吴昉、江农、王芳礼、杨路塔、韦安礼、黄国瑄等。他们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诗歌、散文、小说、曲艺、戏剧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还搜集、整理不少民间文学作品,为布依族书面文学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他们的作品有的还受到了嘉奖,如王廷珍的歌词《深深的思念》、罗国凡的短篇小说《节日回到布依寨》、罗信和的短诗《百岁老人》、罗吉万的短篇小说《紫青色的铁链》、王泽州的短诗《春夜,月光依洁》、蒙萌的短篇小说《搭在马背上的擂台》、王运春的短篇小说《刺梨花开的时节》、罗大胜的长篇小说《司令员之死》、以及卢朝阳的民间故事《黄果树的故事》,杨路塔的长篇叙事歌《月亮歌》、韦安礼的布依戏《罗细杏》等,都分别获得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为布依族文学作出了贡献。

TOP

藏族

在藏族民间文学中,神话、传说是一种较古老的体裁。它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出藏族先民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朴素认识,表现了他们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一般来说,藏族神话可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神话两大类。社会神话以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从而艺术地折射出藏族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这类神话以人类起源等题材为主,如黄南藏区流传着《猕猴变人的故事》。如果说这一神话在整个藏区广泛流传的话,那么,叙述神牛与先民婚配,衍化出民族部落的《年保山神的故事》,无疑是一则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神话故事。自然神话则通过种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反映藏族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如流传在甘青藏区的《斯巴宰牛歌》,通过对答歌形式,用牛身上的各个部位解释天地、山川、森林、河流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联想十分丰富、奇妙。
    一般来说,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自然界动植物的某些特征以及人们的种种生活习性,都是藏族民间传说的创作素材。青海地区流传的人物传说有《文成公主的故事》、《金城公主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对他们为汉藏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藏族人民认真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并按自己的认识和意愿加以解释。于是,便产生出许多饶有趣味的风物传说。如《通天河的传说》、《昂欠苏莽山的传说》、《青海湖的传说》等。这些风物传说,往往饱蕴青海藏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赞美之情,反映出他们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卷帙浩繁、内容广博、结构宏伟、流传久远的英雄史诗。它总汇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是“藏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藏族生活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是现实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人。故事反映的也是人们生活中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反映爱情生活和阶级斗争的故事较多一些。反映爱情生活的故事有:《浪子洛桑》、《拉央和银措》、《马夫娶公主》、《青蛙骑手》等。这类故事的显著特点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往往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或经受种种考验,最后有情人才终成眷属。青海藏族民间故事大都产生于封建社会,因此阶级压迫与阶级斗争自然也就成为它所反映的重要内容。如《惩治贪心的国王》、《肉味与刀声》、《牧羊人与国王》等。故事中穷苦牧民与凶狠强大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穷人取得胜利,获得幸福,而头人却受到惩罚。
    青藏高原有很多动物。这些动物不管是家禽,还是野兽,也不论是强悍凶猛的,还是善良弱小的,都经常与人们发生某种关系。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藏族人民十分熟悉它们的习性。在进行口头创作时,也常常将它们编进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动物间的纠葛,曲折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如《白兔和咱拉》、《狼和羊》、《九色鹿》等。这些动物有的善良,有的凶残、有的聪明,有的愚蠢,个性十分鲜明。
    民间叙事诗
    表现恋爱自由,追求婚姻自主,这是藏族民间叙事诗的基本主题之一。许多作品赞美了青年男女间真诚的爱情,讴歌他(她)们不畏强暴,争取婚姻自主的坚强意志。如广泛流传在甘青藏区的《不幸的擦瓦绒》中,一对青年相亲相爱。贪财的父母却威逼女儿嫁给牧主。后来,小伙子带姑娘出逃,牧主的狗腿子闻风赶来,小伙子勇敢迎战,终因寡不敌众,倒在血泊中。而姑娘毅然投入黄河,以身殉情。类似的故事还有《达纳多》、《盟誓情人》、《不幸的姑娘》等。这类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男女青年生死相恋,结局却大都以身殉情,以悲壮的爱情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无疑使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反映民族压迫,这是藏族民间叙事诗又一重要内容。这类作品往往以诵唱形式,控诉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怕人民的罪行。流传在同仁、循化地区的《卡吉嘉洛》(又称《大老爷》),叙述的是大军阀马步芳设在卡吉的马场中的马群被人劫去,马匪兵丁却抓住无辜的嘉洛栽脏诬陷。嘉洛英勇不屈,最后含恨而亡的故事。类似的还有贵德地区的《古哇活佛的传说》,同仁地区的《流奶记》,果洛地区的《逃婚歌》、《抓壮丁》等。
    藏族民间叙事诗一般采用“鲁”体民歌的格律,反复咏叹。由于作品内容不同,曲调的风格也迥然各异。一般描写爱情生活的作品的曲调旋律委婉深沉,而反映阶级斗争生活的作品的曲调旋律则铿锵有力。
    民间歌谣是云南藏族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往往以吟唱的形式抒发歌者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源远流长。
    藏语称“拉伊”(意即山歌),以抒发男女恋情为主要内容。它一般只能在山野等地吟唱。“拉伊”一般多为三段体,字、句数不等。前两段为喻体,后一段为实体。歌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拉伊”的旋律一般高亢悠扬,有的则低沉、忧伤。根据所表达的内容,有“询问歌”、“相见歌”、“挑选歌”、“交心歌”、“思念歌”、“离别软”等。藏族酒曲一般以三段体、每段三句七言为主。吟唱时有一定的程式:先以吉祥语开场,然后是歌手逗趣,相互诘难(若对歌中一方或双方感情冲动,第三者则唱调解歌词解),最后以祝愿幸福收场。


