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二童鞋神话学作业之张雪梅《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巨人族分析研究》

研二童鞋神话学作业之张雪梅《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巨人族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巨人族分析研究


摘  要:在世界神话中,巨人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巨人神话不但少,而且记录简略、散乱。本文在整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形象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族神话,认为中国古代有巨人族神话,但在后来的神话保存中,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得到系统完整的保存。

关键字: 巨人神  巨人族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巨人几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也是西方常见的一种神话母题,在许多西方神话中巨人甚至还担当了第一代的主角。希腊神话中有大神乌拉奴司所生的提坦族(Titans);北欧神话中有与诸神为敌,伊密耳(Ymir)为首的巨人族。相比较而言,中国中原地区的巨人神话不但少,而且记录简略,多为片断式的,极为散乱。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系统里,是否有巨人?是否存在巨人族?这些便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巨人族”,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有论述,他认为:中国神话中也有与希腊及北欧相当之巨人族,有夸父、夸娥氏二子、蚩尤族、后土以及龙伯大人之国。但他对此论述不多,程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自序部分中也提到了“巨灵族”,认为蚩尤、共工均属巨灵族,后来有“巨灵躯化说”,但只讨论气息或者身躯化为天地万物的烛龙、盘古。本文试图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一、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巨人神形象
    “‘神话’这个名词,中国向来是没有的。但神话材料—虽然只是些片段的材料—却散见于古籍甚多,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色彩艳丽的部分。” 再加上中国神话历史化以及其他原因,古籍中的人物系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这一点很难确认。笔者所查阅的中国古籍中未见“巨人”或者“巨人族” 的明确记载,只有“大人国”一类的记载。但《山海经》、《楚辞》等一些早期的书中有身高体大、具有神力的巨人形象。现整理如下:

(一)盘古
    提及中国古代神话,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神话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最早为徐整《三五历记》所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盘古在其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从文本看,盘古生于天地混沌间,与天同高,再加上后来盘古垂死化生的情节,盘古无疑是一个创世的巨人形象。然而关于巨人形象,最早有记载的还要属《山海经》。

(二)烛阴\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又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按照注释,“钟、章声近而转也” ,则两则材料中的“烛龙”、“烛九阴”所处的地理位置、形象特征都相似,几乎可以说就是一个神了。《大荒北经》中也明确的说“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学术界也多认为此二者为同一神。那么这两个形象就可以合为一,其形象为:人面蛇身,身长千里,硕大无比。

(三)朴父
   《神异经》中也有类似烛龙的形象,即朴父,“东南隅太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腹围自辅。”  朴父夫妇的腹围、高都是千里,是“导开百川”的创世巨人形象,但因懒惰被罚站于天地之间。

(四)索魂巨人与后土,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这里说东方有个索魂的千仞巨人,但没有提及姓名。后又有:“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注曰:“言有丈夫一身九头,强梁多力,从朝至暮;拔大木九千枚也。”《楚辞•招魂》中明确提到的巨人是幽都的守卫者—土伯,“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幽都的守卫者是一个相貌凶恶,身形高大,以至于需要“九约(曲)”。那么,土伯是否就是索魂的千仞巨人呢?笔者认为不是,《楚辞•招魂》注释中有:“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又有:“土伯,后土之侯伯也”。那么,这个索魂的千仞巨人就应该是幽都的统治者后土。

(五)重、黎\祝融
   《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这里的重和黎,就是托天抑地的巨人神的形象。后来书籍中有“火正黎”和火神祝融之说,因此两者在神格上是相通的,仅凭这一点就说黎就是祝融是不太严谨的。但执此种说法的学者也不少,程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中认为“黎”即“祝融”,萧兵在《山海经的文化寻踪》中也持这种看法。

(六)防风氏
   《国语•鲁语》载:“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客执骨而问曰: ‘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後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今为大人。’”
    陈建宪《神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中认为,防风氏的骨节不会那么大,后世挖出的骨头很可能是古代某种巨兽的遗骸。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从孔子的回答来看,我们就会产生另外的思考。孔子的回答大概是:这个骨节能装满一车的是防风氏,防风氏是汪芒氏的首领,周长狄之祖。这样看来,在孔子那个年代,或者是在当时孔子的知识系统,的确还保留着防风氏为巨人的相关神话的。否则,以孔子解释“黄帝四面”的态度看,他会有另外的解释,更不可能说得如此详尽。

