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山十番

佛山十番

佛山民俗活动中有一种叫“十番”表演的队伍,为什么叫“十番”呢?因为表演的时候,有高边锣、大文锣、翘心锣、企身鼓、群鼓、沙鼓、响螺、大钹、飞钹、单打等10种伴奏乐器,这些乐器按10种打法,轮番敲出10段音乐,所以叫“十番”。
“出秋色”的时候,“十番锣鼓”是最有特色的表演。佛山十番属锣鼓乐,多在端午、七夕、中秋等民间节日,以及神诞、“出秋色”(又叫秋景)表演,民间更有“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
明代,由安徽、江浙一带的流浪艺人将十番带入佛山,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佛山的十番表演吸收了流传线路的“飞钹”演奏方式和本地八音锣鼓的常用乐器,并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十番”演奏过程中最富于技巧的是“飞钹”,飞钹是佛山“十番”技巧性乐器,它不按常规碰击,而是用五六十厘米长的绳子穿起来,一手执钹髻,一手放长绳子在胸前或头顶绕圈、或同时放长绳子擦击,舞出阴阳飞、正手飞、反手飞、单双飞,左右飞、绕手飞、绕头飞等多种手法,双手舞动、上下飞旋,正反相击,发出节奏分明、清脆悦耳的音响,而且舞姿矫健潇洒、手法多变。
十番在佛山流传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本地八音锣鼓的群鼓、沙鼓、大钹、高边锣、大文锣、翘心锣、单打等常用乐器,更烙上了佛山特色。

TOP