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锡诚]2008:平淡365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刘锡诚]2008:平淡365

2008:平淡365


刘锡诚


        再过几个小时,2008年就要成为历史了。在我而言,回顾起来,2008实在是平淡的一年。2007年是我的本命年,元旦时曾经为自己写过一篇《为自己唱的歌》,算是座右铭吧。2008年为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写。连孩子们要写我给他们写一个条幅,都没有兑现。一年来,忙忙碌碌,都在为人写评写序,读论文读材料,参加什么不要紧的会议,总之,几乎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没有给自己留下几篇值得回味的东西。只有发在《文汇报》笔会上的《吾师曹靖华》一篇,还略感满意,起码了了一个心愿,也被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2008年散文随笔选中。
        退出江湖,不入伙,不结帮,恪守“边缘人”、“独立作者”的信条,倒是堪可标榜的。参加文化部的督察组去了贵州的安顺、遵义和山西的长治等地,去了寒食的发源地山西的绵山参加清明节,至于其他许多外地的邀请,包括诱人的海南,都婉言谢绝了。随着年齿日长,体力和精力大衰,酝酿已久的事情,都没有上手。《在文坛边缘上》的续集,只是开了个头,写了一篇《永生难忘的破冰之旅:两岸三地文学界的第一次聚会》,再也没有写下去。虽然材料还在,几百封书简还在,却感到激情不再,许多情景不能再现了,没有激情如何写作呀!可是想想,如果我不写,我所经历的那些事和人,那些风云激荡的文坛故事,怕是永远湮没在历史深处了,不也辜负了包括出版社和文坛朋友们的期望了吗?2009年能不能再振起勇气和精神,续写下去,容我再想想吧!

写于2008年12月31日17点19分



附2008年发表的文章:
民间文艺:传承民族文脉 《中国艺术报》2008年1月11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民族报》2月25日
送浩然上路 《文艺报》2008年3月8日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吾师曹靖华 《文汇报·笔会》2008年6月10日
永生难忘的破冰之旅 《中国文化报》副刊 2008年6月19日
保持文化的特性 《人民日报·大地》2008年6月
两千多年的传说——牛郎织女 《中国文化报》2008年6月29日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两大文明的握手 《中国艺术报》2008年8月15日
客观看待“非遗”的价值 《中国文化报》2008年9月28日
天外晨钟 《人民日报·大地》2008年8月22日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为你骄傲——我的老朋友江晓天 《中国艺术报》2008年2月16日
“非遗”的价值判断问题 《民间文化论坛》2008年第4期(?)

评论
高有鹏《民间文学学科历史的甄别与梳理——关于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转自《刘锡诚民族民间文化论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