(七)共工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禹攻共工国山”,《海外北经》有禹杀共工之臣相柳氏\相繇以及“共工之台”之说,《海外北经》的注释中提及共工与黄帝之孙争帝。《淮南子》中又有共工与高辛(或说祝融)争战而怒触不周山之说。《山海经》中说共工“人面蛇神朱发” ,这样的形象类似烛阴。再加上后来又有他折断天柱的神话,则共工具神力、身形巨大的特征就突显出来了。

(八)夸父
   《山海经》中多处提及夸父的,《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袁珂译注,《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又有注释:“夸父:按《海内经》云:‘炎帝……生后土。’《大荒北经》云:‘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者,炎帝之裔也。以义求之,夸,大;父,男子美称:盖古之大人也。”“博父国:按:经文博父国当做夸父国,承上夸父逐日事而言也。”
茅盾先生认为《列子•汤问》中的夸娥氏或是夸父系列故事的变体。不论怎样,夸父是一个能与日竞逐,饮用河渭之水尚不足饮的巨人形象已体现出来了。

(九)蚩尤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根据《山海经》中应龙杀死夸父和蚩尤,而夸父属于巨人族推论出“则蚩尤也许又是巨人族的一支”。 还引用了《述异记》中“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 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 长二寸, 坚不可碎。”个人认为此推论有待商榷,原因有二:
首先,《山海经》中确实提及应龙杀夸父和蚩尤,但是这不能证明夸父与蚩尤确实是同为一族;其次,《山海经》中提到黄帝蚩尤大战时,确实提到蚩尤能呼风唤雨,还能作大雾,但却没有突出他身形巨大的特征,即便是后来的《述异记》中说“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也至多能说明蚩尤一族的装备精良罢了。

(十)大人国
    上述的巨人形象均是单个形象,而将体型巨大视为一国之国别特征的,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山海经》中提到大人国的次数甚多,其方位有两处。第一是在东方海外,《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大荒东经》又载:“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第二是在北方海外,《山海经•海内北经》载:“大人之市在海中。”《大荒北经》云:“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引《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这里的龙伯国国民的体形可谓巨大。
    此外,姜嫄履大人迹的神话中,有人推测这里的“大人”指的是雷神,但是更多的学术讨论则认为姜嫄是参加社祭后在桑林之中怀的后稷,更有学者通过文本中确定姜嫄怀孕时间与社祭时间吻合这一点来论证这一点。到了汉代后期佛教传入并迅速流行,于是在一些典籍中便开始有了佛教中的巨人形象的记载,但这些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族
    本文所探讨的是神话中的“巨人族”问题,因此,首先这些巨人需符合身形巨大,有超人神力的形象。其次,这些巨人是在神话系统中,且相互间有关系的。则所谓“巨人族”便是这些人的宗族关系。
    要讨论古籍中的巨人族问题,首先必须从古籍中找到一个最符合巨人形象,且能作为一条主线,能将其他巨人链接成线的。从上述部分中整理来看,最符合的便是祝融。《山海经•海外南经》载:“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这是《山海经》中直接描述祝融的形象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他的神性,并没有突出体型巨大的特征,但祝融与具有巨人形象特征的烛龙和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部分,笔者将以祝融为主线,以《山海经》中所载的谱系为依据,试图将其他零散的巨人链接起来,呈现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族。
(一)烛龙\烛阴、黎与祝融
    萧兵在《山海经的文化寻踪》一书中认为“烛龙︰祝融”是可对应的,理由如下:

   【烛】  章屋                 【龙】  来东
   【祝】  章觉                 【融】  余冬
在神格上,“烛龙︰祝融”都可以是太阳神、火神、冠雪的火山神或(雷)火神。
   “烛龙︰祝融”都曾化为火蛇或“太阳龙” 。萧兵还引了森安太郎的观点,即:祝融与“火光闪电” ,与“雷”有关,且“融”字从虫(蛇虺),而【祝】、【灼】、【焯】几个字又相通,也就是说,祝融是灼热的蛇,即火蛇。那么,这也跟之前的“烛龙︰祝融”是相通的。   
    萧兵还认为,后来书籍中有“火正黎”的说法,因此“祝融︰重黎”也是可以对应的,还通过《山海经•大荒西经》中“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说明祝融和重黎是同一形象,可以相互替换。
    对于萧兵的这种说法,笔者认为,祝融和重黎是不能完全等同的。首先,祝融和重黎在发音上就有区别;其次,依据《山海经》“老童生重及黎”,那么这里的“重及黎”或者是一个神的名字,即“重及黎”(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或者是两个神的名字,即“重”和“黎”两位神的名字。这一点可以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中得到印证。可见,“重及黎”确实是两个神的名字,这两个神也属于开天辟地的巨人神,他们之中的黎可能是祝融。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祝融\黎和重同为老童生的后代,但是“重及黎”不能简称为“重黎”,“祝融”和“重及黎”也就更不能等同为一个。
   由上可见,烛龙和祝融在神格上、形象上以及名字的发音上,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不妨推测:两者就是同一个神,而且是身长千里,神力广大的神。再或者,黎即祝融,这个已在上一部分中论述过。无论这两者谁成立,祝融的巨人神形象已经建立起来了。