    
  

TOP

傣族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TOP

德昂族

德昂族神话以《葫芦育人》、《天王地母》神话较有代表性。前者说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后者说人是由天上刮下的一百零二片树叶变成。而另一篇《龙女人祖》神话则说:上古时有一个仙女住在山洞里,隔三年出来一次,她被另一仙人的后代看见,二人结合,生出子女,就是德昂族的祖先。
  德昂族的民间故事比较丰富。影响较大的如幻想故事《青蛙和绣花姑娘》,通过怪孩子青蛙与绣花姑娘异类婚配故事,歌颂劳动者善良、忠厚的品格。生活故事《三次奇怪》深含哲理。 德昂族与傣族、景颇族交错杂居,其文学作品,在风格上兼具傣族细腻与景颇族豪放的特色。
    民歌中情歌比较发达。青年男女交往、恋爱,大都离不开以歌传情。这些情歌多属短篇即兴之作,但也有长篇悲歌,如《芦笙哀歌》。叙事长歌有叙述民族迁徙的《历史调》、描写帮工生活的《下缅甸调》等。德昂族神话以《葫芦育人》、《天王地母》神话较有代表性。前者说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后者说人是由天上刮下的一百零二片树叶变成。而另一篇《龙女人祖》神话则说:上古时有一个仙女住在山洞里,隔三年出来一次,她被另一仙人的后代看见,二人结合,生出子女,就是德昂族的祖先。德昂族的民间故事比较丰富。影响较大的如幻想故事《青蛙和绣花姑娘》,通过怪孩子青蛙与绣花姑娘异类婚配故事,歌颂劳动者善良、忠厚的品格。生活故事《三次奇怪》深含哲理。德昂族与傣族、景颇族交错杂居,其文学作品,在风格上兼具傣族细腻与景颇族豪放的特色。此外,傣族的《娥姘与桑格》、汉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都广泛流传在德昂族人民中间。

