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从“共享遗产”到“共同遗产”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从“共享遗产”到“共同遗产”

从“共享遗产”到“共同遗产”


──社科院巴莫曲布嫫研究员《申遗的临界点》讲座侧记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会 作者:徐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学院 发布时间:2010-10-25



  10月22日晚,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图书馆十五层报告厅举办 “纪念林耀华先生诞辰100周年当代人类学、民族学前沿理论系列讲座”之第九讲“申遗的临界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边界叙事’的分歧与消弭。”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巴莫曲布嫫博士主讲,民社院潘蛟、苏发祥教授主持。
  巴莫曲布嫫研究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出发,结合她在“非遗”领域参加工作的实际,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公约的宗旨,运用“临界”这个概念,从国内外很多遗产之争所显示出的张力和压力来论证中国的申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力图从“共享遗产”到“共同遗产”的理念和实践,说明重构“跨界”叙事及其行动定位与意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她认为我们有必要回到公约本身来思考保护的含义,同时寻找适合中国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的保护工作模型,在这一问题上要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眼光。
  此外,讲座还从解决遗产冲突问题上学者的责任、多学科的合力、研究的角度等方面为同学们提出建议,讲座举例丰富,诙谐幽默、十分富有启发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