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善机制推优创新 提升名城人文魅力


核心阅读:文化永远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人文脉动的窗口,也是塑造城市个性、形成城市特色的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尊重文化的理念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让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如何让这些遗产进一步继承,发挥其提升城市魅力的功效,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传承人机制,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这一命题日趋醒目。
    文/常熟日报记者 曹伟锋
    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根到底需要人来传承,需要活态传承。
    今年5月,第二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期间,在虞山大戏院连续演出的经典大戏《女驸马》场场爆满,主要角色冯素珍的扮演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韩再芬一语道破秘诀:艺术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传承也应该是活态的。
    ■发挥名人效应
    韩再芬演出的黄梅戏得到常熟观众的青睐,固然有《女驸马》这出戏的经典性,但同时也离不开其个人的艺术魅力。《女驸马》的成功演出让黄梅戏吸引力一度提升,也为同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常熟艺术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拥有虞山派古琴艺术、评弹艺术、白茆山歌等为代表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本市出台有力措施,连续公布了多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如何让这些灿烂的瑰宝发挥其植根群众、贴近群众、又给群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功效,从而让这些“财富”得以继承,更好地发挥名人名家的品牌影响力,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加强人才培养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文化应该是出发点。如何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艺术家,发挥好文化名人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代表性继承人、青年继承人等在内的多年龄层次继承人群体,这必须是一个落脚点。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上海京剧院、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以及进入首届“沙家浜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决赛的众多剧院在首届江南文化节期间来常,记者在与这些剧院的众多国家一级演员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对人才的重视,正是这些剧院长期得以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国家一级演员金丽生结合评弹发展时说,如果把评弹书场建设作为硬件,那么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还需重视软件,即人才的培养。国家一级演员陆建华关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评弹团演员脱颖而出,他说,评弹团队建设正是诸多评弹名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在传承过程中,还应该发挥艺术人才的创造性,以创新精神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无论是京剧、昆曲、评弹、黄梅戏等戏剧和曲艺,还是古琴艺术、白茆山歌等文化遗产,创新永远是这些瑰宝熠熠生辉的活力所在。曲目传承需要创新,节目编创也需要创新,山歌传承同样需要创新。流传下来的曲目需要继承人去传承,与此同时,如何让评弹、古琴、山歌等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获得更好的市场空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常熟多次举办古琴打谱会,以新剧目参加评弹艺术节,让白茆山歌和品牌舞蹈打出“组合拳”。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让文化遗产更好继承的新“实招”已经发挥了作用,同时我们更期待着,能有更多更好的传承方法不断涌现,让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更迷人的文化魅力。








本文来源:常熟新闻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