TOP

独龙族

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族民间文学多姿多彩,有代表性的神话有《创世纪》、《大蚂蚁把天地分开》、《嘎美嘎荷造人》、《猎人射太阳》、《洪水滔天》、《坛朋》等,它们不仅反映了独龙族社会发展初期阶段的生活斗争图景,还记述了独龙族先民们在童年时代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再现了古代独龙族社会的真实面貌。流传较广的故事有《星星姑娘》、《鱼姑娘》、《姑娘与青蛙》、《大南瓜》和《太阳山》等,内容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歌颂和记述,也有对勤劳者的尊敬和对懒汉的嘲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近代又增加了反侵略反压迫的内容,如《反抗察瓦龙土司的斗争》、《痛打土司管家》、《布里查坠江记》、《不可征服的人们》等。
    独龙族称民歌和民谣为“门竹”,这是对调唱歌的主要形式,也是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族生活中非常广泛的一种艺术活动。每当逢年过节、耕种、打猎、盖房、喜庆丰收、举办婚礼,都要通过唱歌对调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欢乐,著名的有《劳动歌》、《猎获野牛》、《我俩永相爱》、《同我心连心的只有你一个》、《白云和山泉》、《萝胜花》、《岩桑》、《看一眼》、《猎人》、《满天的星星》、《丁格·白丽》等,每一首歌就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一直为独龙族广大群众所喜爱。

TOP

哈尼族

流传在红河、墨江、宁洱、江城、景谷、镇沅、澜沧、普洱哈尼族中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四类。   
   神话:讲述天地和人类起源的有《创世纪》、《天地人的传说》、《患难兄弟传人种》、《候波与那聋》、《燕子救人种》等。讲述原始农耕的有《兄妹取谷种》、《阿罗找布谷鸟》、《推算年月四季的来历》、《英雄玛麦的传说》、《麻栗果酒的传说》等。讲述民族图腾的有《格波的故事》、《尝新先喂狗的来由》等。讲述人与神斗争的有《智擒业那那魔》、《玛勒携子寻太阳》、《收局阿央者》、《者候和者山》等。   
   传说:讲述人物和史事的有《多沙阿波》、《他郎茶的传说》、《田四浪的传说》、《普洱茶的传说》、《茶王树和李老闷的传说》等。讲述习俗、节日由来的有《男扮女装祭龙的故事》、《爱尼人神奇衣袖的传说》、《妇女左胸别针的传说》等。讲述山川名胜的有《酒香泉》、《银匠冲的传说》等,讲述自然和动物的有《为什么鸡叫太阳就出来》、《虎背上的斑痕》、《为什么蚯蚓脖子上有道印》、《穿山甲为什么没有牙齿》、《猴子和阿咪虫的由来》、《虱子的胸口为什么黑着一点》等。  
   故事:讲述童话的有《马鹿儿子》、《尼玛引田》、《小飞马》、《竹筒打水上天槽》、《金妹和丑妹》等。讲述动物故事的有《豹子上当水牛笑掉牙》、《小鸡报仇》、《老虎窝旁的故事》等。讲述寓言的有《蚂炸大战猴子》、《蝙蝠》、《会讲话的哑巴》等。讲述笑话的有《沙依的故事》、《聪明的阿格与叭萨》等。讲述与统治阶级斗争的有《赵独骨》、《黑萨与山主》等。讲述伦理道德的有《俚阁与民莫姿戛》、《多依巧遇天下女》等。   
   诗歌:歌谣有劳动歌《四季生产歌》、习俗歌《碧约腊达调》、《祝酒歌》、情歌《叫月亮》,生活歌《寡妇放羊》、《欢乐常在哈尼心窝》。创世史诗有《奥色密色》、《哈尼阿培坡坡》,叙事长诗有歌颂爱情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逃到勐先坝》、《不愿出嫁的姑娘》,反映民族压迫与抗争的《妥底玛依传》、《阿基洛奇耶与密扎扎斯扎依》等。   
   据初步统计,至1991年底以前正式发表或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可分作如下四大类:
     创世史诗:《奥色密色》、《十二奴局》、《木地米地》;
     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祖先过江来》、《雅尼雅嘎赞嘎》、《普嘎纳嘎》;
     叙事长诗集和歌谣:《不愿出嫁的姑娘》、《哈尼族叙事长史集》、《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扎实扎依》、《央达与央才》、《哈尼族农事节气歌》、《报春的布谷岛》、《送嫁歌》、《安慰出嫁的姑娘的歌》、《米刹威》,此外还有《斯批赫遮》(祭词)和《哈尼朵阿玛》(谚语集);
    神话、传说、故事集:《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民间故事选》、《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故事选》、《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文学集成》、《哈尼族神话传说集成》、《木人沙克》(童话集)等,并在正式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山茶》、《红河县民族民间故事》以及内部编印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集》、《玉溪地区民间文学资料选》(第1—4辑)、《红河文学民族民间文学专号》、《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1—6辑)、《绮丽的山花》、《墨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集》等书刊中,也大量收进了哈尼族民间文字作品资料。