(二)以祝融为核心的巨人族族谱
   《山海经》多处记载神的族谱,现将与祝融有关的梳理如下:
   《山海经•海外北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则有: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术器—后土—噎鸣        《山海经•海外北经》:“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则有:后土—信—夸父
    依据《山海经》中所载,我们很容易得到以下关于祝融的谱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术器—后土—信—夸父—噎鸣
    另外,《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生帝颛顼。”《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山海经•海外北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
    则有:黄帝—昌意—韩流—颛顼
    颛顼—老童—祝融
    颛顼—老童—重及黎
    那么,上一条关于祝融的谱系可以为:
    黄帝—昌意—韩流—颛顼—老童—重及黎
    —祝融—共工—术器
    —后土—信—夸父—羿
    —噎鸣
    袁珂在解释祝融同为黄帝、炎帝后代时说:“然炎、黄古本同族,故为炎帝裔者,复可以传为黄帝裔也。”在这里,笔者认为,在本文的讨论中无论祝融为谁的后裔,都不影响巨人族的探讨。因为,笔者认为这个谱系中,在祝融之前的神都没有巨人形象的凸显,或者是说在神话的保存中这些神的巨人特征不被保留下来。因此,巨人族的讨论从祝融开始。那么,“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这一部分是较为可信巨人族族谱了。原因如下:
    1、祝融首先就是身高千仞、人首蛇身、能托天抑地的巨人神。这一点在之前已经论述过了。
    2、根据《山海经》中的神谱整理出来的两条与祝融有关的谱系中,祝融之前的神,如黄帝、颛顼这样的神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说明他们是巨人。对此,有两种原因可以解释:一,在上古神话中,黄帝、颛顼这样的神话出现得较晚,只是后来一些原因,人们尊崇黄帝,并将其视为神之尊者,因此,将之前的神,如祝融、共工、夸父、后土等列为黄帝之后代。二是,黄帝、颛顼等神话的确在前,祝融一系列神在后,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黄帝等这些神的身形巨大的特点,在后人看来不符合人类祖先的神圣形象被剔除了。
    以上是祝融之前的神,有趣的是,祝融之后的神均是大力神,如共工、后土、夸父。而这些神的巨人形象在第一部分就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三、巨人族神话的保存情况
    关于巨人族神话在古籍中保存的情况,我们在第一部分中就呈现出来了,即保存不完整,都是些片段式,就像一个完整的物体被切割开的,然后散乱的存在着。即便是《山海经》这部公认为保存神话材料最多的古籍中,我们也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神话,更不用说系统的神话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不少神话学者都谈到,广为人知的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一是华土之民居于黄河流域,颇乏天惠,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二是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的影响。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还提出两个原因,一是神话的历史化,二是时代没有出现条件出现像希腊荷马一样的“神代诗人” 整理上古神话。
    那么,根据古籍中零星的巨人神话片段,在中国古代的神话系统里,是否有巨人、巨人族?笔者认为是有的,原因如下:
一是,从目前所见的古籍看,中国古代神话中确实没有明确提到过“巨人族”,但在经历了上千年的神话历史化之后,依然保留下了不少的“巨人族”的痕迹。中国自古没有“神话”一概念,古人认为上古神话便是祖宗的历史。连“神话”这一名词都是舶来品,那么,当他们发现生活中没有那些身形无比巨大的形象时,对这些巨人形象有些删减是必然的事情。再加上其他原因,如茅盾提出的时代没有出现条件出现像希腊荷马一样的“神代诗人”整理上古神话,以及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等方面的原因,巨人形象就被删减了。关于巨人神话被删减这一点,我们还能从以下例子得到印证。
   中国古代神话中情节矛盾是常有的事情,以夸父为例,《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道渴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而《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这样,以及此书所载,夸父的死因就有两种,一是渴死,一是被应龙杀死。对于一部书中前后出现的矛盾之处,晋郭璞也注释:“上云(指)夸父不量力,与日竞而死,进此复云其为应龙所杀,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这个例子众所周知,能充分说明即便是在我们看来保存上古神话最多的《山海经》中,中国古代神话保存也已不完整,只残留了一些零星碎片,其删改的程度已经到了郭璞那个时期的人都已不明其所以然,后来的典籍可见一斑。
    其次,中国古籍中的巨人的哲理化深厚,与世界范围内的巨人野蛮形象差异大。自然环境的恶劣促成了中国伦理道德观念的早熟,而这也使得中国神话因此过早地被道德化和历史化了,巨人神话中不雅驯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被“合理”地删除了。从《诗经》中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这样,我们就进一步有理由相信中国上古巨人族神话被删减了,既然删减前的神话还未看到,就不能一味否定巨人族神话的存在。
    二是,世界古代神话都普遍具有巨人族神话,中国作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很有可能是有巨人神话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形象,如祝融、共工、夸父等多有坏的一面,也多是失败者的形象,这也与西方神话中的巨人被现世的神打败并被驱逐有着相似之处。我们不能肯定,但也没必要一味的否定巨人族神话的存在。
    根据现在能看到的古籍记载中的巨人、巨人族神话散乱,没有系统性,就断定古代没有巨人和巨人族神话是不可取的,原因如下:即便是炎黄帝、伏羲女娲等神,他们的神话也是散落在古籍中,也是片段式的,当他们被认为是主神,被历史化神圣化,被认为是整个民族的祖先后,关于他们的零星片段才被组织了起来,但即便是这样,这类神的神话依然算不上具有系统性。那么,作为非主流,又是失败者的巨人的神话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巨人神话,在早熟的中国童年,或许就只被当做是志怪的趣闻罢了。
    后来的中国还有了“成王败寇”的思想。因此,最需要保存的是胜利者,即主神的神话,甚至被当做是历史来记载,而作为恶的代表,作为战败形象的巨人就被忽略了。有人会问,那么创世的巨人的形象为何又能保留下来的,这大概可以这样解释:古人面对浩然苍穹和广袤大地,都会肃然起敬,在思考它为谁创造的时候,更愿意相信在视线范围之外有能开天辟地的巨神,这个神体型非常巨大,而且有了不得的神力,他创造天地就像人盖房子耕地一样力所能及,否则以人的弱小身躯,怎么创造这么大的空间和万物呢?



参考文献
1、茅盾,《神话研究》,【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1997年8月第二次印刷。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中华书局,1960年1月第一版,1981年6月成都第二次印刷。
3、玄珠,谢六逸,林惠祥,《神话三家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1月。
4、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M】,三联书店,1994年11月第一版,1995年8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5、闻一多,《神话与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6、宋•洪兴祖撰,白化文、许德楠等点校,《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年3月第一版,2009年9月北京第七次印刷。
7、程憬著,顾颉刚整理,《中国古代神话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次印刷。
8、徐旭生,《中古古史的传说时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9、袁珂译注,《山海经》,【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1992年7月第二次印刷。
10、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撞》,【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11、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2、王青,《大人国的史实与传说》,【J】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2010 年12 月,第4 期。
13、刘成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人形象探析—兼与西方同类题材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0年4月第2期,第7卷。


[ 本帖最后由 贝贝女 于 2012-7-17 19:42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