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蓝皮书: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

蓝皮书: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

社科院法治蓝皮书: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25日 08:50 来源:法制日报



  核心期刊主导学术评价弊端丛生

  社科院法治蓝皮书称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

  记者万学忠 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今日(24日)对外发布。蓝皮书称,当下是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的时期,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机构等普遍在职称评定、学位授予过程中,将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作为硬指标。这种学术评价机制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产生的主要因素。

  2010年8月至11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就学术评价机制,调查了全国32所高等院校及部分研究机构的学者和学生。其中收回学者有效问卷904份,学生有效问卷1173份。


  调研报告表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了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多数重点大学要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能毕业。

  调研报告指出,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体现出对学术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条件,其中未涉及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授予的关系。

  多数调查对象对现行学术评价机制持否定态度。在被调查学者中,80%以上认为现有学术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单一,重数量、轻质量,违背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调研显示,586位学者认为核心期刊的论文未必比网站上的论文水平高,占被调查学者人数的64.8%;652位学者不认为核心期刊的文章一定比非核心期刊的文章水平高,占被调查学者人数的72.1%。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有学术评价机制罔顾论文发表“僧多粥少”的现状。有学者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共计9468种,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全国学术人口众多,每年大约1180万多人有发表论文的需求。调研报告分析,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承受了较大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学者的经济压力过大,这些都是造成学者学术自主性不够、学术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在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下,期望大师级的学者出现只能是痴人说梦。

  调研报告指出,学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期刊分级,实际是赋予期刊编辑学术评价的权力。编辑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术阶层。部分期刊沦为牟利私器。调研报告显示,核心期刊收费问题甚至比非核心期刊的收费问题还要严重。

  调研报告建议:废除研究生发表论文与毕业挂钩的规定;革除“以刊评文”、只看刊物的“级别”不重论文质量的评价模式,使学术回归学术;摒弃按年度考核科研成果的做法,以2-3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为周期考察科研成果,让学者拥有较为宽松的时间专心研究。

TOP

我们学校就要求我们毕业之前最少在省级以上期刊中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才能毕业。
我也翻看过一些学校硕士写的论文,说实话,水分很多,价值不大。而在高校中,有的老师论文很多,水平却真的不敢恭维。而有的老师论文不多,但读来却篇篇经典。
真的很害怕自己成为这种体制的受害者。文章一定写,但不一定要发。一旦已发表文章的多少来作为评价的主要或者唯一标准,那高校可以不必再叫做科研机构,直接改成报社或者杂志社就行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怨也没用,骂也没用,我自巍然不动。

TOP

今天看报纸“德国国防部长古腾贝格在博士论文中因造假而蒙羞”堂堂一个国防部长论文造假都可以揪出来公诸于世,这一点还是令人肃然起敬!比起我们可能稍好一点!

TOP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生生不息~~情况会越来越糟的~~

TOP

这股风不知该怎么刹才能起作用,唉

TOP

体制不变则风气难改!!顺者昌,逆着亡!!学术,不再神圣。

TOP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生生不息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1-2-25 12:11 发表
怨也没用,骂也没用,我自巍然不动。
“我自巍然不动”,能做到这点,就是对学术的最大贡献。一个“我自巍然不动”不显迹,如果是千个、万个、数千个、数万个“我自巍然不动”,那将是怎样的景观呢?!

TOP

令人深感伤心和悲哀的是,很多很多的学术成果的评价却是掌握在很多很多不学无术的人的手中。这也是当下中国学术评价最混乱时期的核心原因。

TOP

在体制之内,我们只能尽力写好,对得起自己的学术良心。832
六六大顺

TOP

标题

刚开始在一小图书公司做编辑,每天都很痛苦,脑子里有一千个为什么,一万个怎么是这样,现在释然了,原来整个中国都是这样的,退到起点,尽量做到对得起读者掏的那十几块钱,同事仍不屑地甩一句:你一个小编辑,挣你的钱就行了,想恁多干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