TOP

回族

回族民间神话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内容和语言上有西亚、中亚色彩;二是与伊斯兰教典籍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三是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回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如《人祖阿丹》、《阿丹和好娃》、《阿丹和海尔玛》等,一方面受西亚和《古兰经》中安拉造阿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回族人民自己的丰富想象。
    《阿丹和好娃》的故事主要内容是:真主造了人祖阿丹圣人,不久又用他的肋骨给他造一个配偶,她就是好娃。阿丹和好娃起初遵守真主的禁规不吃天堂的麦果。但后来他们在伊布利斯的引诱下盗吃了麦果,被真主赶出天堂。后来蒙真主饶恕,并规定了四大“佛惹作”(阿拉伯语为必做的事):即洗脸、洗头、洗手、洗脚。从此开始有了人类,穆斯林洗小净。
    回族有关的自然神话又有《阿当寻火种》、《插龙牌》、《李郎降龙》、《玛乃与木萨》、《太阳的回答》等。其中《插龙牌》、《李郎降龙》等,均是降服龙王求雨的故事,显然借鉴了汉族神话中与龙斗争的情节。回族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反映本民族源流和形成的传说;②歌颂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杰出人物的传说;③关于地方风物、风俗习惯和动植物的传说。如《回回的原来》、《回回的来历》、《通海回回的传说》、《回汉自古是亲戚》,以及有关伊斯兰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传说和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明代航海家郑和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回族民间众多传说的代表。
    回族民间故事按内容分,可分为这样几大类:一是反映回族农民与地主老财等剥削者斗争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回族劳动人民塑造了许多机智、灵敏的人物形象,用想象、夸张、嘲讽等手法,鞭挞了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歌颂了回族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善良的本质。如《阿卜杜的故事》、《赛里买的故事》、《索里哈的故事》、《伊玛目的故事》、《回“傻子”的故事》等。阿卜杜是回族长工,通过《舍散》、《河干了》、《挖金子》三个故事描写了他与富人阿尤布的冲突与斗争,表现了他机智、乐观诙谐的品格;赛里买是一位智慧过人的回族妇女,其中的故事《谁最聪明》、《女掌柜》歌颂了她勤俭持家的美德;索里哈是一位回族少年,通过一系列故事,围绕财主马大肚用瘦马换走索里哈家的枣红马的过程,表现了索里哈凭自己的智明才智夺回了马、作弄了马大肚、战胜了县官的故事;伊玛目是一位清廉的县官,通过《审石头》、《审母鸡》、《无名人头》、《真假丈夫》等一系列故事,表现了他秉公办事、为民除害、申张正义的风尚;回回“傻子”是一位回族长工,通过《尤掌柜吃屎》、《过堂》等故事表现了这位长工乐于助人的美德和乐观、机智、勇敢的性格。
    二是反映回族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故事。如《不见黄河心不死》、《天鹅与猎人》、《聪明的妻子》、《夫妻泉》、《白兔姑娘》、《孝顺媳妇》、《逆子贤媳》,等等。
    三是充满幻想的故事。如流传于昆明一带的《金雀》,讲述了沙氏三兄弟都是鞋匠,整天劳碌却过着艰苦的生活。三兄弟决定去找能带来幸福的金雀。老大、老二都失败了,变成了石头,而老三经过艰难困苦,终于找到了金雀,为全家带来了幸福。这类故事多反映了回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企盼。
    四是有关回民起义英雄的故事。尤以反映清代云南回族起义领袖的杜文秀的故事在大理流传甚广。

TOP

基诺族

基诺族文学至今仍然限于口头文学。形式有神话、传说、故事和民歌。较为古老的神话作品表现了基诺族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和原始的祖先崇拜。其代表作品为《阿嬷尧白》和《玛黑玛妞》。
    《阿嬷尧白》是说基诺族女始祖尧白造好天地之后,召集各民族分天分地。基诺族没有参加,于是尧白撒了一把茶籽在基诺人居住的土地上,从此,基诺的土地便成了盛产茶叶的地方。尧白还为基诺人创造了文字,让基诺人去领,但文字写在牛皮上,基诺人把牛皮吃了,所以没有文字。神话中还讲到尧白创造了百鸟、百兽、鼠类、鱼类等自然万物,使它们各得其所。
   《玛黑玛妞》是兄妹结婚型神话故事。故事说洪水之后,世上只剩下玛黑玛妞兄妹俩,兄妹结婚后,遇到一个葫芦瓜,用火钳烙开,从里面走出基诺族、汉族、傣族、布朗族的人。为了让葫芦里的人出来,有一位名叫耳的老妈妈甘愿被烙死。此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基诺族先民母权制时代的生活印记。
     基诺族民间故事大都是生活故事,较少神奇色彩。民间诗歌大都是即兴创作,也有较长的叙事诗,内容涉及历史传说、生产过程和宗教祭祀、婚姻爱情等。代表作品《生活的歌》,生动细腻地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生活史。全诗分为青梅竹马、成年相爱、结婚成家、共同劳动、建成富裕家庭等部分。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基诺族民间婚礼习俗、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和祭祀活动。基诺族青年喜欢在竹楼上欢聚、唱情歌、讲故事。女青年来到竹楼上,把花梨木燃烧,放在竹筒里闷出黑汁,蘸黑汁擦牙齿(一种美的装饰),然后与情人对唱情歌。《巴格勒》(情歌)是基诺族民间文学中最优秀的部分。基诺族民间文学与汉族和傣族文学关系密切,一些民间故事在情节上也多有相似之处,如《大姐和四妹》,就与傣族的《三棵白菜》,汉族的《七妹与蛇郎》、《马兰花开》相似。

TOP

景颇族

中国景颇族的文学,由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民间文学与新型的作家文学两部分内容共同组成。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中间,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诗、民歌等不同类别的作品都比较多。被景颇族称作"目脑斋瓦"的一部记录本民族历史进程的古歌,长达万行,有五、六种异文,作品以神奇的构思,歌颂了人类始祖宁贯瓦改造天地、生育子女从而成为景颇族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古代英雄的生动故事。景颇族的长篇叙事诗,以表达善恶斗争和颂扬真挚爱情为两大主要题材,代表性作品有《凯诺与凯刚》、《腊必毛垂与羌退必波》等。在景颇族的民歌中,习俗歌非常丰富,"种庄稼"、"建寨盖房歌"、"结婚歌"、"丧葬歌"等不同门类的习俗歌,都可以用世代相传的固定曲调来演唱。景颇族的民间故事,包括"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动物寓言故事"等几个部分,其中《美丽的巴板鸟》、《邻居》之类的动物寓言故事,不仅十分精彩,而且富有哲理意味。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石瑞、岳丁、晨宏、玛波、岳坚等一批景颇族的中、青年作家,开始用汉文或景颇文发表了一系列文学作品,表现出很好的创作势头,从而结束了该民族只有口头文学的历史。
    德宏景颇族民间文学,瑰丽多彩的德宏景颇民间文学,主要靠口耳相传。在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人民群众中几乎每一代人中都会产生自己杰出的歌手,他们不仅熟知成套的演唱曲调,而且以惊人的记忆,背诵成千上万行的诗句,从而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能够世代相传。这些歌手一般都不脱离生产劳动,其中包括一些从事宗教活动的“斋瓦”和“董萨”,在他们主持各种祭祀活动所唱的祭祀歌中,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美的民间传说和丰富多彩的故事。这也充分表明了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民间文学与原始宗教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许多“斋瓦”、“董萨”同时也是享有盛名的歌手。

TOP

拉祜族

民间传说:有物种起源传说《芦笙的故事》、《谷种的来历》、《酒的故事》、《哩嘎都的秘密》、《掌楼的故事》、《纳布娄颊》、《冬笋》、《盐水的来历》、《蜡烛和花》。迁徒传说有《根古》、《澜沧拉祜族的来历》、《追马鹿人勐缅木缅的传说》、《渡澜沦江的传说》、《火把节的传说》等。
    创世史诗有《牡帕密帕》。
    动物故事有《科尼哈尼》、《小花猫和小黑狗》、《松鼠和老鼠》、《狗猪狐狸和鸟的故事》、《无毛小鸟的故事》、《乌龟和鸭子的故事》、《猴子豹子和水牛》、《狗和麂子的故事》、《鹌鹑和孔雀的故事》、《谷花知了》、《黄花狗》、《红尾鲤鱼的由来》、《七里蜂》、《青蛙和老鼠比赛》、《蜜蜂和瑚蝶》、《托斯和豹子的故事》等。
   反抗斗争故事有《扎努扎别》、《骑牛人和骑马人打仗的故事》、《石门坎伏击尉迟东晓的故事》、《牛肩山的发光树》、《神人扎丕》等。伦理道德故事有《拉祜族招婿的故事》、《一个渔夫的故事》、《一个小孩和一只小狗》、《一心想吃鱼的弟弟》、《孝子哭出冬竹笋》、《挖金子》、《两兄弟分家的故事》、《调解》、《两个猎人的故事》等。爱情故事有《孤儿扎体的故事》、《俩姐妹》、《扎娃和金镯姑娘》、《扎努和斑鸠姑娘》、《娜妥和扎妹》、《亚祝西与左雅米》、《娜克西哈谷》等。智人故事有《扎倮和卡亚》、《瞎子和跛子的故事》、《扎摄和豹子的故事》、《人毛驴的故事》、《南瓜换马的故事》、《搓嘎叭》、《卡西的儿子》等。宗教故事有《王佛爷煮石头为食的传说》、《蛮大佛震怒退清兵的传说》、《蛮大佛祖和上允佛爷斗智的故事》、《牛皮盖地的传说》、《尾帕传奇》等。风物习俗传说有《募乃仙人洞的传说》、《飞鸡山的传说》、《拉祜族的大印》、《拉祜族地名传说》、《祝布路》、《海水为什么咸》、《扎哈的奇遇》、《扩塔的传说》、《火把节的传说》、《新米节的传说》、《跳芦笙舞的传说》等。诗歌有情歌《追蜂子》、《送荷包》、《芭蕉叶子一条根》等,有祭祀歌《开山祷词》、《讨福歌》、《叫谷魂》等。劳动歌谣有《出猎》、《选懒火地》、《盖新房》等。镇沅县拉祜族苦聪人中流传的民间文学故事有《人的起源》、《飞来寺》、《田四郎》、《鱼姑娘》、《二妹嫁蛇》、《刀大汉挑山》等。

TOP

傈僳族

傈僳族歌谣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种。传统的有老年人唱的古老的长篇叙事史诗和青年人唱的情歌情调。20世纪50年代以后,歌手们创作演唱了许多歌颂党和毛主席以及社会主义的诗歌,被称为新诗歌或新民歌。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诗歌大都靠口头流传。叙事长诗和史诗反映了傈僳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心理素质,对研究傈僳族的社会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现在发掘整理的就有三十多部,其中《逃婚调》、《牧羊调》、《口弦调》、《创世纪》、《种瓜调》等十多部已出版发行,有些还被选人《辞海·文学分册》作了专门的介绍。
    傈僳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大体包括神话、历史传说、氏族图腾、孤儿、生活伦理、英雄人物、机智人物、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故事。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的神话和历史传说故事内容广泛,如《天地和人的来历》、《洪水滔天的兄妹成亲》、《天狗吃月亮》、《花牛牛和天鹅姑娘》、《阿弓玛》等,从不同侧面再现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傈僳族祖先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氏族图腾故事,如《木筒里出来的人》、《虎氏族的来历》、《熊氏族的来历》、《七姐妹的割草》、《鱼姑娘》、《兄弟俩和花松鼠》、《青蛙和达玛姑娘》等,反映了傈僳族氏族公社及氏族图腾崇拜的史实,为从民族学、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傈僳族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孤儿的故事,如《孤儿和七公主》、《半节梳子》、《竹笛姑娘》等,反映了傈僳族乐于助人、扶孤爱幼、尊敬老人的美德,同时也表达了孤儿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愿望。生活伦理故事,如《两兄弟的故事》、《两对朋友》、《三兄弟》等,歌颂了傈僳族人民的高尚情操。英雄人物故事,如《木必帕》、《楚沙帕纪事》、《鲁基曼》、《弩弓大队战英军》等,歌颂了傈僳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献身精神。机智人物故事,如《刮加桑的故事》,通过傈僳族机智人物同土司、富人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歌颂了傈僳族人民的机智勇敢。动物故事,如《白兔和老虎》、《狗熊的眼睛》、《乌鸦和青蛙》、《花母牛的来历》等等包含着人生哲理的寓言性故事,歌颂勤劳、善良,鞭挞懒惰、奸诈、邪恶。生产生活故事,如《弩弓的传说》、《砍刀的故事》、《俄勒和长衫的来历》、《美丽的腰带》、《抽兰花烟的来历》等,描述了傈僳族先民从狩猎到刀耕火种的生产劳动,反映了他们创造和发展民族历史文明的过程。
    1949年以后,口头的傈僳族神话、传说和故事,经广大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抢救整理,现已出版了《傈僳族民间故事选》等多部集子。

TOP

满族

“说部”是满族民间文学特有样式之一,它是一种由民间艺人创编并传讲的散文体长篇叙事文学,又被俗称为“讲古”,与中原市井间的说书艺术类似。每部作品的篇幅都很长,须把整部大作品分成若干分部来逐次讲述。目前搜集到的长篇说部作品有《东海窝集传》、《红罗女》、《金兀术的传说》、《两世罕王传》、《东海沉冤录》和《黑水英雄传》等十几部,普遍具有情节震撼人心、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气势夺人的艺术特点。因说部作品常以本民族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为题材,故多带有历史传说性质。而短篇传说在满族民间也有很多,像《萨布素买军草》、《火烧船厂》、《珍珠门》、《大马哈鱼》等,都是颇为脍炙人口的。
    民间故事,以反映阶级社会现实生活者居多,《桦皮篓》、《泪滴玉杯》、《采珍珠》、《德青天断案》、《一夜皇妃》、《祖宗婆》等,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讲述出民族社会生活百态,凸现了满族人民的情感追求、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
    满族民歌,可分为“萨满祭祀歌”和“民间小唱”两类。萨满祭祀歌是旧时在聚族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场合由萨满演唱的礼神之歌,其韵律、调式带有浓烈的原始艺术气息,所唱内容因不同氏族而异。民间小唱,又可细分为“渔猎歌”、“情歌”、“仪礼歌”、“时政歌”、“儿歌”等项,在不同的聚居地域,分别流传着《跑南海》、《大风天》、《摇篮曲》、《子孙万代歌》、《阿库里》、《出征歌》、《跑马城》等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